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3.7《0》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3 21:1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7《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0的两种含义。
2.正确读写0。
3.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探索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索以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2.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0的含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提问:同学们,动物园里常见的小动物中,谁最聪明?
生:小猴。
2.追问:小猴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生:桃子。
3.引入:小猴在前两天举行的动物王国跳高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猴妈妈给小猴买了桃子,这会儿,小猴正在家中独自享用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猴,好吗?
操作指导
这一板块主要是通过提问的形式,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过渡到小猴吃桃子这一环节,这样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板块二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活动1 认识0
1.课件出示教材30页“小猴吃桃子图”。
自学提示:
(1)当3个桃子都被小猴吃掉后,盘子里还有没有桃子了?
(2)一个也没有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2.小组汇报。
生:小猴面前的盘子里放了3个桃子,用数字3来表示,吃掉一个,盘子里还有2个桃子,用数字2来表示,又吃掉一个,还剩1个,用数字1来表示,最后一个也被吃掉了,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用数字0来表示。
3.师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0表示(板书课题)。这个数读作“零”,0表示没有(板书),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4.拓展思考。
(1)生活中你还知道什么情况下也可以用0来表示?
(2)在直尺上找一找0,这个0表示什么?
(3)直尺上的0和表示一个也没有的0的意义一样吗?
5.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师举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如妈妈买了5块糖,吃了5块,还剩0块;小华买了3支雪糕,吃了3支,还剩0支。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吗?
(生分小组说一说,看谁说得最好)
小游戏:(伸出3根手指)这是几?(伸出1根手指)这是几?(把所有手指收回,一根手指也没有伸出来)这是几?
提问:谁还能举一些有关0的例子?
6.继续汇报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
谈话:0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你的笔袋里就有,快把它找到吧。
生:直尺上有。
提问: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可以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放大的直尺图)
追问:请大家看放大的直尺图,0在哪儿?它排在谁的前面?观察放大的直尺图,看上面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而数越大,离0就越远。
师强调:量物体的长短时,0就是起点,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这时0就表示起点。
7.0的书写。
提问:观察0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生:0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中,写的时候要圆润一些,写成椭圆形。
师边示范边解说: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得圆滑,不能有棱角。
活动2 有关0的计算
1.课件出示教材30页“小鸟图”。
自学提示:
(1)仔细观察小鸟图,请你编一道用减法计算的应用题。
(2)想一想关于0的减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主学习并汇报。
生:我从图中看到了鸟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然后3只小鸟都从鸟窝里飞走了,现在鸟窝里还剩几只小鸟?
追问:要求还剩几只小鸟,应该怎样列式?
生:3-3=0。
3.课件出示教材30页“青蛙图”。
提问:观察青蛙图,了解信息,你能编一道用加法计算的应用题吗?
预设
生1:我从图中看到了第一片荷叶上面有4只青蛙。第二片荷叶上面没有青蛙,这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
生2:求这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列加法算式为4+0=4。
追问:想一想5-0等于多少。5-0表示什么意思?
生:5-0就是从5里面去掉0,还剩5,所以5-0=5。
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生:几减0就等于几,几加0还等于几。
4.师小结:任何数加0都得这个数;任何数减0都得这个数。(板书)
操作指导
这一板块先从学生喜欢的情境小猴吃桃子引入,引导学生从3个桃子用数字3来表示,到一个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让学生理解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再由直尺上的0引出0还可以表示起点,最后联系生活,说一说可以用0表示的情况。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数学理念。通过情境图,使学生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的算理,再一次感受0的含义及0的特殊性。
板块三 巩固练习,提升知识
1.完成教材3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31页1题。
3.想一想,填一填,算一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说一说这样填写的理由。)
4.填一填。
3-3=□   2+3=□   4-□=4   5-□=0
(指名回答)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预设
生1:我知道了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2: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生3:0还可以表示起点。
生4:我知道了几加0就等于几,几减0还等于几。
2.布置作业。
教材31页2、3、4、5题。
板书设计
0
0的含义:①表示一个也没有;②表示起点。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任何数加0都得这个数;任何数减0都得这个数。
教学反思
这节课关于0的教学有些抽象,因此我注重课件的设计,让学生在课件的帮助下,有效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探究新知时,我紧紧围绕具体的实例来理解算理。通过小猴吃桃子,让学生体会0的一个含义表示一个也没有;通过学生们熟悉的直尺让他们理解0的另一个含义表示起点。课上着重通过“小鸟图”“青蛙图”等,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达算理、有效地理解算理,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