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检测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检测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4 17:2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1.有学者指出,在国际法之父格老秀斯看来,国际法是处理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准则,这些准则不过是国与国之间的契约,而契约的遵守则来自自然法的效力。这意味着(

A.国际法诞生的基础是自然法
B.国际法准则其实是一种契约
C.各国必须遵守普遍适用的法律
D.国际法能减少国与国间的冲突
2.“合从国民人在中国港口,自应财产涉讼,由本国领事等官讯明办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望厦条约》这一规定违背了国际关系的有关推测,首先提出这一准则的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孟德斯鸠
D.克劳塞维茨
年份
名称
1950
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负责处理难民问题
1951
联合国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1966
联合国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2000
联合国决定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3.阅读下表可以看出说明
A.难民问题已经得到了长期有效解决
B.国际社会积极致力于解决难民问题
C.联合国通过制定法律解决难民问题
D.战争、冲突等等原因引发难民问题
4.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C.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5.1945年4月25日,有50个国家代表参加的联合国家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在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建议均被大会接受并纳人了《联合国宪章》。中国代表董必武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这表明,中国在这次会议上
A.首次提出了伸张公道正义的主张
B.赢得了与会国应有的承认与尊重
C.发挥了重建战后秩序的主导作用
D.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与孤立
6.1982年,第三世界国家出于对列强瓜分海底资源的忧虑,敦促联合国海洋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有权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国际公海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该公约
A.是反霸权主义斗争的成果
B.标志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推动了联合国的机构改革
D.助推各国海洋经济迅速发展
7.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却不能强令使用这台机器。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A.只有全体一致联合国才能采取实际措施
B.霸权主义是阻挠联合国行使职能的障碍
C.联合国安理会奉行“大国一致”的原则
D.联合国与国联一样都是大国操纵的工具
8.二战后初期,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关于难民国际地位的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等协议,这些国际协议
A.保障了二战后人权的实现
B.防止了世界大战再次发生
C.巩固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D.凸显了和平与人权的理念
9.1970年,联合国《国际法原则宣言》指出:一个民族自由决定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或采取任何政治地位,均属该民族行使自决权的方式。但这种规定不得解释为他国可以局部或全部破坏或损害在行为上符合自主独立国家的政治独立或领土完整。该文献有助于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国际政治结构的改变
C.极端分离势力的猖獗
D.西方霸权主义的扩张
10.1960年,联合国通过决议:一、使人民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的这一情况,否认了基本人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并妨碍了增进世界的和平与合作……三.不得以政治、经济、社会或教育方面的准备不足作为拖延独立的借口。该决议
A.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推动了万隆会议的召开
C.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重申了国家平等的理念
11.国联内生的制度缺陷之一,所有理事国都可依其利害而动用否决权,导致规划中的“大国合作"无可避免地滑向“对立与冲突",国联终成“一个纸上的联盟”。联合同建立时充分吸取其教训,并尊重战后国际政治现实,在制裁侵略上,奉行安理会
A.大国一致原则
B.协商一致原则
C.简单多数原则
D.一国一票原则
12.近日,巴以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中方作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于5月16日举行安理会巴以冲突问题紧急公开会。下列有关联合国表述错误的是
A.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是其宗旨之一
B.成员国都有制裁侵略的权力
C.安理会重大事项实行“大国一致”
D.是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3.1965年,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一调整
A.标志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B.打破了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C.有利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推动苏联解体及两极格局的瓦解
14.在《联合国宪章》中不仅明确提出“重申基本人权,…以及男女与大小国平等权利之信念”,而且强调了“发展国际以尊重人民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由此,“民族自决”第一次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则。这一法则的提出
A.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推动战后政治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实现了国际政治关系平等的美好愿景
D.促成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不断发展壮大
15.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大国一致”原则
A.标志着二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建立
B.20世纪60年代因第三世界崛起而动摇
C.对维护国际社会整体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D.已经不适应新世纪国际局势发展的需要
16.二战之前,人权一直被认为是纯粹的国内管辖事项,很少受到国际法的制约。二战后《联合国宪章》增加了七项关于人权的条款,1948年联大又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对《联合国宪章》人权条款作出权威解释。这说明
A.各国人权保护的权力已经转让
B.二战后国家主权受到严格限制
C.人权的国际保护得到一致认同
D.人权保护上升为国际条约义务
17.近代以来,有些国家的国旗图案是竖条的,如法国、意大利、爱尔兰。有些国家的国旗图案则是横条的,如德国和俄国。大多数国家的国旗不得不与敌对政权的国旗展开竞争。近代欧洲诸国的国旗
A.凸显了各国民族特色
B.是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需要
C.深受近代艺术的影响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18.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由此可知,国际法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B.新兴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
