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一单元综合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ɡ)
贮蓄(zhù)
粗犷(kuànɡ)
澄清(dènɡ)
B.花苞(bāo)
嘹亮(liáo)
应和(yìnɡ)
黄晕(yùn)
C.莅临(wèi)
看护(kàn)
抖擞(shù)
卖弄(nònɡ)
D.朗润(rùn)
婉转(zhuǎn)
水藻(zào)
静谧(m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奠基
绞肉
秩序
鞠躬尽悴
B.选聘
谣言
伴侣
锋芒毕露
C.深霄
澎湃
碗碟
深恶痛绝
D.抱歉
硕果
薪金
妇儒皆知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地说个不休
B.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
,
斗志昂扬。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甜的蜜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D.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82
000多件。
5.下列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
B.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东坡居士——唐朝
C.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代
D.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东汉末
6.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C.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7.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8.下面句中划线的词全是名词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B.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C.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
10.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首小令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句子默写
11.(1)水何澹澹,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盼望着,盼望着,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4)《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_______?______”,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_______,______”,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四、语言表达
12.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
冬日高去,暖春一觉醒来,你会发现大自然已开始分配工作了:小草,就交给细密的春雨去染绿吧;繁花,就交给辛勤的蜜蜂去细数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3.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14.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和作用。
15.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16.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从修辞赏析的角度给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作批注。
17.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享受春雨
厉彦林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的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噼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瞥一眼外面新奇的风景,又叽叽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18.选文是以______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19.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
示例:第②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
第③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
第④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
20.请结合选文内容或个人生活体验,说说对“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的理解。
21.选文中的“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相比,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22.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夏雨”的感受。
六、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溥①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张溥:明代著名文学家。一生著作宏丰,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溥幼即嗜学/好学不倦
B.所读书必手抄/七手八脚
C.日沃汤数次/不见天日
D.如是者六七始已/大势已去
2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25.选文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说说。
七、作文
26.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注:可从中选择自己没有训练过的题目)
题一: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从中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写成一篇记叙文。以下话题可以选择,可以修改。也可以自拟题目。话题:(1)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2)我的新同桌真幽默;(3)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题二: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写成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1)立意自定;(2)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3)要做到说真话,抒真情,谈真切的感受;(4)不少于600字。(5)卷面书写要做到正确、端正、整洁。
参考答案
1.B
【解答】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A项,“犷”读作(guǎng)。B项正确。
C项,“莅”读作(lì);“看”读作(kān);“抖”读作(sǒu)。
D项,“藻”读作(zǎo)。所以答案为B项。
2.B
【解析】
【解答】A.鞠躬尽悴——鞠躬尽瘁。
C.深霄——深宵。
D.妇儒皆知——妇孺皆知。
故选B。
3.C
【解析】
试题分析: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中性词,不固定作为褒义贬义解释。此题用错了对象。
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C
【解答】A.缺少主语。去掉“随着、因此”;
B.搭配不当,
把“的危害”去掉;
D.矛盾。把“近”或“多”去掉一个;
故选C。
5.B
【解答】B.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号。故选B。
6.D
【解析】
【解答】A.
比喻;
B.
比喻;
C.
比喻;
D.拟人;
故选D。
7.A
【解析】
【解答】A.“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与“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是并列分句,把“不虚情假意”后面的句号改为分号;故选A。
8.B
【解析】
【解答】本题考查辨析词类的能力。现在一般将汉语的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区别词、语气词、状态词共十五类。要结合词类特点和具体语境分析。A.“新”是形容词;C.
“晴”“绿”是形容词;D.
