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2.5自由落体运动
课后作业(解析版)
1.一蹦床运动员竖直向上跳起,从离开蹦床算起,上升到最大高度一半所用的时间为,速度减为离开蹦床时速度一半所用的时间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与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不能确定
2.一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时速度为2v,经过c点时速度为5v,则ab段与bc段位移之比为(
)
A.2:3
B.2:5
C.4:21
D.4:25
3.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的时间间隔是Ta,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Tb,则a、b之间的距离为
A.
B.
C.
D.
4.高空坠物的破坏力非常大,一块手掌大的西瓜皮从25楼高空抛下可能让人当场丧命,这样的悲剧在各地屡屡上演。设想一小块西瓜皮从某楼层上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所用时间为2.0s。若g取10m/s2,每层楼高度约为3m,该小块西瓜皮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个楼层
A.5层
B.7层
C.9层
D.11层
5.一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在落地前1s内下降的高度为25m,取,则小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45m
B.50m
C.60m
D.80m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选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一定不同
C.体积大的物体一定不能视为质点
D.一个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也会增加
7.为了方便测出人的反应时间,某研究小组同学用一把直尺制作了“反应时间测量尺”,其使用方法为:甲同学捏住测量尺上端使其保持竖直,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释放测量尺时,立即用手指捏住尺子,根据乙手指所在测量尺的位置,直接读出反应时间t,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有关“反应时间测量尺”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测量尺下落的距离h与t2成正比
B.该测量尺下落的距离h与t成正比
C.A标度比B标度更合理
D.用钢尺和木尺制成的测量尺刻度不同
8.一物体从高x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到达地面,落地速度为v,那么当物体下落时间为时,物体的速度和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是( )
A.,
B.,
C.,
D.,
9.一位观察者测出,悬崖跳水者碰到水面前在空中下落了3.0s.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该观察者据此估测了悬崖高度。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观察者估测悬崖高度约为29.4m
B.观察者估测悬崖高度约为44m
C.实际上空气阻力较大,因此悬崖实际高度比估测值大
D.实际上空气阻力较大,因此跳水者的加速度大于9.8m/s2
10.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
)
A.小球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
B.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4
m/s2
C.小球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D.小球在前5s内的位移是100
m
11.伽利略相信,自然界的规律时简单明了的。他从这个信念出发,猜想落体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做了“斜面实验”,如图所示。发现铜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改变球的质量或增大斜面倾角,上述规律依然成立。于是,他外推到倾角为的情况,得出落体运动的规律。结合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来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时为了便于测量速度
B.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来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时为了便于测量加速度
C.由“斜面实验”的结论可知,铜球运动的速度随位移均匀增大
D.由“斜面实验”的结论可知,铜球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
12.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小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到达最高点前的最后1秒内和离开最高点后的第1秒内
A.位移相同
B.路程不同
C.加速度相同
D.速度变化量不同
13.将一物体以8m/s的初速度竖直上拋,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在第1s内物体的(
)
A.位移大小为3.2m
B.路程为3.4m
C.平均速度的大小为3m/s
D.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
14.一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为30m/s。求:(g取10m/s2)
(1)它下落高度是多少米?
(2)它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多少?
15.如图所示,南通广播电视塔对外开放的旅游观光厅坐落在距地面约125m的高处,活动面积近300m2,可同时容纳近200人。一游客在观光厅拍照时,一不小心,手机从手中滑落,做自由落体运动并落到地面,g取10m/s2。求:
(1)手机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
(2)手机在第3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h;
(3)手机落地前最后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16.从离地面80m的高空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取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小球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小球第1秒和最后1s内的位移。
17.一条铁链AB长0.49
m,悬于A端静止,如果让它自由下落,求整个铁链通过悬点下方2.45
m处的小孔O需要的时间。(g取10
m/s2)
18.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加速度为1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下落180米的距离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4m/s,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速度近视为零,则他打开降落伞时的瞬时速度是多少?
(2)离开飞机直至到达地面,所用的总时间为多少?
(3)运动员从多高地方离开飞机做跳伞表演?
19.一水池水深H=0.8m.现从水面上方h=0.8m高处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0.1kg的硬质球体,测得球体从释放到落至水池底部用时t=0.6s.已知球体直径远小于水池深度,不计空气及水的阻力,取g=10m/s2,求:
(1)小球进水前的时间?
(2)进水时的速度?
(3)通过计算判断球体在水中做什么运动?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设上升到最大高度一半的速度为v,则有:
联立解得:
则运动的时间为:
速度减为初速一半所用的时间为t2:
。
则:
t1<t2.
