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周长的含义。
2.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过程,探究测量不同封闭图形周长的方法。
2.尝试运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协调的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体会周长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难点:掌握测量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树叶 圆形的钟面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直尺 米尺 绳子 树叶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五角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活动1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每天早上晨跑吗?看!这些同学在干什么?(课件出示)
他们在围着操场跑步,跑道一圈的长度是多少米呢?(课件出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周长。
师:同学们,从字面上来看,什么是周长呢?
生:一周的长。
让我们摸一摸桌面四周的长、文具盒四周的长和数学书封面四周的长。
活动2 提出疑问,探索发现
问题:你知道物体四周的长,那么封闭图形四周的长指的是什么呢?
(课件动态展示封闭图形四周的轨迹)
操作指导: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周长的知识做铺垫,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掌握新知降低了难度。
板块二 主动探究,测量周长
活动1 个性化表达周长
读教材83页中对周长的描述,理解“封闭图形”和“一周的长度”的意思。画一个封闭图形,用笔描出封闭图形的边线,体会什么是周长。
师:你们是怎样理解周长的?
预设
生1:我借助身边的事物理解。
生2:我用画图的方式理解。
生3:我通过教材83页中对周长的描述理解。
活动2 明确周长的范围
(课件出示)
观察下列图形,在封闭图形的下面画“√”。
( ) ( )
( )
( )
( ) ( )
自学探究:
1.哪些是封闭图形?哪些不是封闭图形?
2.总结区分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的方法。
3.这两类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
生1:第1个和第5个不是封闭图形,其余都是封闭图形。
生2:封口的图形是封闭图形,不封口的图形是不封闭图形。
生3:相同点:都有长度;不同点:不封闭图形有长度,没有周长。
小结:封口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活动3 在转化中理解测量不同图形周长的方法
(1)让学生在教材上把每个图形的周长用彩色笔描出来。
(2)先用直尺量一量每个图形的周长,再汇报。
(学生汇报时,会质疑除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三角尺、数学书封面可以用直尺量出周长外,其他图形无法量出周长)
(3)说一说测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三角尺、数学书封面周长的方法。
(先用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每条边的长度相加)
2.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1)小组探究测量方法,交流讨论测量钟面和树叶周长的方法。
(2)全班汇报,交流测量方法。
测量钟面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 可以用米尺测量钟面的周长。
方法二 可以先在钟面上做一个记号,再把钟面在米尺上滚动一圈,测量它的周长。
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
可以先用一根绳子沿树叶的边缘围一圈,再测量这部分绳子的长度。
3.引导学生总结测量不同图形周长的方法。(出示课堂活动卡)
(1)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课堂活动卡。
(2)汇报自己的发现。
发现一 规则封闭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
发现二 圆形或不规则封闭图形有的边不是直的,要借助绳子、米尺等工具测量。
师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周长,学会了测量封闭图形周长的方法。在测量周长时,要注意根据图形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操作指导:本版块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经历测量不同图形周长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同时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确要根据图形特点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效地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板块三 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图形能测量出周长?哪些图形不能测量出周长?(课件出示)
2.组织学生测量课桌桌面的周长。
3.量一量,填一填。(课件出示)
姓名
头围
胸围
腰围
操作指导:本板块通过辨析、测量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3)还有哪些困惑?
预设
生1: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是周长,还学会了怎样测量一个图形的周长。我是在动手操作中学会的,我学得很开心。
生2:这节课我学会了怎样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可以运用绕绳法,它的原理是“化曲为直”。
生3:立体图形有周长吗?如果有,如何测量?如果没有,为什么?
2.布置作业。
教材84页1、2题。
板书设计
周 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规则封闭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直尺测量法。
圆形或不规则封闭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绕绳法、滚动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怎样通过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描周长、辨周长、比周长、测周长等活动,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周长的含义,利用数学思想深刻理解周长的概念,从直观辨认图形的周长到通过数学活动探究周长的特征,从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周长到抽象概括周长的定义。在这些活动中,完成具体与抽象的转化,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抽象出周长的概念,体现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思维发展过程,也积累了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这节课虽然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少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尤其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时,不能抓住机会及时地引导学生,并进行评价。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达到最优化。在小组活动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作用。
一节好课是有生命力的,而这种生命力来自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数学的美,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提升,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