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
1、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举兵叛乱;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威胁中央集权。
1、“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
(一)政治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2)目的:
一、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允许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主父偃)
(5)内容:
(6)结果: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4)推行者:
(3)提出者:
汉武帝
主父偃
1、“推恩令”的实施:
2、找借口削爵、夺地、除国,镇压叛乱。
3、建立刺史制度
作用: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为非作歹。
(监察机构)
4、影响: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建立刺史制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思想文化措施
1、背景:
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
而治”,诸子百家学说流行,常
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2、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3、提出者:
董仲舒
4、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
儒家学说
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
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5、作用:
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
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经济措施:
统一铸造货币,盐铁专卖
1、目的:
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2、措施:
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
官营、专买;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作用: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秦半两
汉五铢
(四)科技:
播种工具——耧车
(五)军事措施:
1、背景:
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不断南下袭扰。
2、西汉之初的匈奴政策:
实行“和亲”政策。
3、汉武帝时的匈奴政策:
大举反击匈奴。
(1)著名大将:
卫青、霍去病。
(2)大战役次数:
三次。
(3)结果:
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
范夫人城
狼居青山
陇西
酒泉
敦煌
西
汉
长安
大
漠
匈
奴
前127年
前121年
前119年
西域
渤海
黄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最著名战役:
漠北战役
?时间:
?地点:
?大将:
?结果:
?意义:
公元前119年。
漠北。
卫青、霍去病。
大胜而归。
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
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见加尔湖
呼伦湖
乌兰巴托
呼和浩特
狼居青山
范夫人城
单于部
左贤王部
卫青
李广
霍去病
云中郡
代郡
渔阳郡
右北平郡
(六
)选官上:
确立“察举制”。
1、
什么是“察举制”?
察举制是由各郡国每年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经过考察,授予官职。
2、“察举制”选官的意义:
为西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有杰出才能的人。
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
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盐铁专卖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实施“推恩令”
科技:发明耧车
军事:北击匈奴
巩固了中央集权
提高了儒学的思想地位。
增强了
中央财力。
提高了生产力。
匈奴人被迫迁徙漠北。
课堂小结
选官上:确立察举制
选拔了才能的官员。
一、列表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不
同
点
方式
结果
相
同
点
秦始皇“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
促进了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的兴盛。
采用法家的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进行粗暴破坏
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其灭亡
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都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政策
目的
实质
课堂练习
1、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
(1)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增加财政收入;
(3)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4)军事上:
北击匈奴,使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
(5)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2、汉武帝是我国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二、如何评价汉武帝?
课堂练习
(1)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三、
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课堂练习
汉武帝即位以后,在思想文化、行政权力和经济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了诸候国对抗中央的能力,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边地少数民族地区,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的汉王朝版图得以拓展。
四、问题思考(P55)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
课堂练习
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五、材料研读(P56
)
当时的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
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课堂练习
答:
(1)材料一反映出在西汉初期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
六、课后活动P57
①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1、材料分析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1)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2)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答:(2)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令”的建议,让诸侯王推及皇家
恩德,把土地再分封给自已的子弟。这样,王国的数量大大增加,而
管辖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少;汉武帝还采取措施取消了许多诸侯王的
封国和土地,剥夺他们的爵位,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
(2)
答:①
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
②《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指儒学中的忠君守礼思想,这在以后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核心。
2、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