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25题
26题
27题
28题
得
分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各题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题
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案
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青年杂志》改称《新青年》
2.
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时代”是
A.师夷长技时代
B.君主立宪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民主科学时代
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4.
鲁迅是绍兴的“金名片”。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为了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而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故乡》
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
D.《孔乙己》
5.
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
A.民主,科学
B.自强、求富
C.民主、自由
D.变法维新
6.
胡适是中国提倡白话文运动的“第一人”,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篇文章被誉为“文学革命发难的第一声”,该文章是
A.《敬告青年》
B.《文学革命论》
C.《文学改良刍议》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7.
美国某杂志曾推选世界“百位名人”,胡适当选,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A.主张白话文
B.创办《民报》
C.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D.发表《文学革命论》
8.
在《文学革命论》中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的人物是
A.
蔡元培
B.
陈独秀
C.
鲁迅D.
李大钊
9.
新文化运动绝不仅仅是“继往”或“承前”,完成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未尽之业,它在某种意义上还具有“开来”或“启后”的作用。这个“启后”的作用主要是指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0.
央视热播剧《觉醒年代》再现了鲁迅的《药》的场景:北洋政府当街斩首处决革命者,围观群众有人抢着用馒头沾革命者的血来给儿子治病,有的老人在议论刽子手的刀法比不上大清时的刀快。这一剧情,说明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
B.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C.五四运动的不彻底性
D.北伐战争势在必行
11.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2.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是五四运动的口号,其中国贼不包括
A.曹汝霖
B.陆宗舆
C.章宗祥
D.袁世凯
13.
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
A.武汉
B.上海
C.南京
D.重庆
14.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五四运动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端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5.
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是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16.
一百年前的夏天,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创办了《劳动界》等刊物。这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于
A.上海
B.北京
C.长沙
D.武昌
17.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船起航,见证建党。习近平指出,中国人要发扬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开始于
A.南昌
B.井冈山
C.嘉兴
D.延安
18、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这三大政策不包括
A.联俄
B.联共
C.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
19.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国民党一大
D.创立黄埔军校
20.
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体现了某学校的办学宗旨。该校成为中国培养政治军事人才的摇篮。这所学校是
A.北京大学
B.工农革命学校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21.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要求黄埔学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一心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事业”。他们讨伐的主要对象是①陆荣廷
②吴佩孚
③孙传芳
④张作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
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宁汉合流
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东北易帜
23.
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三湾改编
D.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4.
“扩大会(议)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一)毛泽东同志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四)取消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材料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是
A.推动了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C.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开始形成“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二、非选择题(25题16分,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共52分)
25.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6年,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指出:“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他号召人们积极干预政治,认为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民的政治觉悟,自居于国家主人的地位,不要把实现民主共和的希望寄托在“善良政府、贤人政治”上面。
材料二: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对文学改革从形式到内容提出了许多意见,主张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把反对文言文和封建文学同政治革命联系起来,竖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
(1)那些年陈独秀、胡适发表的文章会刊登在哪一本杂志中?(1分)据所学知识,指出这本杂志创办的背景。(2分)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陈独秀、胡适发表的文章与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并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出该历史事件的内容。(9分)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和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材料二: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蔡元培说,在国际社会看来“中国外交主权在于国民全体,非复政府中少数人所能愚弄;中国民族既有自击之心,足为外交后盾,未可再加轻侮”,自此以后,“各国对于中国,一变其强权压迫之态度而为亲善诱惑之态度,实可谓外交上之一是转机”。
材料三:从1912-1917年的五年间,大约有550万在校或者毕业的学生。到了五四运动时期,约有1000万受过某种新式教育的人。这些人不再是传统社会的“沉默的顺民”,而是有着新思想的新公民,他们构成了五四运动的中坚和新式观众。五四运动发生后,《中报》持续报道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民国日报》则自1919年5月6日起开辟三个专栏连续报道五四运动的进展。此外,《每周评论》《益世报》《大公报》以及上海的《新闻报》等也都投入了大量版面和人力及时报道这场学生运动。正是电报的使用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通畅,巴黎和会上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国内。五四运动时期,“公电”(公开通电)成为各界人士表达观点的最好媒介,民间各界通过电报发出声音,表示抗议。据说巴黎和会期间,有5000封电报发给出席关于山东问题的巴黎和会中国代表。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的主要依据。(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意义。(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提示:需答对4个成因,8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图
材料二:(中共一大)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很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材料三: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
(1)结合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3分)
(2)材料二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是什么?(1分)请你举出一个例子证明。(1分)
(3)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是在哪一次会议中制定的?(1分)如何评价这一纲领?(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意义。(4分)
2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李军同学收集了一些口号、歌谣、诗词,阅读如下三则: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中国革命歌谣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写出材料一中“除军阀”的历史事件。(2分)
(2)指出材料二的歌谣涉及的历史事件。(4分)材料二中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怎样变化?(2分)
(3)写出材料三中“三军”的会师地点。(2分)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2分)
第四、五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各题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A
D
C
B
A
C
A
B
D
B
D
D
题
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案
B
A
C
A
C
D
C
D
B
A
D
C
二、非选择题(25题16分,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共52分)
25.(1)《新青年》;(1分)尊孔复古逆流横行。(2分)
(2)新文化运动;(1分)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2分)提倡科学,反对愚昧;(2分)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2分)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矛头指向尊孔复古的封建思想逆流。(2分)
(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分)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分)
26.(1)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言之有理即可,2分)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
(3)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通讯业(或电讯技术)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爱国青年学生的加入;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加入等等。(8分)
27.(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3分)
(2)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1分)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分)
(3)中共二大。(1分)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分)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2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分)
28.(1)北伐战争。(2分)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分)由城市转移到农村。(2分)
(3)甘肃会宁。(2分)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