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一次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会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明确笔算加法的步骤和要点。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的种类,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在学习中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次进位加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引入: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水生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下面请欣赏几幅画面。
(课件出示教材36页主题图及表格)
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
类群
种数
鸟类
271
爬行类
122
哺乳类
31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发学生对湿地和湿地动物的关注,并说一说从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我国湿地动物中鸟类有271种,爬行类有122种,哺乳类有31种)
2.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有关我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预设
问题一: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问题二: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问题三:我国湿地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3.列加法竖式计算需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操作指导:本环节在操作时,重点考查学生从呈现的主题图中提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及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上面三个问题中任选两个问题进行解答。
小组合作,探究怎样列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探究提纲:
(1)研读教材,求一共有多少种怎样列式?竖式应该怎样写?
(2)从哪一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怎么办?
(4)尝试列竖式计算。
(学生选问题,并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派代表板演解答过程。
问题一:271+122=393(种)
问题二:271+31=302(种)
问题三:122+31=153(种)
让板演的学生讲述列竖式计算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板演的算式从下面几点去讲述。
(1)求一共有多少种,用加法计算。求哪几种一共有多少种,就用哪几种相加。
(2)列竖式计算,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活动2 观察比较,梳理算法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想一想:这几道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以前学过的笔算加法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有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这几道题中有三位数加三位数(不是几百几十的),还有三位数加两位数。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列竖式计算?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
生1:因为这几个数都比较大,口算非常容易出错,所以要列竖式计算。
生2: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这三道题中哪道题与其他两道题不同,不同之处是什么?
学生同桌间讨论后汇报:第二道题与其他两道题不同,因为第二道题中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进位,其他两道题没有进位。
(4)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计算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生:计算进位加法要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计算方法,讨论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然后汇报。
3.小结:笔算万以内加法的方法。
笔算万以内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4.轻松一刻:和我说儿歌。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相同数位要对齐。
你拍二,我拍二,对齐之后再计算。
你拍三,我拍三,个位加起记心间。
你拍四,我拍四,满十进一写数字。
你拍五,我拍五,认真计算不马虎。
操作指导:本环节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在梳理笔算方法时,要通过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
板块三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3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39页3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操作指导:本环节在操作时,要根据学生在练习时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并让其记录在错题本上,避免学生再出现类似问题。本环节这样设计,是想让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做到对学习的知识进行自我反思,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还有哪些困惑?
生:这节课我学会了怎样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加法。我是根据以前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类推,互相启发学会的。我的困惑是:更多位数的整数加法在笔算时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2.布置作业。
教材39页1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一次进位加法
271+122=393(种)
271+31=302(种) 122+31=153(种)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以及掌握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理解满十进1的算理。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是在两位数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算理都是学生以前所掌握的内容。可是学生在计算时却容易出错,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想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最主要的是做到一个“细”,在板演例题时注重细节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了列加法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基本都说出来了,并出示了总结的笔算加法时要注意的要点。教学时学生都掌握了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因为学生有了经验,所以学起来比较轻松,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比较容易。例如,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一次进位加法时,会注意笔算的要点,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计算,所以在学习新课之前,我认为复习旧知是学习新课的一个引导过程,这样既巩固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好了头,下面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总体来说,我感觉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得还不错,有个别学生比较吃力,需要课外加强辅导。但也有几点不足:第一,观察主题图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收集信息;第二,在学生探究出计算方法后,我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引导学生归纳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总结列竖式计算的要点,而要再深入一步,出示有问题的笔算过程,让学生进行思辨,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笔算方法的深入理解与内化;第三,课堂上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锤炼,如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对于学生的评价语等,在细节上完善才能使整节课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