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开国大典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相关知识。
2.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
3.把握本文内容,梳理行文思路。
4.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意,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5.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1949至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
主要著作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
开幕词
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
开幕词的结构
通常由标题、时间、正文三部分组成
标题类型:
1、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
2、由致词人、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同志在××××会上的开幕词》;
3、采用复式标题,主标题揭示会议的宗旨、中心内容,副标题与前两种标题的构成形式相同,如《我们的文学应该站在世界的前列——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词》;
4、只写文种《开幕词》。
时间:标题之下,用括号注明会议开幕的年、月、日期。
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开头:根据会议的性质及与会者的身份确定称谓,如“同志们”、“各位代表、各位来宾”、“运动员同志们”等。
开门见山地宣布会议开幕。
也可以对会议的规模及与会者的身份等作简要介绍,如“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有×××人,其中有来自……”,并对会议的召开及对与会人员表示祝贺。
需要说明的是,开头部分即使只有一句话,也要单独列为一个自然段,将其与主体部分分开。
主体部分:开幕词的核心部分。
通常包括三项内容:
一、阐明会议的意义,通过对以往工作情况的概括总结,和对当前形势的分析,说明会议是在什么形势下,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和达到什么目的召开的;
二、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提出大会任务,说明会议主要议程和安排;
三、为保证会议顺利举行,向与会者提出会议的要求。
结尾部分:提出会议任务、要求和希望。
要简短、有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写法上常以呼告语领起一段,用“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1949年9月21至30日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
9月21日,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会议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当时该《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二是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此外,大会还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国家采用公元纪年。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周恩来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大会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筹建新中国做准备。
一、梳理文脉
仔细阅读课文,用最少的字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第1段
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宣布会议开幕
第2段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介绍与会代表及会议性质
第3段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会议召开的基础(会议背景)
第?4?段
会议命名原因
第?5?段
会议的性质、职权以及议程。
第?6?段
会议的意义:?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7?段
当前形式分析:革命工作还没有结束,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第8段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
第9段
经济建设。
第10段
文化建设。
第8段
国防巩固。
第?12?段
表明决心和信心。
第?13—16段
结束语:表达敬意和庆贺。
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中心
第一层(1—2段):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第二层(3—4段):回顾过去,回顾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尤其是近三年多的解放战争历程,阐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层(5—8段):立足当下,正式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对国家发展大计做出规划:指明会议议程,民族独立与发展,革命心态,发展策略。阐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伟大历史意义。
第四层(9—11段):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蓝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阐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的美好前景。
第五层(12—16段):纪念与祝贺。
1、题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在第6段也出现了,它有什么深刻的内涵?请主要结合第6段作简要说明。
①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取得了胜利,打倒了内外压迫者。
②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制定了制度法令、大政方针以及美好愿景。
③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从此列入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
④中国革命已经取得胜利,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朋友遍天下。
二、
文本探究
2、分析下列语句画线字的作用
第4段: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这些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或是涵盖一切可能性,强调“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的不可信,告诫人民要放弃一切幻想,抱定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第7段: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
“从来就是”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只是”的使用,不仅使语言表达准确,而且透露出对民族近代落伍的惋惜之意。
第8段: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必然”“毫无疑义”连用,表明了毛泽东对敌人认识的深刻和透彻,对自己的判断无比自信;
“务必”强化了语气,提醒人民不要放松警惕。
第10段: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三个“只要……”构成排比,“只要……就”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列出了取得经济建设胜利的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信心,对我国人民优秀品质的自信。
第12段: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不允许”“任何”加重了语气,强化了态度,表述铿锵有力,表现出毛泽东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坚定立场,以及对我们国家能力的无比自信。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大计作出规划。
本文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