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王进行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中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重要理念列在首位,同时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音乐作品的旋律、配器、结构等音乐要素,有机地将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渗透到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中去,由师生一同去发现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最终达到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表达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培育和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为纲,进行本课教学设计。《狮王进行曲》是一首由双钢琴与弦乐五部共同完成的乐曲,极富趣味性。在教学中,以听辨、对比、图解、体验、探究、模仿、评价等学习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在获得对音乐要素的了解和认识,并在教学的展开环节进一步强化对音色的学习和理解,再用适合乐曲的线条来表示乐曲旋律的进行。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学习,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审美有效性,从多层次的感性体验,到深入理解,继而在形成经验(即知识与技能)后,再一次推进审美体验效度。
二、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线条表现音乐,从而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旋律、节奏等要素,提高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2、艺术表现:能模仿动物的姿态,配合音乐进行表演。
3、文化理解:通过聆听,感受音乐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4、创意表达:通过用不同的线条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拓展思维。
三、教学分析
《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曲,是一首由双钢琴与弦乐五部共同完成的乐曲,采用对比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极富形象性与趣味性。一开始,便以钢琴的颤音形成森严的森林气氛,接着弦乐与两架钢琴一起奏出逐渐增强的音响,进一步渲染这种气氛。随后,钢琴用很强的力度ff
奏出音阶式的经过句,引出狮王进行曲。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神态和坚实的步伐。主题重复一遍之后,出现了由低音区的半音阶经过句组成的模仿狮子吼叫的对比性中段。然后,钢琴在高音区再现狮王主题,最后在狮子的吼叫声中结束。
?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音乐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要让他们欣赏并理解具有一定深度的器乐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节课,我以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贯穿整节课,首先引入他们熟悉的小蜜蜂等小动物为突破口,随后通过狮王巡视等童话色彩很浓的故事情节铺开整个教学过程,有效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进而采用音画结合的方法,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要求学生用图谱(圈、点、线等)画出大狮子的吼叫声,通过表现音乐的高低走向,使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手段有了深一层次的认识。整节课以生为本,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利用各种形态,动作,游戏等形式参与欣赏,适当而充分的发挥学生通感作用,培养学生专注地倾听、倾听、再倾听,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表现,将音乐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联系在一起,发挥诸感官及意象之间的交错,混合的联觉作用,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利用他们认识音乐的规律有机的学习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音乐,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难点:欣赏《狮王进行曲》,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旋律、节奏等要素。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谈话导入。
生跟着音乐《火车来了》做律动表演。
多媒体
表现性评价
创设故事情景,让学生放佛置身森林。
师:听段音乐,猜猜又飞来了什么呢?师:这段音乐的力度有什么变化呀?小蜜蜂在干什么呢?师:试试用线条来表示这段音乐(出示三张图让学生选择),你认为哪张图适合这段音乐呢?
欣赏已学乐曲《野蜂飞舞》,感受力度变化,并用线条表示音乐。
多媒体、图谱
形成性评价
通过聆听《野蜂飞舞》,重温音乐的主题,感受速度、力度、音色、旋律等音乐表现手段。
展开阶段
初听音乐
师:这位森林之王狮子出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生初听《狮王进行曲》感受狮王威风凛凛的形象。
多媒体
形成性评价
通过聆听,初步感受狮王形象。
欣赏B段
师:你们听到狮王吼叫时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师:请你用动作来模仿演奏的乐器。
聆听、讨论狮王吼叫的演奏乐器并用动作模仿乐器的演奏。
多媒体、图谱
形成性评价
引导学生感受B段音乐中的形象—狮王的吼叫。通过聆听、分析、编创动作、讨论、模仿等形式,启发学生在理解吼叫声“渐强—渐弱,渐高—渐低”的特点后,用画线条表示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为画线条体验寻找方法,促使学生对音乐更加专注,理解音乐形象。
师:作曲家正是用钢琴的声音表现了狮王的吼叫声,而且还是两架钢琴同时演奏呢!你们觉得狮王的吼叫声是一直很强还是有变化的呢?
