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2.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课后练习(解析版)
1.A、B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s时A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0~6s内B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C.0~5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0~6s内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2.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同时同地出发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s时,A质点与B质点相距5m
B.在4s时,A质点与B质点相距10m
C.在2s时,B质点沿着负方向在运动
D.在0~4s的时间内,B质点先匀速再减速再匀速
3.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乙物体末开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B.时,乙物体追上了甲物体
C.乙物体在前内通过的位移为
D.时,甲在乙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的最大距离
4.新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从同一位置开始出发,兔子一鼓作气赢得了比赛的胜利。它们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乌龟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兔子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C.时刻乌龟和兔子的速度相同
D.时间内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同
5.某人驾车在一段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汽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有关汽车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整个运动过程中,汽车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1m/s2
B.OA时间段,汽车通过的路程是200m
C.BC时间段,汽车静止不动
D.整个运动过程中,汽车在D点时刻离出发点最远
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时间经过A、B两根电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则( )
A.汽车经过A、B间的平均速度为
B.汽车经过A杆时的速度为
C.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D.汽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
7.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 )
A.位移
B.运动时间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8.如图所示,小球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距离后,又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距离后停下,小球经过两平面交接处速率不变,则小球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9.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与第6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通过第3个1m与通过第6个1m时的平均速度之比为v1:v2,则( )
A.x1:x2=1:4
B.x1:x2=5:11
C.v1:v2=
D.v1:v2=
10.一个质点在O点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xBC=3xAB,质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大小为,A、C间的距离为,从A运动到C所用时间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有( )
A.
B.>
C.<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
11.一物体以大小为
2m/s
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s内位移大小为16m,则( )
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B.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6m/s
C.4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6m/s
D.2s
内的位移大小为2m
12.鱼雷是最好的水下打击武器,现代鱼雷所使用的超空泡技术是利用空腔气泡隔绝水和鱼雷,从而大大降低阻力,获得高速航行的技术。如图是某次军事演习中红方超空泡鱼雷打击蓝方潜艇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潜艇做匀速直线运动
B.鱼雷一定做曲线运动
C.在时刻鱼雷与潜艇间相距的距离达到最大值
D.在时间内鱼雷与潜艇的平均速度相等
13.一滑块以某一速度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时,其速度恰好减为零。若设斜面全长L,滑块通过最初L所需时间为t,则滑块从斜面底端到顶端所用时间为( )
A.t
B.t
C.t
D.2t
14.某质点沿轴正方向运动,其位置坐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由此可知( )
A.质点所受的合力恒定
B.质点从坐标原点开始运动
C.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9m/s
D.0~2s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为5m
15.某质点在时刻从原点出发,开始沿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1秒内和第2秒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3秒内和第4秒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2秒末和第4秒末质点所处的位置相同
D.质点离原点的距离在第2s末比在第6s末远
16.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t速度增大为v,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x,下列能表示初速度的式子有( )
A.
B.
C.
D.
17.一辆汽车由静止启动,经过4.0s速度增加到20m/s,若汽车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大小;
(2)汽车在这个4s内通过的位移x。
18.骑自行车的人以5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斜坡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是0.4,经过5s,他在斜坡上通过多长的距离?
19.已知一物体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该物体在前1s内、前2s内、前3s内的位移分别是,,,…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分别是,,,…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分别是,,,…,,证明:
(1)
(2)
(3)
20.舰载机着舰被称为“在刀尖上跳舞”,指的是舰载机着舰有很大的风险,一旦着舰不成功,飞行员必须迅速实施“逃逸复飞”,“逃逸复飞”是指制动挂钩挂拦阻索失败后飞机的复飞。若航母跑道长为,某飞行员在一次训练“逃逸复飞”科目时,战斗机在跑道一端着舰时的速度为,着舰后以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制动挂钩挂拦阻索失败,于是战斗机立即以的加速度复飞,起飞需要的最小速度为。求:
(1)战斗机着舰时的速度大小;
(2)本次“逃逸复飞”能否成功?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达到起飞速度时战斗机离跑道终端的距离。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A物体的x-?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
vA==m/s=-1m/s
故选项A错误;
B.0~6s内B物体的x?t图线的斜率增大,则B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故选项B错误;
