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比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有关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进行比例的有关运算.
3.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有关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课桌的桌面的长是60米,宽是40厘米.(1)请写出长与宽的比,并计算比值.(2)你能把它按实际尺寸画在你的练习本上吗?(3)如果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课桌的桌面,你会如何设计它的长和宽尺寸呢?(4)通过你们的设计你们发现了什么?(5)由上面的讨论可知这些比的比值相等,比也相等,我们称30,20,3,2这四个数成比例;我们称30,20,6,4这四个数成比例.
预设学生回答:(1)60厘米︰40厘米=60︰40=(2)要把课桌桌面的实际大小画在练习本上,是不可能的.(3)①把桌面按长3厘米,宽2厘米的大小画在练习本上.②把桌面按照长6厘米、宽4厘米的大小画在练习本上.(4)长与宽的比值是相同的:30厘米:20厘米=3厘米︰2厘米=6厘米︰4厘米=(5)
30︰20=3︰26︰4=3︰2
从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出回答的问题开始,逐步将问题引向本节课的主题.学生充分回答的环节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回答结果的多样性,才能揭示“比例”这个概念的深刻性.教师要充分的加以肯定,要引导学生逐步的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即长与宽的比值是相同的,为引出比例的概念奠定基础.在具体例子中让学生感受比例概念.
二、归纳总结、揭示新知1.比例的概念提问:如果将上面例子中的数用字母表示,请你归纳出比例的概念?其中a,b,c,d分别叫做第一,二,三,四比例项,第一比例项a和第四比例项d叫做比例外项,第二比例项b和第三比例项c叫做比例内项.2.巩固概念提问:(1)请分别说出以下两个比例式中的第四比例项,比例内项及比例外项.①30︰20=3︰2 ②请你写出一个比例式.请指出4、6、6、9四个数是否成比例?在这个比例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3.比例中项在比例4︰6=6︰9中,6是4和9
的比例中项.教师指出:如果两个比例内项相同,即a:b=
b:c时,那么把b叫做a和c的比例中项.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a,b,c,d四个量中,如果a︰b=c︰d,那么就说a,b,c,d成比例,也就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预设学生回答:(1)在中,2是第四比例项,其中30和2叫做比例外项,20和3叫做比例内项.(2)在中,2是第四比例项,6和2叫做比例外项,4和3叫做比例内项.(2)(3)4、6、6、9成比例,因为4︰6=,6︰9=,所以4︰6=6︰9,比例内项相同.
比例的概念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得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归纳能力;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概念出发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要求学生能用概念正确地描述,培养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回答第(2)问时,学生可能会说出比例内项相同的形式,若没有,追问第(3)问.强调比例内项相同是比例的特例.
4.比例的基本性质(1)操作:将下面比例式的外项相乘,内项相乘,得到什么结论?4:6=6:91:2=2:45:2=10:4(2)猜想:对于比例
是否都有这个特点?(教师):a:b=c:d也可以表示为,在的两边同时乘以bd,可以得到ad=bc.(教师):我们将
称为比例式将ad=bc称为等积式.比例式可以化为等积式,反过来等积式是否也可化为比例式?在a
d
=
b
c的等式两边同时除以bd,就可以得到,于是得到比例的基本性质.(3)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
c︰d或,那么ad
=
bc.
反之,如果a,b,c,d都不为零,且ad
=
bc,那么a:b=
c:d或.将a
d
=
b
c化成比例式时,a
d
要么同为内项,要么同为外项.
预设学生回答:(1)4︰6=6︰9,内项积为36,外项积为36;1︰2=2︰4,内项积为4,外项积为4;5︰2=10︰4,内项积为20,外项积为20;这些比例中的内项积等于外项积.(2)对于比例a︰b=c︰d都有这个特点.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通过教师的几个问题,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归纳、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这里对问题(2)的解决涉及分式的运算,对学生要求较高.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比例,此处教师无需指出等积式化为比例式的八种形式,但可以强调等积式化为比例式时的一般记忆方法,减少学生解题时的错误率.
