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4 10:0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
背 景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领导者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要 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 果
此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但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维新派的宣传活动
概 况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有影响
的报刊
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
天津的《国闻报》,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影 响
宣传了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1.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2.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3.名称由来: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4.人物: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等。
5.主要内容
项 目
内 容
作 用
触及利益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维新人士参与政治
触动顽固派的实权地位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触犯封建经济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触及封建思想文化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提高军队战斗力
触及封建八旗军利益
6.结果: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______________”。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__________”。
7.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1.谭嗣同殉难时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他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所以他说自己“死得其所”。 我们应该学习他为了民族的振兴,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在当时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维新时期的学堂、学会,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人才及智力摇篮;维新时期的一些思想文化主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萌芽。
一、选择题
1.历史兴趣小组为右边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2.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  )
A.放弃天朝观念
B.学习西方技术
C.拥护民主共和
D.反抗列强侵略
4.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
A.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
B.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5.戊戌变法的诸项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A.发展农、工、商业
B.开放言论
C.废除八股文
D.开办新式学堂
6.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见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7.维新派的改革遭到了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是因为(  )
A.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B.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8.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戊戌变法
9.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10.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二、非选择题
11.(6分)观察右边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中应试的举人们联名上书的请求有哪些?(3分)
(2)图2中的报纸创办于何地?它主要宣传什么思想?(3分)
12.(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材解读】
一、1.拒和、迁都、变法
二、3.1898年 农历戊戌年
4.康有为、梁启超
6.戊戌六君子 百日维新
【当堂巩固】
一、选择题
1.B 2.B 3.A 4.C 5.A 6.D 7.A 8.C 9.C
10.B
二、非选择题
11.(1)拒和、迁都、变法。
(2)上海。(1分) 维新变法思想。(2分)
12.(1)民族危机加深。
(2)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至少三点)
(3)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