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
2
课
古
代
两
河
流
域
学习目标
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以及从这里发展起来的古代文明。
知道古巴比伦王国兴起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著名的国王汉谟拉比。(重点)
掌握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的统治措施,特别是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难点)
消失的“伊甸园”
“有河从伊甸流出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这四条支流分别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训河,还有一条“比逊河,那里有金子,又有珍珠和红玛瑙”。
——《圣经·创世纪》
传说中的“伊甸园”在哪?
两河:
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今伊拉克境内)
文明诞生之地
古代两河流域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此后,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发展历程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的贡献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使巴比伦进入最强盛时期。
汉谟拉比的统治:
(1)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设立官僚机构;
(2)经济上:大力兴修水利,控制地方经济;
(3)军事上:集中军权,直接掌握军队;
(4)法律上:加强法制建设,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巩固统治的措施:
《汉谟拉比法典》
法典概况:法典被刻在一块巨大的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一座神殿里。
石柱上部是一幅精致的浮雕,太阳神正在把象征国王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石柱中部刻着法典的具体条文,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太阳神正在把象征国王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的浮雕实际在宣扬什么思想?
君权神授
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的石柱上,正文公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
(1)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子儿女送去抵债。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从这些条文中简单分析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两个自由民打架,……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虽然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痕迹,但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如果奴隶主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了事。
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的许可,……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自由民把从宫廷逃出的奴隶藏匿在家,……这家主人应被处死。
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
反映了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采取的刑罚十分残酷。
反映了当时奴隶主的特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想一想,这些规定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
这些规定同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评价: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明了当时的社会。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古代西亚文化
楔形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很像木楔或者钉子而得名。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最迟从大约公元前3100年前起,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由于两河流域不出产造纸原料,所以苏美尔人最初都把文字刻在石头上。后来才逐渐转化为以削尖的芦杆、木棒或骨棒作书写工具,以半湿的粘土泥版为书写材料,把字刻压在泥版上之后,再经过太阳光照射或以火烘干,以便于保存和移动。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楔形文字在不同民族中得以传承和发展,一度成为西亚地区通行的一种文字。
巴比伦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遗址
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为入侵的外族波斯帝国所灭,与它一同陨落的还有那座为后世向往的空中花园,至此璀璨一时的两河流域文明中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伊拉克战争中无人看管的古巴比伦遗址
伊拉克极端组织用电钻破坏文物
战争的诅咒似乎不肯放过这个消失的“伊甸园”,战争的创伤在一点一点侵蚀这个古老文明的血肉。
板书设计
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国家产生:约公元前3500年起
初步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
主要文明:古巴比伦文明
文明成就: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