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解决含有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2.通过对信息的理解转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解答含有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的问题。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1.看图列式计算。
□×□=□(角)或□×□=□(角)
2.买6个魔方需要多少钱?
9元
师:谁来说说计算“买6个魔方需要多少钱”应怎么列式?
生:9×6=54(元)或6×9=54(元)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生:求6个9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根据乘法的意义复习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以致用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板块二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活动1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84页例5)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座位示意图
一共有多少人?
自学探究:
1.你从题中获取了什么信息?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提出了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3.这些座位能坐下吗?怎么计算有多少个座位?
预设
生1:有2名老师和30名学生要租车。
生2: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呢?
生3:2+30=32(个),他们需要32个座位。
生4:前面7排每排都有4个座位,一共是7个4,求7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计算为4×7=28(个)或7×4=28(个)。用前面7排的总座位数加上最后一排的5个座位,列式计算为28+5=33(个)。
生5:左边2列的座位数一共是7个2,求7个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计算为7×2=14(个)或2×7=14(个)。右边的座位数和左边一样,列式计算为7×2=14(个)或2×7=14(个),用左、右两边的总座位数加上最后一排的5个座位,一共有14+14+5=33(个)座位。
小结: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一共有32人,又计算出了一共有33个座位,那么你能解决一开始的问题吗?能坐下吗?
活动2 解决问题
师:二(1)班的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这辆客车,坐得下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思考后汇报)
生:先算出总人数,再与总座位数进行比较,2+30=32(名),32<33,坐得下。
师小结:引导学生比较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就不同。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操作指导: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情境构建、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明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解题的思路也有所不同,渗透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板块三 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完成教材84页“做一做”。
(1)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2.完成教材85页第2题。
3.李叔叔运来30盆鲜花,他想摆出像下面这样的一个花坛,这些花够吗?
操作指导: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你有哪些收获?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解决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2.布置作业。
教材85页第5、6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方法一:4×7=28(个)或7×4=28(个)
28+5=33(个) 32<33,坐得下。
方法二:2×7=14(个)或7×2=14(个)
2×7=14(个)或7×2=14(个)
14+14+5=33(个) 32<33,坐得下。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读懂情境图中呈现的信息,实现信息的转换,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观察情境图时引导学生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对信息的理解,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明白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策略。通过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逐步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