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画垂线
?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学会画垂线的正确方法。
2.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教学重点:正确画垂线。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展开之后,请观察两条折痕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是垂直关系)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垂线,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垂线的画法。(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经过直线上任意一点画该直线的垂线。
师:请在纸上任意画一条直线,再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然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作图方法。
(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师:用目测法画垂线容易出现偏差,利用作图工具三角尺画出的垂线比较规范,另外大家画出垂线后要标上直角符号和垂足。
2.总结经过直线上一点画该直线的垂线的步骤。
(课件演示,教师叙述作图方法和要领)
第一步: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该直线重合。
第二步: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该直线上的一点重合。
第三步: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一条直线,就是该直线的垂线。
(再次让学生按以上步骤规范地画出经过直线上一点的垂线,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感想)
3.经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你能利用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来完成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任务吗?试着画一画并和同桌交流作图步骤。
师:通过画图,你认为画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应该注意什么?
预设:左手拿三角尺的斜边,直角边紧靠这条直线,沿水平方向移动三角尺。
垂线必须经过直线外一点。
4.比较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步骤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相同点: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水平移动三角尺,直至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画出的点为止。
学习画垂线时,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不同点: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时,三角尺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点重合;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直线外的点。
5.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师: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6.研究平行线间的距离特点。(教材第59页例3(2))
(1)打开教材第59页看例3(2),读出题目要求。
(2)让学生在书上画出几条垂线,并用直尺测量,互相交流自己所发现的垂线的特点。
学生会发现:在两条平行线间所画的垂线段是相等的。由此老师总结出: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测量多条垂线时,可能产生误差,一是要注意垂线是否画得正确,二是要多测量几条。
三、知识运用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9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画垂线
教学反思
1.引入新课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垂直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准备。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感受由垂线组成图形的规矩之美,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
2.探究新知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以人为本。先让学生画一条直线,经过直线上一点画一条垂线,学生们画出了不同方位直线的不同侧的垂线,初步体会到用作图工具三角尺画出的垂线比较规范;然后教师演示过直线上一点画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并同步介绍作图步骤;再放手让学生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大家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垂线画法的探究过程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效果比较好。
课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1)时间把握得不够好,造成后面的练习题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做;(2)在学生自主探究画法时,教师对个别学困生的关注、指导作用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