三、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简单应用:例1
求下列各式中的.(1);说明:利用比例的性质将比例式化为等积式,得到简单的方程,然后解方程求解.(2)4:x=1:1;说明:在方程中与x的乘积不可写为,而必须表示为,因此在比例式化为等积式时,应先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3);(4).四、课堂练习:再次强调要先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A组:
1.比例中,比例外项是
,比例内项是
.
2.比例中,
是
的比例中项.3.下列各式中x的值:(1)x
:1
=6
:2;(2)6
:x=2
:1;(3)=.
4.知,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B)
;(C);(D)B组:
1.列四组数中,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2,3,4,6(B)1,2,2,4
(C)0.1,
0.3
,0.5
,1.5(D)C组:
1.果x能与4,5,6这三个数组成比例,求x的值.
五、自主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1)因为,所以,可得x=12.(2)
因为4:x=1:1,所以,可得,.(3)因为,可得,所以.(4)
因为,可得,所以,.1.在比例中,比例外项是4、3
,比例内项2、6.2、6是4和9的比例中项.说明:找出相同的内项或外项就是比例中项,一般找相同的内项的位置.预设学生回答:1.a︰b=c:d,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3.比例式化成等积式,求未知数.4.(C)分析:选项(C)中交换了两个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它们的乘积保持不变.分析:若四个数能组成比例,那么它们应该满足比例的基本性质,两数的乘积等于另两数的乘积,所以选(B).分析:若x能与4,5,6这三个数组成比例,由比例式得出等积式,x分别与这三个数相乘等于另两个数的乘积,可得三个等式,,,,求得x的值为.预设学生回答:1.a:b=c:d,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3.比例式化成等积式,求未知数.
本例先把比例式化为等积式,然后解方程.通过这个例题学生将体会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这一类运算中的应用.课堂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将学生作业投影,学生互评纠错.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各项名称.比例中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强调如果两个比的内项相同,即,那么把b叫做a和c的比例中项.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解比例中相关未知数的值,
(2)中未知数前的系数需化成假分数.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选出正确的答案.理解比例的概念,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找出最大数与最小数之积等于另两数的积,选出答案为B.此题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出3种可能的未知数的值.如果学生先列比例式也是可以的,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比例式出发转化为等积式,
用等积式解决这个问题较方便.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加深印象,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课后作业:
试
题
解
答
设计意图
A组:
1.下列各比中,能与12∶6组成比例的是(
)
(A)1∶2;
(B)2∶1;
(C)0.4∶2;
(D)0.1∶0.5.
1.分析:12∶6的比值是2,则下列各选项中比值等于2的是B.当然也可从内外项的积是否相等来作选择.
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和性质,选出正确的答案.写好后,须再验证所写比例是否正确.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求比例中未知数的值.在第(3)题中未知数的系数应化为假分数.比例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2.如果6a=5b,那么a:b=___:__.
2.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a:b=5:6.
3.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练习册P36)(1)24
:x=18
:15;(2)=;(3)5
:x=1
:2;(4)84
:35=x
:10.
3.
4.养鸡场的公鸡与母鸡的只数比是3∶2,已知公鸡有450只,母鸡有
只?
分析:根据公鸡与母鸡的比求出母鸡的只数.设母鸡有x只,(只).
B组:
1.若6是x和9的比例中项,求x的值.
分析:由比例中项的概念,得
比例中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巩固比例中项的概念.
2.已知,写出比例式.
分析:分别把4作为内项和外项来写:4:2=8:4;4:8=2:4;2:4=4:8;8:4=4:2.
根据题意直接列出比例式.由式子可知:4是2和8的比例中项.
C组:(练习册P37)当x取何值时,它与2、3、4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若x能与2,3,4这三个数组成比例,由比例式得出等积式,x分别与这三个数相乘等于另两个数的乘积,可得三个等式,所以x的值可取.
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求得未知数的值有三种情况.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