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过程,归纳出有关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等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懂得生命在于运动,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乘的运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说一说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来的数;任何数减0都得原来的数)
2.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3.脑筋急转弯。(说出苹果数)
我给你0个苹果。(没给,是0个)
我欠你0个苹果。(是0个,不欠)
妈妈给你准备2盘苹果,每盘0个。(是0个,没有苹果)
我们班有45人,每人给老师准备0个苹果。(45个0,是0个)
这个脑筋急转弯真好玩!小猴子们也来参加我们的脑筋急转弯游戏,但愿他们不空手而归。
操作指导:本板块重点在于复习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让学生重温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板块二 动脑思考,探究新知
活动1 情景再现,体会7个0
1.课件出示教材66页例4情境图。
自学探究:
(1)观察情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图中的情境。
(2)想一想:盘子里没有桃子,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3)求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应该怎样列式?
预设
生1:图中有7个猴子,每个猴子都有一个盘子,盘子里什么也没有。
生2:盘子里没有桃子,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生3:求7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可以列加法算式:0+0+0+0+0+0+0=0(个)。
生4:还可以列乘法算式:0×7=0(个)或7×0=0(个)。
讨论:为什么0×7=0(个)或7×0=0(个)?
因为7个0还是0,0个7,就是没有7,还是0。
过渡:根据0×7=0(个)或7×0=0(个)进行猜测,是不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呢?
2.举例验证。
(1)3个空盘子里有多少个桃子?如果是9个空盘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0×0=?
(3)观察黑板上的乘法算式,总结发现的规律。
预设
生1:列式计算:0×3=0(个)或3×0=0(个),9×0=0(个)或0×9=0(个)。
生2:计算:0×0=0。
师生共同归纳: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学生举例:0和任何数相乘得0的算式。
活动2 迁移类推,探究算法
自学例5,体会与0相乘。课件出示: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
604×8=
自学提纲:
(1)仔细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列出算式。
(2)估算一下这道题的结果。
(600×8=4800,所以正确的积应该比4800多一些)
学生尝试计算,并汇报。在计算中,遇到与0相乘,注意这两个步骤:8×0=( ),再加上进位的( ),十位上应写( )。
学生汇报时,教师配合出示计算过程。
预设
生1:题中告诉我们有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列式为604×8,估算得数应该大于4800。
生2:列竖式计算604×8,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4×8=32向十位进3,在个位写2,十位8×0=0,加个位进位的3得3,在十位写3,百位8×6=48,在百位写8,在千位写4,最后的得数是4832。
大家说一说:积十位上的3是怎么得来的?(0×8=0,0加上进位的3等于3)
(3)尝试计算。
(4)比较以上两个算式的异同点。
(相同点:多位数的中间有0;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个位上的数相乘后满三十,需要进位,第二个算式个位上的数相乘后不满十,不需要进位)
通过以上计算,想一想: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十位上是0也要乘。
(3)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
操作指导:本板块重点在于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的探究。学生只有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有了理性认识,才能进一步运用估算、口算以及学过的笔算方法进行探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通过估算,使学生对笔算结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笔算中发生的错误。通过比较,使学生重点理解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板块三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67页“做一做”1题。(课件出示)
×
207
106
205
408
396
657
2.拓展练习。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课件出示)
203+204+205+206+207
=□×□
=□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2)还有哪些困惑?
预设
生1:这节课我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和0的加法不一样,0加上一个数还等于这个数。
生2:这节课我学会了怎样笔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了。
生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不是也这样计算呢?
……
教师总结: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当一位数与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不满十时,积的十位上要用0占位。
2.布置作业。
教材68页1、2、3题。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例4 0×7=0(个)或7×0=0(个)
答: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0个桃子。
0×3=0或3×0=0 9×0=0或0×9=0 0×0=0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例5 604×8=4832(个)
答:运动场共有4832个座位。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让学生直观感知一个桃子都没有用0来表示的客观事实,使学生借助图形理解数字0在表示物体个数时的实际意义,同时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这样的直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借助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时通过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引出有关0的乘法。以乘法的意义为基础,给出7个0连加的算式和相应的乘法算式,探究0的乘法算理。从而得出“0乘任何数都得0”的结论。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会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加强比较辨析,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例5之后,出示402×4让学生独立计算,并与例5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与前面学习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个位相乘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从而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掌握笔算方法。
有个别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通过调查其原因,发现是对算理理解得不够深刻,浮于表面,这需要在练习时进一步加强对算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