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优】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提优】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4 08:0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90分钟
100分)
请认真、规范的抄写下面古诗。(5分)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标出。(5分)
书卷(juǎn
juàn)
着重(zháo
zhuó)
传记(chuán
zhuàn

美差(chā
chāi)
奔向(bèn
bēn

发酵(jiào
xiào

借鉴(jiān
jiàn)
地煞(chà
shà)
日寇(guān
kòu)
默而识之(shí
zhì)
结合语境写出词语(10分)
古人云:sòng
dú(
)文章qǐ
néng(
)随意而行,应héng
xīn(
)相伴。
我的jiù
jiu(
)是个书迷,读起书来jīn
jīn
yǒu
wèi(
),他能够miáo
shù(
)名著里的人物和piān
zhāng(
)。比如,zhū

liàng(
)的丰功伟绩,jiǎ
fǔ(
)衰败的原因,《水浒传》中人物的
fán
suǒ(
)……
选择题(16分)
下面字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朴素
期刊
所谓
天长日久
B.英雄
某物
缺失
浮相翩翩
凯悬
斩杀
浪漫
悲欢离合
D.
限制
谎唐
堆砌
与众不同
下面词语意思不正确的是(

敏而好学
敏:聪敏。
B.
诲人不倦
诲:教诲。
C.盖士人读书
士人:社会上的人。
D.
默而识之
识:记住。
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对任何事情都一知半解就等于一无所知。
他写的文章索然无味。
雨丝轻轻的飘下来,朦朦胧胧的,细的像牛毛,像花针。
这个重要的问题对我来说不求甚解。
4.下面不是比喻句的是(

A.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B.那棵树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C.雨中的桃林,没有尘埃,没有鸣噪,幽静得像是仙境。
D.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5.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①③⑤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①③②
6.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欧阳询是初唐时期的书法家。
B.欧阳询楷书整体上显得平整端庄,又险劲生动。
C.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
D.欧阳询楷书笔画结构严谨有力,风骨内存,既不会太丰满圆润,也没有过分瘦劲修长。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描写了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C.《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描写了以贾家为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D.《三国演义》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8.下面叙述不规范的是(

A.《古人谈读书》中孔子认为不懂的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要永不满足,所学知识要默默记住。
B.《古人谈读书》中朱熹认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C.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D.《我的“长生果”》
一文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特有的
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浓厚情感和对阅读的热爱。
五、根据积累填空(6分)
1.莎士比亚说:“书籍
。”
2.我们常常用《论语》
中孔子所说的“敏而好学,
。”
来勉励自己勤学好问。
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
,皆无识者也;

4.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对读书有着深切的感受,
他用“问渠那得清如许?

来告诚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句子“
,此日中流自在行。”又告知我们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的道理。
六、爱上阅读(8分)
请汇报你的阅读收获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从最近阅读的书籍中寻找)
人物
出处
喜欢的理由(2分)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好读书
①因为你心灵饥,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做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的形象,演绎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既然看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并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维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有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短文围绕“好读书”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①②段写了为什么读书,第________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_____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读第②段,填表。(3分)
书的种类
内容
书的种类
内容
科学书
记录大自然的奥秘
哲学书
历史书
文学书
3.“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给句子换个说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第③段的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V”,错的打“×”。(3分)
(1)我们小学生读书只要读好课本就行了,不能分心看课外书。


(2)为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读书的面就要扩大,任何书都要尝试读一读。


(3)读书不要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5.第④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请仿照前面的场景描写再续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6.读书的好处很多,请你模仿画横线句子再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八、习作展示(30分)
(一)习作修改(6分)
下面的文字在标点符号、用词、句子等方面有三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
我校校报得到了大家认可。许多读者来信说:“你们的报纸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激发了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新的一年,我报将继续抓好管理,进一步提升报纸品味,向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最近,有些读者来信或打电话反映没收到近期的报纸,为了避免这类事情不再发生,今后我们将用挂号邮寄。
(2)
(3)
大习作
请你以“在书香中成长”
为题写作,
与人分享你的读书故事。
可以写你读书的经历,
也可以写读书帯给你的收获与快乐等。
要求:
分段表述,
突出重点,
感情真实。
参考答案:
一、略(5分)
二、(5分)
Juàn
zhuó
zhuàn
chāi
bèn
jiào
jiàn
shà
kòu
zhì
三、(10分)
1.诵读
岂能
恒心
2.舅舅
津津有味
描述
篇章
诸葛亮
贾府
繁琐
四、(16分)
1.A
2.C
3.D
4.B
5.B
6.C
7.C
8.B
五、(6分)
1.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2.不耻下问
3.井蛙之窥天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4.为有源头活水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
六、根据日常所读填写即可(8分)
七、(20分)
1.③
怎样读书。
④⑤⑥
读书的好处。
2.(意思对即可)
哲学书: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历史书: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
文学书:用生动的形象,演绎人类的故事
3.
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都要读书。
4.
×
×

5.在不同的季节读书的惬意感觉。
示例:在炎夏的绿荫里,知了声声,你坐在小河边,书中那些有趣的人物,跟你坐在一起,与你侃侃而谈。
6.读书净化了人的心灵,使人变得更加善良、真诚;读书培养了人的品格,使人心胸更加开阔。
八、(30分)
(一)(6分)
激发了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句号放在引号内”
进一步提升报纸品味
“品味”改为“品位”
为了避免这类事情不再发生
改为“为了避免这类事情再次发生”
(二)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