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摆小棒的过程,理解笔算的算理。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算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观察情境,生成问题
1.观察情境图,提取信息。
(1)观察教材11页情境图。
(2)导思:二年级4个班的学生和老师去参观博物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想一想,根据你发现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3)学生思考后汇报交流。
预设
生1:二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
生2:一共有多少位老师去参观博物馆?
生3: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生4:二(1)班的学生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
2.鼓励激趣,导入新课。
(1)过渡: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不同的问题。
(2)导入:现在我们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吧!
操作指导:本板块在操作时重点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提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板块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1 选取问题,探究解决方法
1.选取问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取与例1类似的问题,即生4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方法。
2.组内交流: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探讨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生4提出的问题。
3.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组的解决方法。
预设
生1:我们小组用口算来解决。先算5+2=7,再算30+7=37,所以35+2=37。
生2:我们小组通过摆小棒来完成计算过程。先摆出3捆零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所以35+2=37。
生3:我们小组采用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来求结果。
活动2 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重点强调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同样的方法解决教材12页“做一做”1题。
(1)指名板演。
(2)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3)课件显示计算过程并相机强调要点。
活动3 合作交流,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2:
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35+32。
3.组织各小组汇报计算方法。
预设
生1:我们小组用口算来解决。先算30+30=60,再算5+2=7,最后算60+7=67,所以35+32=67。
生2:我们小组通过摆小棒来完成计算。先摆3捆零5根,再摆3捆零2根,3捆和3捆合起来是6捆,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一共是6捆零7根,所以35+32=67。
生3:我们小组采用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来求结果。
4.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5.反馈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13页“做一做”1题:
摆一摆,算一算。
(2)学生自主填写后,课件出示答案。
6.引导学生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预设
生1:应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生2:应注意从个位开始计算。
生3:应注意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
7.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我们学会了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操作指导:在这一板块中,可从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入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运用知识的迁移,采用尝试、交流、合作、探究的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并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帮助学生构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整体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块三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看图列式算一算。
(1)课件出示内容:
(2)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并出示答案。
2.猜一猜蝴蝶后面藏着几。
(1)课件出示内容:
(2)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提问计算方法。
操作指导:为巩固学生刚刚掌握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教师设计练习题时要有梯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练习中培养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计算时应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2:我的收获是在计算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口算,笔算,也可以通过摆小棒计算。
2.布置作业。
教材15页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1 35+2=37 例2 35+32=67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不竭动力。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1.巧用情境,激趣导学。
这节课我重视对教材情境图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借助情境图引入新知,让学生通过看图,发现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2.多元激趣,亲历探究。
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并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如摆小棒计算、列横式计算、列竖式计算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突破笔算中“相同数位对齐”这一难点。
纵观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