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解决问题》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4.3《解决问题》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3 21:4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连加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策略的价值。
2.在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对于不同的问题能选择不同的解题策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集体订正学情检测卡中的检测内容。
(1)出示学情检测卡(见本书131页)。
(2)同桌之间说一说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估算方法。
2.小管家:到超市购物,怎么考虑带多少钱呢?是精确钱数还是估算大约需要的钱数?估算时要估的多一点还是少一点?
生:根据要买的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带多少钱,一般要往多估一点。
操作指导:本板块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把旧知和新知建立联系。
板块二 自主讨论,解决问题
活动1 阅读理解,尝试自学
1.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材43页例4情境图)
(1)教师解释“销售清单”就是小红爸爸去购买东西的详细清单,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完成下列问题的理解。
(1)小红的爸爸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
(2)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学生自学提纲:
①找出图中有什么数学信息,让我们求什么。
②小组讨论:爸爸准备的钱是估计大约数还是准确数?收银员应收的钱数是估计大约数还是准确数?
(2)学生看情境图找数学信息,讨论两个问题哪个是大约钱数,哪个是精确钱数。
(学生汇报)
(3)学生自主讨论、交流汇报成果。
生:题中给我们的数学信息是护眼灯每台166元,学习机每台225元,空调扇每台558元,爸爸去购物,一般都带大约的钱数,比准确数多一点,所以,爸爸准备的钱是估算出来的,不是准确数。
活动2 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1.解决小红的爸爸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的问题。
估算过程:先估出商品的大致价格,估价要比准确价格多一点,护眼灯的价格大约是170元,学习机的价格大约是230元,空调扇的价格大约是560元,然后把估计的结果加起来。
 170+230+560
=400+560
=960(元)
小结:联系生活实际,购物时,估计准备多少钱的时候,一定要往大估,这样准备的钱才能够用。
2.解决收银员应收多少钱的问题。
(1)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收银员应收多少钱,就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需要知道每件商品的价格。观察销售清单可知:护眼灯每台166元,学习机每台225元,空调扇每台558元。
(2)引导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3)学生汇报:列式为166+225+558。
(4)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列一个竖式计算更简便)
活动3 回顾反思,总结方法
1.让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小红的爸爸准备的钱只要超过实际的价钱就行,所以估算就可以了。收银员收钱不能多收也不能少收,所以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
2.师生共同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当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果需要准确时,就要精确计算;当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果不需要比较准确时,可以估算解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选择合理的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操作指导:本板块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以及是否要求计算出准确的结果等方面进行思考,为选择合理的计算策略解决问题做准备。把学生间的交流和师生间的交流融合起来,丰富解决问题的视角。在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时,体会策略的价值。
板块三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课堂活动卡(见本书132页)。
(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反馈。
(2)讨论、交流选择策略的理由。
2.完成教材46页1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3.明明家、红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笔直的街上。明明家和红红家相距多少米?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这节课通过互相讨论,我知道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精确计算,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计算策略。数学学习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太有用了。
2.布置作业。
教材44页2题。
板书设计
选择合理的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1)估算: 
170+230+560
=400+560
=960(元)
答:小红的爸爸大约应该准备960元才够。
(2)精确计算:166+225+558=949(元)
  
  
    答:收银员应收949元。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及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销售清单中引出问题,引导学生获取数学信息、分析处理数学信息,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不同的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1.注意让学生体会灵活选择计算策略的必要性。
解决具体问题时,有时只需要估算,不需要精确计算,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讲,要体会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区别和适用范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本节课教学注重让学生深入到具体情境当中,根据不同人物的需要展开讨论,通过交流、合作探究,体会要根据需要选择计算策略的必要性。
2.加强对估算策略的指导。
在估算过程中,学生的估计结果也会出现不同,有的学生估到几百几十数,有的学生估到整百数,但只要结果符合题意,满足需要,就要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往大估还是往小估必须结合实际问题来确定。
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重视了以上两点的教学,但是个别学生在选择解决问题的计算策略时仍然出现了问题,不会根据需要选择计算策略,我想这跟日常教学中要求精确计算的问题太多有关,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突然打破定势,学生一时还不适应,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数学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