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5.2《观察物体(立体)》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5.2《观察物体(立体)》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4 10:4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观察物体(立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辨认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
2.明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能根据一个面的形状猜测立体图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在根据一个面的形状猜测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辨认简单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
难点: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若干个立体图形
学生准备 若干个立体图形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谁吗?(课件播放两张分别从前面、后面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生:拍的是老师。
师:你们怎么认出是老师的?为什么拍的是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
预设
生1:第一张照片是从正面拍的,我一看就是老师。
生2:第二张照片是从后面拍的,我认出了老师披肩的长发。
师:你们可真聪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立体)]
操作指导:以学生熟悉的人物——“老师”引入,设疑“为什么拍的是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既对上节课的旧知进行了复习,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板块二 实践观察,合作探究
活动1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观察长方体。(老师拿出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放在桌子的中间,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上面、正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观察)
预设
生1:我们小组的四名同学分别从上面、正面、左面、右面观察长方体。
生2: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画出了下面的图形。
            
从上面看到的
从正、后面看到的
从左、右面看到的
2.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
预设
生1:我们小组从正方体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
生2:圆柱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是圆,从侧面观察到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生3:球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观察到的形状都是圆。
生4: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师:由此看来,上一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习。
活动2 根据平面图形猜测观察的立体图形
1.观察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对,仅仅有一个面是正方形,我们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什么立体图形,只能推断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2.从正面观察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
预设
生1:可能是长方体。
生2:可能是圆柱。
操作指导:这一板块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通过观察和交流,强化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板块三 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圆,请大家想一想,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长方形,那么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2.连一连。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布置作业。
教材71页5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立体)
教学反思
皮亚杰认为“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设计以观察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多次观察立体图形,逐步积累经验,使学生的思维从平面转换到立体,从活动结果看,此教学方法效果很好。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了大量的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