C.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19.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为解决洛林问题,有关方面“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裁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一规定
A.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B.削弱了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
C.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D.受到了《万国公法》的影响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纽伦堡法庭宪章》率先以国际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危害人类罪。1950年通过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及该法庭判决书中所包括的国际法原则进一步将反人道罪确认为国际法上的犯罪。这表明国际法
A.协调了国家间关系
B.避免了战争伤害
C.利于解决国际争端
D.体现了人文关怀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即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而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罗富明、罗绍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材料二
苏联首先提出苏、美、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表决时,只要五国中有一国反对,表决即当然无效,只有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决议方能通过。苏联之所以提出否决权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英两国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直到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要考虑到争取苏联全力击败德国并对日宣战,才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否决权问题。从此否决权(也称大国一致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按此规定,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有一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事实上,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0余次。
——摘编自徐爱贤、华锦彬《否决权由来:苏联坚持在安理会设立否决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坚持“大国一致原则”的原因,并评析联合国宪章中的“大国一致原则”。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通过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成立的时间,其宗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
(3)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问题,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提供了自己的方案,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方案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方案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国际法准则是国与国间的契约,而契约的遵守则与自然法有关,即国际法诞生的基础来源于自然法,故A项正确;B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并未强调各国必须遵守国际法,故C项错误;国际法能在一定程度内减少国与国间的冲突,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与格劳秀斯提出的“国家主权独立”有关原则相违背,因此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3.B
【详解】
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从1950年到2000年,联合国通过设立专门机构、颁布公约、设立纪念日等形式解决难民问题的解决,由此可知国际社会积极致力于难民问题的解决,故选B项;难民问题至今尚未得到长期有效解决,排除A项;联合国颁布的是公约和议定书等,不是法律,排除C项;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多样,不仅仅局限于战争和冲突,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教会的建立,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欧洲传统大学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向世俗化、民族化、人文化、科学化等方向发展,欧洲传统大学逐步演变为近代高等教育机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改革对大学学术自由的影响,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不是文艺复兴运动,故排除B项;从材料中的“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可知材料信息主要强调大学的世俗化,不是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故排除D项。
5.B
【详解】
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赢得了大国地位,大会采纳中国的建议,体现了对中国建议的认可,让中国代表第一个签字,体现了尊重,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中的首次无法得出;C项的主导作用与史实不符;美国对中国的封锁与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D项时间不符。
6.A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肯定了国际公海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这是第三世界国家斗争的结果,A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中,B排除;材料与联合国机构改革无关,C排除;材料与助推各国海洋经济发展无关,D排除。故选A。
7.C
【详解】
根据“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却不能强令使用这台机器”可得出其强调联合国采取大国一致的原则,因此在某些问题上大国并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因此“不能强令使用这台机器”,C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材料并没有体现霸权主义,排除B;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8.D
【详解】
二战后初期,联合国通过的这些国际协议在保障人权和维护和平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这凸显了和平与人权的理念,故D正确;A项错在“实现”,说法过于绝对;“防止了”表述欠妥,故B错误;巩固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
9.B
【详解】
该文献支持民族自决,建立新的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有利于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从而导致国际政治结构的改变,故选B;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故排除A项;依据材料“不得解释为他国可以局部或全部破坏或损害在行为上符合自主独立国家的政治独立或领土完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际法原则宣言》体现了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故排除C、D两项。
10.A
【详解】