聆听、分析狮王吼叫声的特点。
师:狮王吼叫的时候声音是从弱到强再到弱的,那你们能根据狮王吼叫声的特点编创一个简单的动作吗?
编创简单的动作表示狮王吼叫声的特点。
师:这段音乐狮王一共吼了几声吗?
聆听、讨论狮王吼叫次数。
师:狮王一共吼叫了五声,想想画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示狮王的吼声呢?
生小组合作用线条画出狮王的吼声并展示汇报。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感受狮王的吼声,当你听到狮王的吼声时用动作表示出来。
感受音乐并用动作表示感受狮王的吼声。
欣赏引子部分
师:如此威风的狮王出来时,是谁为它开路?听听演奏这段音乐的有哪些乐器呢?
生聆听、讨论。
多媒体、图谱
形成性评价
通过聆听,初步感受乐曲引子部分的情绪,吸引他们关注音乐的配器,从而指引学生用线条表示音乐,让他们清晰看到音乐的发展走向。模仿乐器的演奏让学生再一次感受紧张而略带恐惧的音乐情绪。
师:狮王出来前,有兔子士兵在前面开路,刚才的这段音乐中,除了钢琴声,另外的一种声音我们称为弦乐,分别是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来演奏的。这段音乐用钢琴的颤音加上弦乐衬托了狮王出来时的那种紧张情绪。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示这段音乐呢?
生分析、讨论。
师:狮王出来之前,兔子士兵在前面踏步前进,步伐整齐就好像学校升旗仪式的时候,仪仗队在前面奏乐开路,多神气呀!我们边听音乐,边来模仿演奏这段音乐的乐器。
生用动作自由模仿演奏的乐器。
欣赏A段
师:威风凛凛的狮王霸气出场了,听听狮王出来的这段音乐用了什么乐器演奏?
生聆听、讨论。
多媒体、图谱
形成性评价
在体验、讨论演奏乐器的过程中,熟悉音乐,通过模仿狮王的脚步、画线条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体会音乐中“威风凛凛”的气势。
师:这段音乐主要用弦乐来表示威武的狮王,旋律在中低音区,就好像很神气走来走去,那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示狮王威风凛凛、大摇大摆地大步走在前面呢?
生分析、讨论。
欣赏A′段
师:狮王迈着坚定的步伐,高傲地朝前走。它的后面还带着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呢?我们来听听下面这段音乐,这段音乐和我们刚听到的狮王出来时的音乐有很大关系哦,请你们仔细听听。
生聆听后简单说出相同。
多媒体、图谱
形成性评价
对比分析,从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效率,简化教学内容,也便于总结音乐要素。二年级学生对于音乐的分段方式理解不够深入,他们更乐于接受情境式的段落划分,而本环节中教师将二者巧妙结合,借助线条揭示的方式,不但能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还为中高年级的欣赏教学打好基础。
师:狮王的后面还带着可爱的小狮子。原来这两段音乐都是表现了狮子走路的样子,那为什么狮王出行时的音乐是威风凛凛、大摇大摆地大步走,而这段音乐却带给我们欢快活泼的感觉呢?仔细听听演奏的乐器、音区有什么不一样?
生分析、讨论说出不同。
师:这段音乐的演奏乐器是钢琴和弦乐,钢琴的高音区演奏,声音明亮带给我们欢快活泼的感觉,就像一只可爱的小狮子,而狮王出来的那段音乐演奏的乐器只有弦乐,音乐旋律是在中低音区。
生分析、讨论。
师:和狮王相比,小狮子的步伐是怎样的?对比下大小狮子的音乐特点,想想我们又应该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示小狮子?
生讨论后用线条自由画出来再展示、点评。
师:对比大小狮子的线条特点,我们把这两段旋律重听一遍。
生分析后重听两段旋律。
拓展阶段
师:看着图完整听听这首乐曲,想想怎么来表演这首乐曲呢?