“里”是方位名词,“出来”是动词。
9.不好。因为“瘦马”是以马之瘦衬托人之瘦(衬托游子奔波的困苦和疲倦),而“骏马”则显现出马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神抖擞),二者意境不同。
10.这句话表明作品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如这首小令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景语”,表达游子孤寂(凄苦、愁楚)的“情语”。
【解析】9.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语言的理解。“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而若是一匹“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大相径庭。
点睛:此题考查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时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抒发。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诗人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景语”表达游子孤寂的“情语”。
11.山岛竦峙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12.示例:群星,就交给淘气的萤火虫去点亮吧;天空,就交给孤傲的雄鹰去丈量吧。
【解析】
试题分析:此句属仿写、续写语句题.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对被仿句的分析,包括句式,内容,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例句运用拟人的修辞,通过春天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表现春天的到来。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3.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14.“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得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15.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16.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表现童年的欢愉。
17.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解析】13.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从文章中可筛选出“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村庄在田野尽头”这些语句,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景的。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4.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语句中的“吞”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城市夜晚灯光的明亮,与下文写乡下的秋天黄昏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据此理解作答。
15.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插叙)理解。解答时,应先了解插叙的一般作用,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插叙主要有以下作用: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有时会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从文章中的“玩着玩着,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和“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等描写抒情的语句可以看出:文章第⑦⑧段插叙了关于童年时棉花的回忆,既交代了童年时的美好生活,又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据此理解作答。
16.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把“人”当作“鸟”,把“雪白的棉花”当作“洁白的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柔软与洁白的特点,表达了“我”的欢愉的心情。
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并概括体现秋天的黄昏“安详与丰满”的语句作答。文章中的第4段的“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第5段的“繁花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第6、7、8段所描写的晚开的棉花给“我”带来温暖幸福的生活。可对上面这些语句和内容进行整理,概括作答。
【点评】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18.“享受春雨”
19.
与春雨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
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
20.春雨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的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它滋润了万物,点燃生命的期待与呼唤;它萌生了绿色,舒展了生命,让万物充满生机.
21.示例(
1)我更喜欢选文中的句子,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轻、柔、细,还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
2)我更喜欢《春》中的句子,因为它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的“轻柔、闪亮、细密”的特点.
22.示例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解析】18.此题考查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文章内容可知,本文以享受春雨为线索组织材料。
19.本题是对内容分析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根据第三段一、二句可概括为:第③段让我们感受到与春雨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第五段“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是对第四段内容的概括。