C.0~5s内,A物体的位移
ΔxA=-1m-4m=-5m
B物体的位移
ΔxB=-1m-(-4m)=3m
所以A、B两物体在0~5s内位移不相等,则平均速度不相等,故选项C错误;
D.0~6s内,A物体的位移
Δx′A=-2m-4m=-6m
B物体的位移
Δx′B=2m-(-4m)=6m
则
|Δx′A|=|Δx′B|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则在0~6s内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则在时,由图像可知A质点的位移为
B质点的位移为
则两质点相距
A错误;
B.在时,由图像可知A质点的位移为
B质点的位移为
A质点与B质点相距
B错误;
C.在2s时,B质点的速度为负值,则沿着负方向在运动,C正确;
D.在0~4s的时间内,由图像可知,B质点先匀速再减速到零后反向匀加速后再匀速,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乙物体末开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错误;
B.根据图像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时,甲乙位移不同,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则乙物体没有追上甲物体,B错误;
C.根据图像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乙物体在前内通过的位移
C错误;
D.在10~20s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比乙运动得快,甲在乙的前方,两者距离逐渐增大;20s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比甲运动得快,两者距离逐渐减小,在t=20s时刻两者距离最大,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B.根据图像可知乌龟做匀速直线运动,兔子先做加速运动,到达终点后静止;故AB错误;
CD.时刻乌龟和兔子相遇,但是兔子速度大于乌龟速度,时间内乌龟和兔子的位移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A.在v-t图像中,直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故在DE段直线的斜率最大,故加速度最大,则
故A正确;
B.在v-t图像中,直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汽车通过的位移,则OA时间段,汽车通过的路程是
故B错误;
C.BC时间段,直线的斜率为零,加速度为零,汽车以恒定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故C错误;
D.在v-t图像中,直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汽车通过的位移,故在OE段,所围面积最大,则E点离出发点最远,故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
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有
故A错误;
B.根据
联立以上可得汽车经过A杆时的速度
故B正确;
C.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得汽车的加速度为
故C错误;
D.车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
故D错误。
故选B。
7.A
【详解】
将速度时间图线分成无数很小的小段,则每一小段可以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阴影部分的面积,如图所示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位移。
故选A。
8.C
【详解】
设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则
,
解得
故选C。
9.B
【详解】
AB.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故有第3s内与第6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故A错误,B正确。
CD.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在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故有质点通过第3个1m与通过第6个1m时所用时间之比为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
可得质点通过第3个1m与第6个1m时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故CD错误。
故选B。
10.B
【分析】
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推论。
【详解】
由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推论:连续等时间内位移比1:3:5:……(2n-1),可知
因此,AC段平均速度应大于B点速度,故有
故选B。
11.C
【详解】
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得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错误;
B.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B错误;
C.4s末的速度
C正确;
D.2s内的位移大小为
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
A.在图象中,斜率代表物体运动的速度,由于潜艇的图象为倾斜的直线,故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在图象中,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在时刻鱼雷与潜艇到达相同位置,故相遇,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鱼雷运动的位移大于潜艇的位移,故在时间内鱼雷平均速度大于潜艇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
13.D
【详解】
把物体看成是从上至下的匀加速运动,则
,
解得
t′=t
所以全程的时间为2t。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AC
【详解】
AB.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可知,初速度,加速度,初始位置x0=-5m,故质点不是从原点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所受合力恒定,A正确,B错误;
C.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
C正确;
D.0~2s时间内,运动时间t=2s,代入位移公式可得,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为10m,D错误。
故选AC。
15.BD
【详解】
A.第1秒内和第2秒内质点的速度均为正值,速度方向相同,A错误;
B.图线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由图可知,第3秒内和第4秒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正确;
C.前2s的位移
第2s末质点在出发点O右边2m处,前4s的位移
第4s末质点在出发点O左边1m处,所以第2秒末和第4秒末质点所处的位置不相同,C错误;
D.前6s的位移
所以质点离原点的距离在第2s末比在第6s末远,D正确。
故选BD。
16.ABC
【详解】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速度位移公式
得
故A正确;
B.由速度时间公式
得
故B正确;
C.平均速度公式
得
故C正确;
D.,单位是m,所以不可能为,故D错误。
故选择:ABC。
17.(1)5m/s2;(2)40m
【详解】
(1)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大小
(2)汽车在这个4s内通过的位移
18.20m
【详解】
根据
经过5s他在斜坡上通过的距离
19.见解析
【详解】
(1)由于该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s内的位移为
x1=at12=a×12=a
前两秒内的位移为
x2=at22=a×22=2a
前3秒内的位移为
x3=at32=a×32=a
故
(2)由于该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s内的位移与第1s内的位移相同,均为
xⅠ=x1=a
第2s内的位移为前2s内的位移减前1s内的位移
xⅡ=x2?x1=2a?a=a
第3s内的位移为前3s内的位移减前2s内的位移
xⅢ=x3?x2=a?2a=a
故
xⅠ:xⅡ:xⅢ∶…=1:3:5∶…
(3)相等时间间隔为T,则
……
则
20.(1)25m/s;(2)能,10m
【详解】
(1)战斗机着舰减速过程,根据运动学公式
(2)战斗机着舰减速过程,根据运动学公式
假设战斗机能“逃逸复飞”成功,根据运动学公式
可得战斗机复飞过程的最小位移,由于
因此,本次“逃逸复飞”训练能成功,离跑道终端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