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总复习《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
设计说明
1.重视现实情境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复习中,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并掌握“分针走1小格是1分”“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等知识,加深对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重视观察、操作对兴趣的激发作用。
复习中,注意利用画面的形象性及直观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时”与“分”之间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强化对“1时=60分”的认识、对“几时几分”的认读及记录方法的掌握。
3.重视知识应用对知识的巩固作用。
复习中,注意结合教材习题对学生进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题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钟面
教学过程
⊙复习认识时间
1.复习钟面的知识及“时”与“分”的关系。
课件出示钟面:
师:请你说一说你对钟面的认识。
预设
生1:钟面上有细而长的分针和短而粗的时针。
生2: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
生3:时针走1大格是1时。
2.复习“时”与“分”的关系。
(1时=60分 半小时=30分)
3.复习“几时几分”的认读及记录方法。
(1)课件出示:
(2)师:认读“几时几分”,总结认读方法。
预设
生1:8时5分 7时10分 4时50分 11时20分
生2:读出钟面上的时间的方法:先看时针在哪两个数之间,经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的位置确定几分。
(3)记录钟面上的时间,总结记录方法。
(8:05 7:10 4:50 11:20 记录方法:文字形式,如8时5分;电子表形式,如8:05)
4.复习“经过几分”与分针走动之间的关系,根据已知时间补充钟面上的分针。
(1)课件出示教材105页12题。
写出相应的时间,画出缺少的分针。
(2)记录时间。
(图①第一个钟面:8:00,图②第一个钟面:10:00)
(3)分析“经过几分”与分针走动之间的关系。
(8:00经过10分为8:10,10:00经过30分为10:30)
(4)根据已知时间,补充钟面上的分针。
图①: 图②:
5.复习应用时间知识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师:小明可能是什么时间去看奶奶的?圈一圈。
生:先明确写作业、看奶奶、踢足球三件事的先后顺序,再结合4个钟面上显示的时间进行分析、推理。小明可能是10:00去看奶奶的。
设计意图:结合习题复习学过的时间知识,使学生从时间的认读、记录、应用等方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复习搭配的知识
1.复习简单的排列。
师:用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预设
生1:组数时,可以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再把其余两个数作为个位上的数分别与它进行组合。
生2:十位上是8,个位上可以是2或7,组成82或87。
生3:十位上是2,个位上可以是8或7,组成28或27。
生4:十位上是7,个位上可以是8或2,组成78或72。
2.复习简单的组合。
师:有8、2、7这3个数,任意选取其中的2个数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生:把8和2相加,8+2=10;把8和7相加,8+7=15;把7和2相加,7+2=9。得数有3种可能。
师:说一说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预设
生1:排列与顺序有关。
生2:组合与顺序无关。
设计意图:在对比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排列与组合的相关知识,并且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横向对比与总结。
⊙巩固练习
1.认一认。(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时间的记录方法)
2.填一填。(课件出示)
(1)钟面上分针走一圈是( )时,时针走一圈是( )时。
(2)1时=( )分 半小时=( )分
(3)你每天早晨( )时( )分去上学,下午( )时( )分放学。
(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能更准确地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生2:我知道了当用3个数组成多个不同的两位数时,可以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再将其余两个数作为个位上的数分别与它进行组合,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布置作业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小动物开车。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数学广角——搭配(一)
1时=60分 半小时=30分
简单的排列、组合: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