根据“一、使人民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的这一情况,否认了基本人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并妨碍了增进世界的和平与合作……”等内容可得出,联合国的这一决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A项正确;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排除B;C项与主旨无关,没有体现,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平等,排除D。
11.A
【详解】
根据“联合同建立时充分吸取其教训,并尊重战后国际政治现实,在制裁侵略上,奉行安理会”可以看出,针对国联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联合国实行大国一致原则,A正确;BCD项与联合国无关,也与主旨无关,排除。
1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联合国的成员国并不都有制裁侵略的权力,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3.C
【详解】
材料信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非、拉国家大量加入联合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调整有利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C正确;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故A错误;这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是重大冲击,故B错误;这无法推动苏联解体,故D错误。
14.A
【详解】
“民族自决”原则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因此这一法则的提出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故答案为A项;二战后没有形成政治多极化格局,排除B项;二战后没有形成国际政治关系平等的愿景,排除C项;《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6月26日在旧金山会议上签署,二战此时即将结束,“促成”一词说法有误,排除D项。
1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有利于减少国际社会的意见不同问题,进而加快国际矛盾的解决,对维护国际社会整体利益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正在形成之中,A排除;“大国一致”原则并未动摇,B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大国一致”原则仍然具有生命力,排除。故选C。
16.D
【详解】
根据“二战后《联合国宪章》增加了七项关于人权的条款,1948年联大又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对《联合国宪章》人权条款作出权威解释。”可得出人权问题,从战前到战后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二战后人权保护上升为国际条约义务,D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主权受限,排除B;C项太绝对,排除C。
17.B
【详解】
题干材料中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旗有“竖条”的也有“横条”的;另一方面是各国“国旗展开竞争”。再结合“近代以来”可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国家主权意识的强化,激发了各国对国家的象征——国旗的热衷,故B选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国旗图案有的横条,有的竖条,反映不出民族特色,A选项错误;材料只提到国旗图案及横竖条不一,看不出深受近代艺术的影响,C选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兴起,也推动了国旗的发展,D选项属于颠倒因果关系,排除。
18.A
【详解】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调整各国间的利益,因此出现材料中国际法的不断调整,故选A;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材料的表现,不是国际法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9.A
【详解】
根据“不使用武力”可知该规定开创了通过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故选A;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国际争端,并不是为了削弱法国机器盟国的势力,排除B;这一规定只是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范例,但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欧洲各国间的矛盾,排除C;《万国公法》是1836年颁布的,排除D。
20.D
【详解】
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危害人类罪和反人道罪,这都是对人的重视和关怀,故选D;材料体现了国际法对人文的关怀,ABC都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
21.
(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欧洲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
差异:从产生时间上看,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晚于西方民族主义;从内涵看,西方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反封建,建立民主政权,中国有反封建求民主、反侵略求民族独立的双重含义。
(2)原因:苏联意识到战后美国将成为主要对手,苏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居于少数地位;坚持大国一致的原则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评析:有利于保护社会主义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利益,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美国利用联合国称霸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一些大国滥用否决权,阻碍了安理会职能的公正行使;成为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详解】
(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的信息和所学,从经济、阶级、思想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两者民族主义的产生时间、内涵方面回答。
(2)问第一小问,结合二战后美苏关系和苏联的动机与企图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战后国际关系,特别是美苏关系的演变辩证的分析。
22.(1)时间:1945年10月24日。(答出年份或者“二战后”即可得分。)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2)组织: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新开发银行。
(3)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认识: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解决全球问题需要新的思路;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及其已经进行的一些改革存在不足;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
【详解】
(1)通过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雅尔塔会议的决定,二战后,联合国作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宣告成立,成立的具体时间是1945年10月24日,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的具体表现有: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新开发银行等。
(3)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问题,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依据所学知识,从国际和中国两个角度谈谈对这个方案的认识:从国际角度看,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解决全球问题需要新的思路,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及其已经进行的一些改革存在不足;从中国角度看,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