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千米的认识》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3.2.1《千米的认识》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3 21:4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1《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实例,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悟逻辑推理在推导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时的运用。
2.主动探究,体会创新和抽象概括的魅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测量、估计等学习活动中形成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
2.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养成严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趣味导入新课。
(1)数学王国里,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猜一猜,这里住着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2)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3)让我们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分别有多长。
(4)听语音,写出你听到的长度。
师说:“一千米”,学生写出来,在展台上展示学生书写的不同结果。
1000米   一千米   1千米
2.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回想了长度单位中的四兄弟,那么拇指峰上住着谁呢?就是同学刚刚书写的千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同学们,听过毛主席的《长征》这首诗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爬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表示较长的路程时可以用千米作单位,我们来揭开千米神秘的面纱。
操作指导:本板块中通过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板块二 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活动1 建立1千米的表象
1.自学例4,认识千米。
(1)什么时候用千米作单位?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2)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你能举例说出1千米的距离吗?
(3)知道千米和米的进率。
学生看书自学,自学后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成果,交流1千米有多长。
预设
生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字母“km”表示。
生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2.1千米有多长?(学生想不到老师可以提醒)
预设
生1:用米尺要量1000次。
生2:100米的路,要走10次。
生3:100米的路大约需要走200步,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走2000步。
生4:200米的操场,要走5圈。
生5:从我们学校走到××处大约要1千米。
3.走1千米大约需要多长时间,谁有实际经历?
生:绕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走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活动2 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的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想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3.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活动3 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符号“km”表示。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汽车的表盘上)
2.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出示课件)
(1)世界上最长的河——尼罗河全长约6670千米。
(2)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
师小结: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或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例5。
3千米=(  )米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  )个1000米。
5000米=(  )千米  
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  )个1000米。
(1)这两道题你们能独立完成吗?(先引导学生说出换算的依据,然后独立完成)
(2)交流、概括换算方法。
(3)练习:完成教材27页上面的“做一做”。
操作指导:本板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1千米的理解。单位换算的练习,重点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锻炼逻辑推理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板块三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28页1、2题。(学生了解题意后在书上完成)
2.完成教材28页3、4题。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铅笔长约18(  )。
(2)妈妈的身高是165(  )。
(3)一根旗杆高约12(  )。
4.拓展练习。
一条公路,每隔2千米立一块标志牌(两端都立),从起点到终点正好立了6块标志牌。这条公路的全长是多少千米?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还有哪些困惑?
生:我知道了千米是更大的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我通过想象、对比、测量等方法知道了1千米有多长;我的困惑是还有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吗?
2.布置作业。
(1)教材29页8、11题。
(2)实践作业:
和妈妈一起走1千米,体验1千米的长度。感受劳动人民每天要走很多路,还要劳动,他们很辛苦。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教学反思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1千米”这个没有体验过的长度观念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学时,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复习,做到温故知新,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自然过渡“1000米”还可以表示成“1千米”,完成“千米的认识”这一学习目标任务,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这一系列的教学引导活动,使课堂教学更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千米”这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对于这些10岁左右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很难想象和接受的,如果全靠学生自己凭空想象,那么不容易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说说“从我们的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从而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充分考虑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对千米的认识比较少,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根据教材的编排和请示学校领导,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请体育老师合作带领学生用一节体育课“远足”1千米,让学生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这样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由于学生对户外教学活动感到新奇,因此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使得学习活动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今后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安排好学生的任务分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合适任务和内容,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发挥网络的强大信息功能,用卫星地图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认识城际间的距离和家乡各地区之间的长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