生看图完整听赏。
多媒体、图谱、动物头饰
表现性评价
完整聆听全曲,体现作品的完整性,梳理学生所学。表演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音乐本身,进一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同时深入音乐情境中。
师:全班一起合作来表演这段音乐:首先请同学们围成一个圈,扮演各种动物的表情,然后选出狮王、小狮子,士兵到中间来表演。
生扮演狮王、小狮子,士兵、小动物等,参与到表演中。生展示后自评、互评。
结束阶段
师:今天森林里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动物,有喳喳喳唱歌的小鸟,有蹦蹦跳的兔子,还有威武的狮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师:说得真好!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好这些可爱的动物。让我们坐上火车继续出发吧!下一站会有更好玩的等着我们呢,出发吧!小朋友们!
生谈感受。生边唱歌边做出再见的动作。
多媒体
采访式总结评价
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前后贯穿,有始有终,离场音乐《火车来了》的运用,首尾呼应,让教学情境更具完整性,为本课教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教学反思:《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狮王进行曲》这课就是在通过对音乐艺术魅力的体验和感悟,探究文化内涵、活跃形象思维、激发创意表达、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着力培育和发展音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些理念指导下设计的。反思本课有三个闪光点:
1、从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出发,利用各种可知可感的音乐体验通道,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素养。
学生审美感知素养的培育,应立足音乐艺术具有的特殊音响特征,从学生易于接受的各种可知可感、可提示操作的音乐体验通道切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自身对音乐的主观感受融入到对客观音响的体验感知中。二年级学生存在着好奇心强、爱模仿的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独立要求学生用图谱画出大狮子的吼叫声时,我比赛让学自画图谱;在乐曲表演活动中,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选组别,为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展示表演能力设置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平台。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使教学过程时时充满新奇感,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欣赏课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图形谱演奏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图形谱是儿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一种有效方式,适合作为儿童欣赏音乐的辅助手段,它使学生对乐曲的节奏和结构以及使用的打击乐器一目了然,从而降低了学生识谱的难度,使他们更容易参与到音乐之中。
2、突出音乐教育的实践品格,吸引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艺术表现素养。
艺术表现在音乐核心素养中是最直接、最易显现,也最易于引起关注的音乐基本素质和能力。将艺术表现素养在艺术实践中形成和提升教育理念,贯穿在全部音乐教学中。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同时,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往往难以坚持做好,要让他们整节课都进步本就抽象的音乐欣赏,这是很难的。本节课,我抓住了他们爱听故事,喜欢小动物的特点,首先引入他们熟悉的小蜜蜂等小动物为突破口,随后通过狮王巡视等童话色彩很浓的故事情节铺开整个教学过程,有效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保持积极的状态参与全过程。这是一节以多种参与与体验的方式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课例。“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是指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是这种教学的主要形式。参与的形式有很多,如共同研究、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等。本课中,师生共同设计线条及动作来表示动物的叫声与动态,就是一种教学参与。用歌声、身体节奏、伴奏、表演等办法来学习音乐,则是体验的形式,它不仅能调动每个学生的体验积极性,而且使他们的多种感官在愉悦中获得音乐的记忆,加深他们对乐曲情绪和结构的理解。
3、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只是积累,引导学生对音乐从感性体验、表现,到理性认知、辨析,增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
无论是欣赏还是表现音乐,都应有意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顺应学生求知、探究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由教师从听赏作品或艺术表现的处理环节中设计思考问题,进行集体谈论或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理性思维。“研学后教”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欣赏歌曲。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自由、自主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增进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友谊。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这种以生为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随着音乐的流动,调动了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思维的动、手脚的动、全身的动,孩子们在动中感受音乐、感悟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像,在动中愉悦了身心。
本课也存在一些遗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要求学生用图谱画出大狮子的吼叫声时没有更好的利用比赛,进一步调动起孩子们的热情;本人的课堂语言仍不够精练,评价语言不够丰富。今后在这些方面我还要继续努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