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知识链接
蝙蝠:蝙蝠是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引导飞行。休息时用爪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在隐藏的地方冬眠。
雷达: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人们通过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仿生学也包括仿人,如电脑、机器人的发明等。仿生学运用于众多领域,如医学仿生、电磁仿生、军事仿生、工程仿生等。
仿生学
会写的字
蚊
wén
kē
科
jí
即
蚊子
即使
科学
hénɡ
shù
横
竖
横扫
横竖
绳
shénɡ
jì
系
证
zhènɡ
yínɡ
蝇
系着
苍蝇
证明
绳子
yán
jiū
研
jià
shǐ
驾
dá
达
驶
到达
究
研讨
讲究
驾车
行驶
同音易混字
运用:爸爸的驾驶证放在书房里的书架上。
驾
jià
架
字义:动词,表示开动、操纵的含义。
组词:(驾驶)(驾驭)(并驾齐驱)
字义:名词,表示用作支撑的东西或者
殴打、争吵等。
组词:(书架)(打架)(招架不住)
系
jì
(系鞋带)
xì
(关系)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
读一读: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阿姨在给小明系(jì)鞋带,心想
他们一定是母子关系(xì)。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多音字
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
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
,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
蝙蝠能在夜间飞行
雷达
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问题批注下来。
初读课文
提出不懂问题
1.什么是超声波?
2.科学家做实验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
一起来分享你批注的问题吧!
课文旁边和课文后面呈现了一位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一起读一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并试着模仿提问吧!
我发现“学习伙伴”的提问很有意思,读到题目时有提问,读到新内容时有提问,读完全文时有提问,提问伴随整个阅读过程。
“学习伙伴”提到“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受到了动物的启发”,这让我想到了,提问不仅可以是针对课文内容本身,还可以是课文以外相关情境的思考。
根据你的发现尝试批注新问题吧!
小组讨论交流,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吧,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记录在小组问题清单上哦!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它的飞行本领可高了!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实验次数
方法
结果
证明
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铃铛
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几次实验?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填写下面的表格)
第一次
实验次数
方法
结果
证明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二次
实验次数
方法
结果
证明
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第三次
带着问题读课文
1、再读课文,把自己的问题写下来。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
2、将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句子在书中用横线画下来,研究探讨。
品读释疑
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飞机能在夜间安全航行与什么有关?
吸引读者
引出问题
飞机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设问
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
读第3—7自然段,想一想: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实验揭秘
朗读指导:在朗读这段话时,要读出赞叹、佩服。
蝙蝠能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从关联词“即使……也……”可以看出蝙蝠夜间飞行动作敏捷,本领高超。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
即使前面的道路再艰难曲折,我们也要勇敢地走下去!
仿写
用“即使……也……”写句子。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
这个问句引起了下文,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从这个疑问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
“这个问题”就是上面提出的问题。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紧承上文,“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引起下文。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说明蝙蝠飞行与眼睛无关。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形象地看出了蝙蝠耳朵被塞上,嘴被封上后根本无法正常飞行。
小结:
三次试验证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的配合,那么蝙蝠的口耳到底是怎样配合的呢?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反复”看出了科学家不是一次两次做这样的实验,而是很多很多次,工作态度很严谨。
“终于”说明了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需要反复做实验,反复研究,非常不容易。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解释了蝙蝠利用超声波飞行的原理。
嘴
耳
超声波
蝙
蝠
探
路
原
理
反射
障碍物
读第8自然段: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因为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
发明雷达
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
过渡句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
解释了雷达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天线
荧光屏
无线电波
雷达探路原理
反射
障碍物
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在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时,课文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这是课后第3题哦!
因为在我们的常识中,看不到路就不能飞行,详细写前一次实验能突出蝙蝠的特殊——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后两次实验是前一次实验的证明和补充,所以略写。这样安排使文章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更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中心主旨
科学探索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方便呀!
从现在起,让我们认真学习知识,长大后做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从自然里研究出更多的成果吧!
结构图示
蝙蝠如何在夜间飞行
反复试验
不断研究
提出问题:飞机夜行与蝙蝠有什么关系
揭开秘密:飞机上安装了雷达
研究问题
夜间飞行的秘密
热爱科学
积极探索
随堂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蝙蝠(biān piān)
模仿(mó mú)
塞车(sè sāi)
荧光(yín yínɡ)
障碍(zhàn zhànɡ)
系鞋带(jì xì)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立即
既然
驾照
书架
驾驶
使用
竖立
坚定
三、连一连。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