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文档属性

名称 登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02 19:38:00

文档简介

湖南省高中语文参赛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3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登高》
年级
高一
学期
下期
学段
第1学段




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在联想、想象中把握诗歌的意境。
2、体味诗歌情感及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1.景、境、情的关系(诗歌的情感及抒情方法)。
2.体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视频朗诵,立体感知——齐读全诗,整体感知——品读诗歌,挖掘情感,掌握手法——比较阅读,体味诗风
主要
教学
方法
1、吟诵法。视频朗诵——学生自由诵读——学生齐诵2、讨论法、鉴赏法3、讲析法和点拨法。在学生讨论中适时插入。




视频朗诵《登高》。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的
1、PPT图文展示《故都的秋》中的句子:“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教师强调:是的,秋对于人来说确实如此,文人更是如此。自古文人多清贫,多少有些积怨之气,总会寻找一些落寞萧瑟的意象宣泄一番,“秋”便成为文人们最爱的宣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登高》,看他怎样宣泄自己的悲秋情怀。
2、PPT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诵《故都的秋》中的句子
1. 营造悲秋气氛
2.以旧知引出新知
3、增强学生学习的目标感
二、视频朗诵,立体感知
展示《登高》视频材料
听看视频材料
在声情并茂的诵读、雄浑阔大的画面中,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建立对诗歌的立体感知。
三、齐读全诗,整体感知
组织讨论,明确答案:
1.PPT展示问题,学生自读全诗
(1)、找出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字眼;
(2)、诗歌的哪几句写景,哪几句抒情?
2.讨论明确:
诗眼“悲”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自读全诗
讨论问题
1、整体感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2、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3、为后面探究景、境、情的关系铺垫
四、品读诗歌,挖掘情感,掌握手法
1、自由诵读,思考、讨论:
(1)、作者选用的景物有那些特点?你能选一个景物展开想象,再现诗人所见所闻吗?
(2)、你能读出诗人因何而悲吗?
(3)、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引导,明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肃杀急迫,天高地迥,气象宏大,一片明丽清爽开阔的秋景;萧萧落木,滚滚长江,生命如落叶、如流水,韶华易逝,人生一无所成,壮志难酬。作者悲从中来。这四句写景,借景抒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四句抒情,直抒胸臆。作者常年漂泊异乡,老年人生失意,贫病交加,孑然一身;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白发如霜,因病断酒。这些无不勾起作者无限悲凉。
3、概括主旨,小结诗歌
(1)PPT展示:你能概括一下主旨吗?
学生概括
明确:全诗通过登高所见气象恢弘的秋江景色(景),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心忧国事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情)
(2)PPT展示:你能概括一下抒情方式吗?
学生概括
PPT明确: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
分小组讨论
自由发言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悲国家之秋、社会之秋,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3、理解景、境、情的关系,“一切景语皆情语”
五、比较阅读,体味诗风
1、阅读下面这首诗,试比较其与《登高》中的愁的内容和表现之异同。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总结诗风:
沉郁顿挫,杜甫的悲愁,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同时,杜诗意境开阔,气象宏伟,使愁似乎充盈于天地之间,烘托了愁的深广。
阅读
思考
讨论
1、丰富学生阅读诗歌的心理体验
2、让学生从理性上把握杜甫选景气象恢宏、抒情深广,从而呈现沉郁顿挫的诗风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请以“我眼中的杜甫”为题写一篇文章
课外完成
加深对杜甫其人、其诗的认识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创新之处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2、使学生在阅读诗歌的心理体验过程中生成对杜甫诗风的理性认知
存在的问题
与不足
由中国士人的悲秋情结导入,暗示性太强,不利于学生自我感知的生成
教学的拓展性稍显不足
经评审选拔后,该设计和录像课将被用作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网资源,如有异议,请事先申明。
课件11张PPT。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登高学习目标1、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在联想、想象中把握诗歌的意境。
2、体味诗歌情感及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自读全诗,整体感知,思考:1、找出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字眼;
2、诗歌的哪几句写景,哪几句抒情?
品读诗歌,挖掘情感,掌握手法1、作者选用的景物有那些特点?你能选一个景物展开想象,再现诗人所见所闻吗?
2、你能读出诗人因何而悲吗?
3、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丽清爽开阔的秋景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羁旅之愁,孤独之感忧国伤时,人生失意,贫病交加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渲染情感的沉郁悲凉2、你能概括抒情方式吗?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
1、你能概括一下主旨吗?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气象恢宏的秋江景色(景),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心忧国事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情)。
比较阅读,体味诗风 阅读下面这首诗,试比较其与《登高》中的愁的内容和表现之异同。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总结诗风:  沉郁顿挫,杜甫的悲愁,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同时,杜诗意境开阔,气象宏伟,使愁似乎充盈于天地之间,烘托了愁的深广。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课后请以《我眼中的杜甫》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