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8
冀中的地道战
看到课文标题《冀中的地道战》,你有哪些疑问?
①冀中在哪里?
②地道是什么样的?
③在地道里究竟如何打仗?
问题:
地道战
指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周而复,原名周祖式,生于南京。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在延安、重庆等地从事文艺和编辑工作。代表作品有《上海的早晨》《白求恩大夫》等。
作者介绍
qīn
略
lüè
侵
dǎnɡ
党
bǎo
堡
会写的字
入侵
简略
城堡
党员
zhù
筑
建筑
bì
陷
xiàn
蔽
ɡuǎi
拐
防
fánɡ
防住
隐蔽
攻陷
拐杖
qiū
丘
山丘
任性
任
任丘
(“任丘”是个地名,在河北省。“任”字作姓氏时,也读“rén”,不能读成四声)
rèn
rén
任意
rèn
多音字
侵略
修筑
堡垒
搁置
陷阱
拐弯
岔道
妨碍
隐蔽
迷感
木棒
领导
不计其数
打击
无穷无尽
词语认读
冀中平原: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该地区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
广阔的冀中平原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词语理解
扫荡:扫荡是一种军事行动。指采取封锁,围剿,隔离等扫荡手段来消灭另一方的残余兵力。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其占领的区域就采取这种军事行动。
在冲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堡垒
岔道
主干道通向旁边的路。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内容?
整体感知
第1自然段:日本在冀中大扫荡。
第2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产生了地道。
第3自然段:地道的作用。
第4自然段:地道基本样式和特点。
第5自然段:地道的出口。
第6自然段:冀中人民通过地道用各种方法粉碎敌人的进攻。
第7自然段:地道通讯联络的方法。
第8自然段:地道站在我国抗日战中历史上的地位。
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一想,地道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目的是什么?
品读释疑
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地道是在敌人修筑封锁沟和封锁墙,阻绝交通,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的背景下产生的。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承上启下
我们的对策
面对如此坚固的地道,日本侵略者放弃了吗?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说一说敌人是怎样想法设法来破坏地道的?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
敌人的方法
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丧心病狂的攻势的?
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
我们的对策
用土和沙来灭火
“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用吊板挡毒气
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
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
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转移到旁的村子里去。
冀中的地道战
总起——靠着坚强堡垒坚持游击战争
惊人的奇迹
分述——式样、特点
总结——坚持生产
打击敌人
结构图示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
中,冀中
的产生、作用,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
。
抗日战争
地道战
智慧
中心主旨
一、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词语。
1.冀中人民(创建
创造
建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2.在(宽大
宽阔
广阔)的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
随堂练习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善良的
斗争
凶恶的
人民
勇敢地
敌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