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起来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将物品按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难点: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设计说明
新课标提倡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本课从笑笑和淘气做完作业后整理书包的情境引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从“你整理过书包吗?”“是怎么整理的?”这样类似的问题展开教学。
1.在不同的活动中探究新知。
经历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了两次整理书包的活动。两次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让学生经历了从无目的到有目的的过渡。再通过“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分类标准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导者。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是引导者、促进者,而学生才是发现者,本课通过不同的分类练习,使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在活动中理解,也在活动中深化了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各学科书籍、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很多同学上学后生活习惯有了很多变化。想不想知道明明和淘气在家时表现得怎样呢?我们悄悄地去看一看。
电脑演示笑笑和淘气在家里做完作业后整理书包的情境。笑笑整齐地分类放好,淘气胡乱地把学习用品塞进书包里。
师:对于笑笑和淘气的表现,你们来评一评。
设计意图:通过对笑笑和淘气在家里表现的观看和评价,使学生意识到有条理地分类的必要性,同时向学生渗透从小养成好习惯的思想。
二、实践操作
1.整理书包。
(1)分一分。
师:刚才我们看到笑笑的书包整理得很整齐,你书包里的东西摆放得整齐吗?你是怎样放的?
学生说说自己书包中物品的排列现状。
师:现在,我们把书包里的书本分成两类,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2)说一说。
请两名同学把自己的整理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
请同桌的两名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
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你们的分法不同,分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分类方法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
(3)比一比。
把你们的东西一类一类地从书包中拿出来,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请拿出数学书,说一说为什么你拿得最快,你是怎样分的?
请拿出所有作业本,说一说为什么你拿得最快,你是怎样分的?
请拿出最小的书,说一说为什么你拿得最快,你是怎样分的?
设计意图:拿数学书时按科目分的同学拿得快,拿作业本时按书和作业本分的同学拿得快,拿最小的书的时按大小分的同学拿得快,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分类方法在不同情况下作用不同。
(4)议一议。
师:我们每天按科目上课,怎样分类让我们在使用书本时比较方便?
学生讨论,在全班说说自己的分类建议,并说明理由。
分类尝试: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重新分类。
师:我们通过分类整理书包中的书本,你发现你拿东西的速度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今天的学习对你今后生活中运用分类有什么帮助?
设计意图:学生在分类之前有目的地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学会根据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分类。通过分类练习,学生完成了从无目的分类到有目的分类的转变。
2.同学分组。
(1)说一说。
师:我们已经能够把书包里的物品分类整理好了。如果让大家把班里的同学分成两组,你会怎样分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向大家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给同学们分组的。
学生汇报。
(2)想一想。
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分类结果?谁分得对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体会分类的多样性,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只要是按一个标准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都是对的。
三、巩固深化
1.分一分,涂一涂。
师:(课件出示图片)请你把下面两幅图中同类的物品涂上相同的颜色。先想想,我们要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
学生思考。
师:哪个同学愿意上台来给它们涂色?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涂。
学生涂色并说明分类标准。
师生小结:第一幅图中餐具分为一类,交通工具分为一类;第二幅图中的水果分为一类,文具分为一类。
2.按要求分类。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图上有一些图形,如果让你分成两类,按什么分?如果分成三类,又按什么分?
学生思考,并在全班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归纳总结:如果分成两类,要按颜色分;如果分成三类,要按形状分。
设计意图:在各种不同现实情况中用分类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有目的分类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在不同情况下,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分类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生活中遇到过分类的问题吗?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分类的方法解决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一起来分类
按什么分
分成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