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6.2《8的乘法口诀》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6.2《8的乘法口诀》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4 10:5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8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掌握记忆口诀的方法。
2.能用8的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利用知识迁移学习8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难点:利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卡片
学生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课件出示)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到的口诀。
4×6=   
7×3=   
5×5=  
6×7=
2×7=    5×6=   
4×5=   
3×6=
2.指名背诵2~7的乘法口诀。
操作指导: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两步混合运算的复习训练,既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又有利于运用知识迁移更好地学习新知。
板块二 激趣导入,探究新知
活动1 探究8的乘法口诀
打开课本,看课件出示教材75页情境图。
活动指导:
1.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编制2~7的乘法口诀的经验,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3.尝试编制8的乘法口诀,填写表格。
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1×8=8
8×1=8
一八得八
预设
生1:学校乐队在训练,他们站成了8行,每行8人。
生2:8的乘法口诀有8句。
生3:
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乘法口诀
1×8=8
8×1=8
一八得八
2×8=16
8×2=16
二八十六
3×8=24
8×3=24
三八二十四
4×8=32
8×4=32
四八三十二
5×8=40
8×5=40
五八四十
6×8=48
8×6=48
六八四十八
7×8=56
8×7=56
七八五十六
8×8=64
8×8=64
八八六十四
活动2 理解记忆口诀
1.齐读8的乘法口诀。
2.观察8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我发现从上往下,得数依次多8。
生2:我发现从下往上,得数依次少8。
3.根据规律背一背8的乘法口诀。(生齐背)
操作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小狗每跳一次的结果写出算式,试着编制8的乘法口诀。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使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板块三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小游戏。
师:同学们学会了8的乘法口诀,那我们就来做个“我说你对”的游戏吧!
师生互对;同桌互对;组内互对。
2.(课件出示)把口诀填完整。
(  )八十六 
 
(  )八得八 
 
四(  )三十二 
 
七(  )五十六
(  )八六十四    三(  )二十四    五(  )四十    (  )八四十八
3.(课件出示)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算一算4只螃蟹一共有多少条腿),并写出用到的口诀。
      
□×□=□  □×□=□
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
生1:4×8=32,8×4=32。
生2:四八三十二。
4.(课件出示)要拼出8组,需要多少个?
生:拼出一组五环需要5个圆圈,拼出8组五环需要40个圆圈,用到的口诀是“五八四十”。
5.(课件出示)买3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元?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
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8的乘法口诀。
生2:本节课我借助小狗跳跃的情境编制出了8的乘法口诀。
生3:我能通过背诵8的乘法口诀,快速算出8的表内乘法。
2.布置作业。
教材76页1~3题。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8=8
或  8×1=8
一八得八
2×8=16
或  8×2=16
二八十六
3×8=24
或  8×3=24
三八二十四
4×8=32
或  8×4=32
四八三十二
5×8=40
或  8×5=40
五八四十
6×8=48
或  8×6=48
六八四十八
7×8=56
或  8×7=56
七八五十六
8×8=64
八八六十四
教学反思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是从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主动迁移旧知、掌握新知入手的。在学生已有编制2~7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自主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明确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
课堂上我借助数轴,初步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本节课中我还适时播放多媒体,动态呈现小狗在数轴上跳跃的画面,利用这个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数轴上8个8个地数数,记忆8的乘法口诀。当教师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一节课的教学时,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