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减法的含义。
2.认识减号,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
3.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并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交流意识。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函数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看图的习惯,能根据相关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会解答,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2.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铅笔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3)小松鼠有5个松果,要放到2个篮子里,可以怎样放?
2.导入新课。
师:现在我有几支铅笔?(手里拿着5支铅笔)我要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5以内数的减法。
板块二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活动1 感知减法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例题情境图。
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情境图,跟同桌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想一想“飞走了”是什么意思。
(3)试着用一个算式把这幅图的意思表示出来。
(4)试着总结一下什么情况下用减法计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预设
生1:小丑手中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3个。
生2:“飞走了1个”就是原来有4个气球,现在减少1个,还剩3个。
生3:要用减法进行计算。
提问:你会用减法算式表示吗?
生:4-1=3。
追问: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4”表示原来有4个气球,“1”表示飞走了1个气球,“3”表示还剩3个气球。
师小结: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
(板书:4-1=3)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
这道算式读作:4减1等于3。
(板书并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这道减法算式)
生: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活动2 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题情境图。
自学提示:
(1)观察情境图,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2)自己尝试列式解答。
(3)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算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4)你喜欢哪种算法,说说喜欢的原因。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预设
生1:有5只小松鼠在树上玩耍,跑了3只。还剩几只小松鼠?
生2:5-3。
提问:5减3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生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请同学们小组交流,探究多种算法。(出示课堂活动卡,小组讨论后交流)
追问: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预设
生1:我最喜欢用数的分解来算,因为5能分成3和2,所以5只松鼠跑了3只,还剩2只,5-3=2。
生2:我最喜欢的方法是算减法想加法,因为3+2=5,所以5-3=2。
操作指导
这个板块是本课时的重点,要让学生反复说减法算式的含义,加深对减法算式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能从情境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情境,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做到一通百通。通过看情境图摆学具等不同形式的训练,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知识的趣味性,有利于巩固新知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板块三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出示教材26页“做一做”左上图。
(4人一组,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
师:要求还剩几把,怎样计算呢?
2.出示教材26页“做一做”右上图。
师:观察图片,谁来说一说图意?写出一道减法算式。
3.根据4-3和3+1各编一个小故事。
师: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全班讲述。说一说谁编的小故事最好?有什么优点?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生讲述小故事,师点评)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这节课我认识了减号,知道了减法里要用减号。
生2:这节课我学会了怎样去算减法,我们可以利用数的分解进行计算,也可以算减法想加法。
生3:我知道了求“剩余多少”“减少多少”的问题都可以用减法进行计算。
2.布置作业。
教材28页3、4题,教材29页7、8题。
板书设计
减 法
4-1=3
?
减号
读作:4减1等于3。
5-3=2
教学反思
《减法》是在学生刚刚学会了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去探索计算减法的方法。课堂上的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摆小棒,亲自动手摆一摆;有的动手画一画,减掉的用斜线划掉;在小组讨论中,他们想到了利用数的分解进行计算;想到了算减法想加法,自然地把加法和减法联系到一起,为以后学习加减法是互逆运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让我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千万不要流于形式,教师要做好引导,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