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上、下、前、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上、下、前、后》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3 21: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感知它们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
经历演示、观察、表达等过程,初步掌握判断“上、下、前、后”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体会物体“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交通工具模型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学具 文具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游戏导入,引入新课
游戏: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一比,看谁做的动作最准确。
口令:向上跳,向下蹲,向前走两步,向后退一步。(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过渡:你们的反应真快呀!刚才这个游戏中就蕴含了一些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方位的知识。(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操作指导
这一板块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情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很快地进入游戏,快乐的游戏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板块二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活动1 体会“上、下”的含义
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参观一座雄伟的江上大桥!
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
1.出示活动提纲:
(1)仔细观察主题图,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物体和同桌说一说。
(2)尝试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
2.活动提示:
(1)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2)那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引导学生边说边用学具代替图中的交通工具摆一摆)
3.小组汇报。
预设
生1:汽车的下面有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
生2:轮船的上面有火车、汽车等。
4.教师总结:汽车的下面有火车,我们就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或者说汽车在火车的上面;轮船的上面有火车,我们就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活动2 体会“前、后”的含义
1.完成课堂活动卡(见本书25页)。
2.观察主题图,体会“前、后”的含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体会“前、后”的位置关系)
提问:找一找图中除了“上、下”的位置关系,还有哪些位置关系?
预设
生1:大客车的前面有货车和轿车。
生2:轿车在货车的前面,货车在轿车的后面。
3.教师小结:大客车的前面有货车,我们就说货车在大客车的前面,或者说大客车在货车的后面。(师边讲边用交通工具模型摆一摆)由此可知,“前”和“后”也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
操作指导
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敢想、敢说,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从而理解“上、下”和“前、后”的含义。
板块三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做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老师说口令,如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学生按口令站一排。
2.完成教材11页1题。
先观图,再让学生说一说。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的知识,我们就要学会将其应用于生活中。请同学们回家后结合情境与父母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前、后”。
2.布置作业。
教材11页3题。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货车在大客车的前面,大客车在货车的后面。
教学反思
新课伊始,我创设了师喊口令、生做动作的游戏环节,充分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节课最成功的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游戏中强化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学具体会“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