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4 06:1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5《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探究过程,体会比较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2.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提升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情境,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2.通过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1.出示口算题并计算。(课件出示)
30×3    400×2    50×6    3000×2
2.引导学生观察口算题,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其中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另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
跟我说:“末尾有0,我不看它,算完在添加。”同桌互说。
3.学生交流口算方法并总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操作指导:本板块操作重点是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将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做好准备。
板块二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活动1 迁移类推,自主尝试
1.课件出示教材67页例6。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280×3=    
出示自学提纲:
(1)学生读题,分析题意。(结合实际生活给学生渗透“每套280元”是单价)求“一共花了多少钱,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列式根据。
(2)探究解题方法。
思考体会书中两种解题方法,尝试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对比一下,哪种算法简单。(生独立试做,师巡视)
2.学生汇报。
预设
生1:方法一 用一位数依次去乘280每一个数位上的数,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在积的个位上写0,依次乘得的积是840。
生2:方法二 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0是积的个位数,所以乘得的积是840。
活动2 分析比较,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方法二对不对?为什么?
(方法二是对的。因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可以用0前面的数先乘一位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所以笔算时也可以用0前面的数先乘一位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引导学生比较以上两种方法的异同点。
不同点:方法一是按照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用多位数0前面的数先乘一位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相同点:计算结果相同。
3.引导学生讨论用方法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
(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2)怎样相乘?(先用0前面的数与第二个因数相乘)
(3)乘完后怎样添0?(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师小结计算方法:列竖式计算时,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操作指导:本板块关键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板块三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判断。
(1)计算230×4时,积的末尾有一个0。(  )
(2)计算25×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150×4=60(  )
2.拓展练习。(课件出示)
把2,6,9,1这四个数字填在□里,要使积最大,应该怎样填?(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2)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预设
生1:这节课我学会了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生2:这节课我先是根据前几节课的知识进行迁移,尝试着计算,发现了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只要按照以前学习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教师总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时,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布置作业。
教材69页7、8、9题。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80×3=840(元)
方法一             
 方法二
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先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学反思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与以前学习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难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便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以旧知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努力之处。
(1)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课堂开始先设计几道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通过复习口算方法,让学生在探索新知时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末尾的0可以先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们多数会做,但是在叙述方法时语言不够严谨完整,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先尝试用竖式笔算,再让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但是学生由于受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只有少数几名学生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于是我引导大家比较发现两种算法的不同,问学生喜欢哪一种,让学生了解、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较合理。这样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醒学生书写积的时候应注意什么,一要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二要注意积末尾0的个数,整堂课让学生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改进之处。
(1)应再次强化对位问题。
通过练习发现,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但是个别学生还是习惯用第一种笔算方法,如420×6,260×7,不能熟练地将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对齐,在以后的练习课中要进一步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
(2)应把控好教学节奏。
由于前面的时间没有把控好,造成最后一题没有完成,课堂训练量不够,教学也不够紧凑,以后要多加注意。
通过本次上课,发现了在教学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何让计算课上得扎实高效将是不断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