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2.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按照形状分类的过程,渗透分类思想。
2.经历从实物图形中抽象出立体图形的过程,感知抽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辨认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难点: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积木 教具 箱子
学生准备 积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趣味游戏,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今天,熊博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图形乐园里的立体图形真多呀!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预设
生1:我看到了圆柱和正方体。
生2:我看到了球和长方体。
2.分一分、摆一摆。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拼摆积木。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进行分类,再整齐地放回箱子里呢?
(2)小组汇报。
师:请同学们把积木分类的情况一一展示出来。
预设
生1:我们小组是按照颜色进行分类的,同一种颜色的积木放在一起。
生2:我们小组是按照大小进行分类的。
生3:我们小组是按照形状进行分类的,同一种形状的放在一起。
……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按照形状给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课件出示:
按形状分
操作指导
以“玩积木”导入新课,选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这一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学伊始,让学生自己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是玩具。收积木时,老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引导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板块二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活动1 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自学提纲:1.用手摸一摸,感觉球的形状。
2.在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球形物体,球有什么特征?
3.摸一摸圆柱的侧面有什么感觉,仔细观察圆柱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征。
4.摸一摸正方体,说一说正方体6个面有什么特征。
5.摸一摸长方体,说一说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活动2 立体图形的认识
1.球的认识。
预设
生1:我们小组都很喜欢球,它圆圆的,摸起来很光滑。
生2:球是很容易滚动的,放在桌子上要用手挡着点,不然就滚到地上了。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球。(板书)
课件出示:
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球形物体?
预设
生1:篮球。
生2:足球。
生3:乒乓球。
……
师:把球放在桌子上,为什么它总是往地上掉?
生:球是易滚动的。
师:球的特征是易滚动。(板书)
课件出示:
易滚动
球
2.圆柱的认识。
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桌子上滚一滚)这个积木也能滚动,它的形状是球吗?
预设
生1:不是。
生2:这是一个圆柱,把它横放后可以滚动。
生3: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圆,并且相等。
(师用教具演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预设
生1:电池。
生2:易拉罐。
生3:水杯。
……
课件出示:
3.正方体的认识。
预设
生1:(指着大屏幕中堆在一起的正方体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
生2:拿一块正方体积木,用手摸一摸,知道每个面都是平的,有棱。
生3:正方体有6个面,我能给大家数一数这6个面。
生4:我们小组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
生5:生活中,魔方、骰子等的形状都是正方体。
课件出示:
教师小结:通过摸,知道了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通过看,发现了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4.长方体的认识。
小组接着汇报长方体。
预设
生1:(指着大屏幕中堆在一起的长方体积木)这些积木不是正方体,而是长方体。
生2:我们小组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有6个面,通过用手摸一摸,发现6个面也都是平的。
生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
(生发现这一特征后,师用课件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课件出示:
长方体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预设
生1:药盒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2:砖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3:装电视机的盒子的形状是长方体。
……
课件出示:
(师举起两块长方体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师再举起一块正方体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教师拿出一个牙膏盒,正方形的那面对着学生,让他们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体。
生:正方体。
课件出示:
师:这是长方体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活动3 分类整理
这里有一些我们今天学到的立体图形,你们能快速地分类吗?你们能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这些立体图形相同吗?
(课件出示各种立体图形,学生根据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依次分类,找出身边与之相同的物体)
操作指导
这一板块要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简单地了解图形特征。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生活,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图形,再回归到生活。在讲授如何发现一种图形的特征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其他图形的特征,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板块三 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1.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课件出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快速说出名称)
2.猜图形游戏。
游戏:请一名同学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后,先告诉大家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请其他同学猜,再拿出来请其他同学判断是否猜对。
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物体?谁能实现同学们的愿望?
(请一名同学上来,根据其他同学指定的形状摸出一个物体)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你们能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吗?
预设
生1: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生2:我还知道了球是最容易滚动的,圆柱也能滚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相等的圆。
生3:我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并且每个面都是平的,但是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相等,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等。
2.布置作业。
教材37页1、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我注意带领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本节课还设计了“猜图形”游戏,在学生已经知道图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摸、猜来辨认图形,既巩固了图形的特征,又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