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算理,并掌握相应的算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多元表征转化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符号意识。
2.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计算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逻辑美。
2.在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难点:理解“满十进1”的算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铺垫新课
1.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10×4+2=
20×3+8= 30×2+7= 40×2+6=
7×8+6= 8×9+5=
5×6+9=
3×6+7=
(2)笔算完成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①32×2 321×3(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②28+14 237+468(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小结: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算法。
[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猜测迁移。
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那么计算乘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十怎么办呢?你能猜想一下吗?
学生猜测: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十也要向前一位进一。
真是小神童,猜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很容易学吧!
操作指导:本板块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为进位乘法的学习做铺垫,复习进位加法,达到同类知识迁移。
板块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1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61页例2情境图,学生仔细看图,思考: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口头表述从图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2.板书: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活动2 直观操作,探究算法
1.自学例2,尝试计算。
出示自学要求:
(1)读题,结合情境图,找到已知条件和求的问题,列算式计算,并说一说列式根据。
(2)结合书中提供的摆小棒过程试着摆一摆,3个6根是18根,又够一捆小棒了,再捆成一捆,现在是几捆还零几根?用竖式记录摆小棒的过程。
(3)小组内交流,为什么是4捆了?4捆是4个十,相当于竖式个位满十怎么办了?
学生操作,交流汇报。
汇报:
生:题中告诉我们一套连环画有16本,王老师买了3套,让我们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买3套就是3个16,求3个16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6×3。
(学生汇报摆小棒写算式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
操作过程:(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先算6根小棒乘3是18根小棒,原来有3捆小棒,18根小棒又够一个十根,可以再捆成一捆,1捆小棒是10根,3捆小棒是30根,加上又捆成的一捆,一共是4捆,就是40根,最后用40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48根小棒。
集体交流。对照小棒摆放的过程说一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简化竖式,指导写法。(课件演示简化竖式的写法)
(1)计算16×3,从哪一位乘起?
(从个位乘起)
(2)个位上相乘的积满十怎么办?
(个位上相乘的积是18,对照小棒图,满十就捆成一捆,笔算就应向十位进1,8写在积的个位上,1写在积的十位和个位中间的横线上,写小一点)
(3)再乘哪一位?
(十位)
(4)在竖式计算中,对于进到十位上的数应该怎么处理?
(在计算3乘十位上的1时,应该把进到十位上的数加上)
乘法竖式:
3.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计算方法和上一节竖式笔算乘法的方法相同,哪一位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进位后计算下一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活动3 迁移新知
1.学生尝试独立笔算:318×3。
2.展示竖式,交流算法。
(先算个位上的8乘3得24,4写在个位的下面,向十位进2;再算十位上的1乘3得3,加上进位的2得5,写在十位的下面;最后算百位上的3乘3得9,写在百位的下面)
3.讨论:为什么向十位进2?
(因为个位相乘满20,所以向十位进2)
4.总结算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操作指导:本板块在操作时一定要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用竖式记录,让学生经历从动作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转换过程,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新知的有效迁移,突破难点。
板块三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61页“做一做”1题。
(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完成课堂活动卡(见本书181页)。
(1)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课堂活动卡。
(2)集体交流分析的过程、方法及结果。
4.完成竖式。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会的?有什么困惑?
预设
生1:这节课我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关键是不要忘了把进上来的数加上。
生2:这节课我通过摆小棒理解了笔算乘法的算理。
生3: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是这样计算的,那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教师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课后可以借助摆小棒尝试着算一算,看看你是不是会有所发现呢?
2.布置作业。
教材63页3、4题。
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16×3=48(本)
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我力图使计算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向学生实践模式。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将动作表征转化为符号表征,突破教学难点,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思想。因为知识的内化是学生个体针对问题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展开思维,产生迁移的过程。同一教学内容,由于不同个体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本节课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出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同时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的不同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自我检查,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历来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我都会精心设计情境,将旧知与新知,巩固与运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本节课的不足:在情境的设计上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呈现的方式也缺乏变化,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缺乏趣味性的,计算的应用性也难以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