5.快乐的午餐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经历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过程,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进一步体会对应思想。
3.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一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在活动中直观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
设计说明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只有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数学,才会把数学学得更好。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小兔子过生日”的童话故事既极富儿童情趣,又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一只小兔用一个盘子,正好用完,说明小兔和盘子一样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
2.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
本节课的课堂上,既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框架学生的思维,力求多种答案。同时也注重引导让学生如何逆向思维,如:让学生说一说,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一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又让学生列举出一些生活中“一样多、多、少”的例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勺子图、碗图、盘子图。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梨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图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在动物里,你最喜欢谁?
今天是小兔乐乐的生日,这不,它的小伙伴都给它过生日来了,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课件)
(旁白:今天是小兔乐乐的生日,这不,来了好多的小动物,它们正忙着准备乐乐的生日宴会呢!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一样多”。
师:参加宴会的有几只小兔?餐桌上有几个盘子?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盘子图片。
师:一只小兔用一个盘子,有没有多余的盘子?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个盘子,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盘子。我们就说:小兔和盘子一样多。(板书:小兔和盘子一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地说明意思即可。
师:教室里有哪些物体一样多呢?(随意比较)
2.动手操作。
(1)教师引导学生摆“一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一样多。
指一个小组的同学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一样多”。
在梨图片(5张)下面摆苹果图片,摆的梨图片要和苹果图片一样多。
教师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起摆,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图片有几张?一张苹果图片对着一张梨图片……有没有多余的?这时梨图片和苹果图片的关系怎样叙述呢?
生:都是5张,一样多。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着去摆,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小组合作探讨,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易于感知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3.探究“多、少”。
(1)餐桌上有几个杯子?几把勺子?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勺子图片,杯子图片。
(2)一只小兔用一把勺子,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兔?有没有多余的勺子?是小兔多还是勺子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师:小兔多、勺子少,我们还可以说“小兔比勺子多”,也可以说“勺子比小兔少”。
师:认真看图,你还能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吗?
生1:杯子多、小兔少。
生2:杯子比小兔多;小兔比杯子少。
4.探究“最多、最少”。
师:仔细观察图,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生:杯子最多,勺子最少。
5.动手操作。(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1题第二行)
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多、少的含义,理解多、少是对比着说的。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2~4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相互说一说,最后再让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讲解。
四、回顾总结,板书课题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知识?跟同学或老师说一说吧!
生:我知道了……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真不少!我们不但会“比多少”,还知道了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