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总复习《倍的认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总复习《倍的认识》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4 06: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总复习《倍的认识》
设计说明
“倍”的认识是后面继续学习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好。本节复习课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教材112页9题时,通过分析题意、独立解决、集体反馈几个步骤,让学生经历知识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倍”的认识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优化乘法认知结构。
2.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解决有关“倍”的问题时,经常会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混淆,主要是因为对题意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在本节复习课中,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理解,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提高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整理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1题(5)。
(1)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倍”的知识。
①“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意义:一个数乘几。
(2)复习有关“倍”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3)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倍”的知识的回顾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对“倍”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倍”的意义,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及解题方法,为后面的练习作铺垫。
2.结合教材习题,复习有关“倍”的知识的解题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112页9题。
(2)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分析这三个问题分别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
(第一个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第二个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第三个问题是已知一个数和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3)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第一个问题:16÷4=4;第二个问题:4×9=36(元);第三个问题:16÷2=8(元)]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①“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样的问题时不用写单位名称;②两个数相比较时,把标准数看作1份,另一个数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另一个数就是它的几倍)
(5)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解答。
(6)引导学生讨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什么不同。
(①意义不同;②计算方法不同;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通常有单位名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没有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以上几道题的练习,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和二者的区别,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114页17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寻找解题方法。
(3)列式解答。
16×4=64(户) 64+20=84(户)
(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说清楚每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在说的过程中感受前年、去年、今年的数量关系,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倍”的认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14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区别:
(1)意义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通常有单位名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没有单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