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围出的面积大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算一算,探究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与宽相等(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2、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对学生记录数据的比较中,渗透有序思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相等时,怎样围面积最大。
教学难点:发现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宽变化引起面积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1)
(2)
周长:
(cm)
周长:
(cm)
面积:
(cm2)
面积:
(cm2)
(3)
(4)
周长:
(cm)
周长:
(cm)
面积:
(cm2)
面积:
(cm2)
2、仔细观察这几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课题:怎样围面积大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一:
1、出示:14根小棒围长方形(每根小棒1厘米),能围成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1)这题要求我们做什么?
(2)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3)运用自己的策略去实践操作,边做边填写下表:
周长(cm)
长(cm)
宽(cm)
面积(cm2)
(4)反馈:
生1:错的
生2:顺序乱的。
生3:有序的。
师:你认为那一种方法最好?(有序的。)
师:怎么想才能做到有序呢?
生:先用“周长÷2”求出“长+宽”,再进行分拆,就能很快找到所有的长方形。
(二)探究二:
用20根小棒围长方形(每根火柴1厘米),能围成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呢?
学生反馈:20÷2=10=9+1=8+2=7+3=6+4=5+5
讨论:正方形算不算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面积分别是多少?
周长(cm)
20
长(cm)
9
8
7
6
5
宽(cm)
1
2
3
4
5
面积(cm2)
9
16
21
24
25
3、观察这个表格(将两个表格同时出示),当长方形的周长相同时,你又有什么发现?(面积怎样?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生:长方形的周长相同,面积不相同,而且长方形的长与宽相差越小,面积越大。
师:是吗?请你再重复一遍,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听懂你的发现。
学生重复。
师:是这样吗?检验一下(两个表格都逐一检验)
师:确实有这样的规律:(板书:发现规律)
出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相差越小,面积就越大。
师:在第二张表格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表格二:长与宽相等,相差为0,所以面积最大。
再出示:正方形面积最大。
师:在这个结论中,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前提?
生:周长相等的长方形。
师:对,必须是“周长相等”(变颜色,加粗)的长方形,才有“长与宽相差越小,面积就越大。”的规律。请将这一规律默默地记在脑子里,闭眼默记一遍。
师:谁记住了?请你眼睛看着老师将此规律重复一遍。一起重复一遍,将需要注意的地方读重音。
小结: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发现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相差越小,面积就越大;而且正方形面积最大。感觉自己真正理解的同学请举手。检验一下。
填一填
(1)周长是18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
)平方厘米。
18÷2=9=4+5
4×5=20(平方厘米)
(2)周长是16米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
)平方米。
24÷4=6+6
6×6=36(平方厘米)
(3)一条36厘米的绳子,你能围出的最大的面积是(
)
平方厘米。
36÷4=9+9
9×9=81(平方厘米)
(三)探究三:(板书:运用规律)
李大伯用24米长的篱笆围了一个长方形鸡圈,这个鸡圈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1)边长:24÷4=6(米)
(2)面积:6×6=36(平方米)
答:这个鸡圈的面积最大是36平方米。
练一练:
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是25米,宽15米,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周长:(25+15)×2=80(米)
边长:80÷4=20(米)
面积:20×20=400(平方米)
答:正方形的面积是400平方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要研究一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要求,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接着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去发现规律,最后,运用规律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你们能不能运用这样的方法去研究新的问题呢?请大家思考下面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留给大家课后再思考。)
四、拓展练习:(机动)
如果要挖一个面积是3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水槽,怎样挖才能让更多的鸡同时喝水?
30=1×30=2×15=3×10=5×6
(1+30)×2=62(分米)★
(2+15)×2=34(分米)
(3+10)×2=26(分米)
(5+6)×2=22(分米)
答:长是30分米,宽是1分米的长方形,才能让更多的鸡同时喝水。
板书设计:
怎样围面积大
1、明确要求
2、寻找策略
3、实践操作
4、发现规律
5、运用规律
6
5
4
14
÷
2
=
7
1
2
3
面积(dm2)
6
10
12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