A.,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不能确定,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
解得ab段与bc段位移之比
=
A.
ab段与bc段位移之比为2:3,与分析不一致,故A错误;
B.
ab段与bc段位移之比为2:5,与分析不一致,故B错误;
C.
ab段与bc段位移之比为4:21,与分析相一致,故C正确;
D.
ab段与bc段位移之比为4:25,与分析不一致,故D错误。
3.A
【详解】
根据时间的对称性,物体从a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从b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所以a点到最高点的距离
b点到最高点的距离
故a、b之间的距离为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
据自由落体运动可知:
所以楼层
层
故选B。
5.A
【详解】
设小球下落的总时间为t,则最后1s内的位移
m
解得:t=3s
根据
得小球释放点距地面的高度m,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A
【详解】
A.自由落体运动时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当选取作参考系的两个物体运动状态相同时,同一物体相对这两个参考系的运动状态相同,故B错误;
C.能否看成质点和物体的大小无关,比如说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将地球视为质点,但是地球的体积很大,故C错误;
D.一个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7.A
【详解】
AB.由公式,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A正确B错误;
C.由题可知,手的位置在开始时应放在0刻度处,所以0刻度要在下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随时间的增大,刻度尺上的间距增大,故B标度更合理,C错误;
D.由公式,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用钢尺和塑料尺制成的测量尺刻度应是相同的,D错误;
故选A。
8.C
【详解】
根据v=gt,可知在和t末的速度比为1:3,所以末的速度为;
根据公式,可知在和t内的位移比为1:9,所以内的位移为,此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A.
,。与结论不符,故A错误;
B.
,。与结论不符,故B错误;
C.
,。与结论不符,故C正确;
D.
,。与结论不符,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AB.如果空气阻力可忽略,跳水者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得
所以悬崖的高度为44m,故A错误,B正确;
CD.实际上空气阻力较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所以
即跳水者的加速度小于9.8m/s2,悬崖实际高度
即悬崖实际高度比估测值小,故CD错误。
故选B。
10.B
【分析】
考查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
【详解】
ABD.自由落体运动第1s内,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4s内,第5s内位移之比为:
设前5s的位移为x,则:
解得
由匀变速的位移公式的:
解得重力加速度为:
小球在2
s末的速度为:
B正确,AD错误;
C.小球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为:
C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
AB.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很快,不易计时,伽利略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延长了小球的运动时间,“冲淡”了重力的作用,故AB错误;
CD.由“斜面实验”可知,铜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公式可知,铜球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
A.
到达最高点前的最后1秒内和离开最高点后的第1秒内位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选项A错误;
B.
由对称可知,到达最高点前的最后1秒内和离开最高点后的第1秒内路程相同,选项B错误;
C.
加速度均为g向下,选项C正确;
D.
根据可知,速度变化量均为10m/s,且方向向下,选项D错误;
故选C.
13.BCD
【详解】
A.1s内物体的位移为:
方向竖直向上,故A错误;
B.物体上升的最大位移为:
物体上升和下落的总路程为,所以1s内的路程是3.4m,故B正确;
C.平均速度:
故C正确;
D.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
故D正确。
故选BCD.
14.(1)45m;(2)10m/s;(3)25m
【详解】
(1)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可得自由落体的下落高度为
(2)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
其中
得
(3)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可得自由下落的总时间为
同理可得前2s内下落的高度为
则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
15.(1)5s;(2)25m;(3)40m/s
【详解】
(1)根据
解得
(2)小球第
3s
内的位移等于前
3s
内的位移减去前
2s
内的位移,有
解得
(3)小球在落地前
2s
内的位移等于总位移减去前(t-2)s
内的位移,有
小球落地前最后
2s
内的平均速度
解得
16.(1)4s;(2)5m,35m
【详解】
(1)根据
,解得:
(2)
小球第1秒内的位移
前3s内的位移
最后1s内的位移
17.
【详解】
作出铁链AB下落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看出,铁链通过小孔的时间为从B端到达小孔至A端离开小孔的时间。
法一:B端到达O点所需的时间为t1,发生的位移为x1,A端到达O点所需的时间为t2,铁链长度,B端发生的位移为,由图可知
由以上三式解得
法二:当铁链的B端到达O点和铁链的A端离开O点时,铁链下降的高度分别为x1和x2,它们经过O点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
设铁链经过O点的时间为t,位移为铁链的长度L,则有
代入数据得
18.(1)
60m/s;(2)10s;(3)
308m
【详解】
(1)运动员打开伞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
代入数据可得运动员打开伞时所用的时间
t1=6s
所以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瞬时速度是
v1=gt1=10×6=60m/s
(2)打开伞后运动到达地面的时间为
离开飞机时到达地面的所用的总时间为
t=t1+t2=10s
(3)运动员做匀减速运动的下落位移为x1,则
v22-v12=2ax1
解得
x1=128m
所以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为
x=x1+h=308m
19.(1)0.4s;(2)4m/s;(3)匀速运动
【详解】
(1)设小球落至水面所用时间为t1,在水中运动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为a,则
解得
t1=0.4s
(2)进水时的速度为
(3)进入水中后,设小球加速度为a,则
解得
a=0
则小球在水中做匀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