20.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根据第五段“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即可解答此题。
21.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可回答更喜欢《春》中的句子,因为“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的“轻柔、闪亮、细密”的特点。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解答时结合“夏雨”来得急,雨势大的特点来写。注意要运用排比的修辞。
23.A
24.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25.只要勤奋苦学并持之以恒,终会有所成就。
【解析】
【解析】参考译文:张溥自幼好学,所读之书必亲手抄写,抄完朗诵一遍,立即烧掉,然后又抄,直到六七遍才停止,右手握笔的指掌起了茧。冬季手冻裂,每天要用温水烫数次。所以后来把他的书斋题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撰文都很敏捷,四方之人来求他的诗文,从不起草,当即挥毫成篇,故当时名气很大。
2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学生把握。A项的“学”解释为:学习;B项的“手”分别解释为:亲手/手;C项的“日”分别解释为:每天/太阳;D项的“已”分别解释为:停止/已经。故选A。
2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本句翻译为:
从不起草,当即挥毫成篇,故当时名气很大。故断句为:
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2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归纳主旨时需要结合文中关键句进行分析。选文中的张溥幼时勤奋刻苦,“嗜学,所读书必手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最终“明高一时”,从他的身上我可以看出:只要勤奋苦学并持之以恒,终会有所成就。
26.成长中的仪式感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下面我就来说一些令我难忘的仪式感吧。
在即将升入初中的暑假里,我和我的父亲去了郑州的滑冰场,当天上午我们就出发,马不停蹄地前往郑州。快到目的地时,我看到了郑州的二七纪念塔,周围人山人海十分热闹。我们先到滑冰场的附近吃了午饭,休息了一会儿就去目的地了。
到了里面,真的是一片喧哗,中间有一块巨大的冰面,周围全都是人,冰面上正有一台机器在打扫上次滑冰的人留下的碎冰。我穿上溜冰鞋之后,走路不再那么轻松,需要时刻保持平衡,鞋子也十分笨重,只有两行钢片来保持站立。
随后,在剩下的时间里,我的父亲开始教我如何滑冰。父亲的表情不再像平常那样,变得十分严肃,看到父亲庄重的样子,我也感觉滑冰不是件容易事,也紧张了起来。父亲说:“冰上会很滑,你第一次来,可能不适应,进去以后先扶着墙,身子半蹲,降低身体重心,在你失去平衡要摔倒时,尽量向侧倒,用胳膊支撑,起来的时候不能慌张,不然还会倒下……”。
虽然我有点紧张,可我并不想听父亲的教导,对父亲的话不以为然,门一开,我就不顾一切向滑冰场中间冲过去,可惜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刚一上冰面,我就摔了个四脚朝天,看着一个个的人从我身边滑过,感觉自己很没面子,就赶忙想站起来,可是身子还没完全起来就又滑倒趴在了冰面上,顿时感觉肚皮一阵冰凉。我一下子想起父亲说过的话,于是慢慢站了起来,一点一点儿走向边缘,扶住了墙。我开始后悔,觉得自己当时不应该三心二意。我开始按照父亲的话一步一步来,在经过无数次跌倒后,终于学会了滑冰。
在结束滑冰回到休息区后,我感到腿脚一阵疼痛,低头一看,原来腿上因为摔倒磕地青一块紫一块的,可能是当时我太专注没注意到。通过这次经历,我领悟到了:想要获得成功,一定不能自大,不能小看身边的任何一件事,要虚心听别人的教导,不可一心二用。
【解答】题一,本题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没有设置审题障碍,且切合学生的生活,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
①要仔细阅读材料,围绕话题展开思路,确定立意。材料是用来启发思路的一个“引子”,以此划定“话题”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本题划定写作范围与对象是“自己就读的新初中校园、老师及同学”,要求写出见到这一切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如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文章就会偏题、跑题;这段文字还要求只写其中一个方面,不要面面俱到。比如,围绕第一个话题“新校园新环境”写作,可选择不同观察角度来写,如站在站在平地上,可写校园的多处制高点;可选择不同的时间段来写,如写早上,中午,傍晚,夜里,或有月光的晚上,或没有月光的晚上的“新校园新环境”等等;还可以调动感觉的各种器官来写,如视觉、嗅觉、听觉等,感知“新校园新环境”的光、色、态、味;还可以在写作中即时展开想象和联想。总之要扣住“新”字,写出新校园的与众不同。
②精心拟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使人耳目一新。所以要匠心独运,精心拟题,要做到简洁、明确、生动、新颖、独到。可采用修辞,可以引用歌词,可以幽默风趣,也可以直奔主题……。如《温馨的校园》《初秋的校园》《开满鲜花的校园》《谢谢你,我的新跑道》《读懂那根常青藤》《新校园的自述》《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紧抓写作要求。“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学生必须写成记叙文,否则会被扣分;“不少于600字”要求所写的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否则会被扣分。
题二可根据材料自己选择话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确定立意。本题的题意隐含在“作文导语”中,分析“导语”,可以发现题材范围很广:要学生体味同学间纯真的欢笑,老师陪伴的感动,失败时的泪水,亲友离别的悲伤……总之,要叙述相关事情的来龙去脉,描述体验深刻的情境,抒发从中得到的感悟,从而传递正能量,升华正能量!可见,题旨是考查能促进学生成长的的人生体验,宝贵财富。总之是要写让自己深受触动,难以忘怀的人、事、物。其次,精心拟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使人耳目一新。所以要匠心独运,精心拟题,要做到简洁、明确、生动、新颖、独到。可采用修辞,可以引用歌词,可以幽默风趣,也可以直奔主题……。如《成长中的烦恼》《成长是一首歌》《成长树》《成长就在一瞬间》《成长的滋味》《xxx伴我成长》《成长乐园》……。最后,要紧抓写作要求。“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学生必须写成记叙文,否则会被扣分;“不少于600字”要求所写的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否则会被扣分。
试卷第2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