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5
七律·长征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作者介绍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中,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几个省,粉碎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翻雪山,过草地,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也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毛主席回顾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背景介绍
“七律”知识知多少?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知识链接
朗读示范
点击图标即可播放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yá
渡
dù
崖
律
索
lǜ
suǒ
会写的字
山崖
渡河
律师
铁索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品读释疑
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你从“不怕”“等闲”体会到了什么?
“不怕”两字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
全无惧色。
“
等闲”
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
不怕”
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诗意:五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诗意: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高耸入云的山崖。
形势严峻,令人心生寒意。
怎样理解诗句中的“寒”?
诗意: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件事?
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析“
暖”
和“寒”的妙处。
颈联承接“万水”概括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暖”字写出了金沙江风高浪急、雾水飞溅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情景。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用“暖”“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岷山千里皑皑白雪,要翻越它是多么的难呀。面对千里岷山毛泽东是怎样说的呢?(读诗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乐观豪迈
承上启下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
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乐观豪迈、气度不凡。
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时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地想办法战胜一切困难。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表现了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的哪几幅“征难图”?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这篇课文以叙述的事件整体为面,在叙述过程中,详写其中的几个情节或细节——为点,是典型的“面中有点”的写法。“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此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金沙江和大渡河是红军长征途中两个有突出纪念意义的天险,作者选取这两个事例来反映红军对“万水”的征服,有极强的说服力。这两句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气概。
写作方法
七律·长征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英雄气概
乐观精神
腾越五岭
结构图示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都。
1.
三军过后尽开颜。(
)
2.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
3.
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E
C
A
随堂练习
闲:A.与正事无关的。B.不在使用中。C.闲空儿。D.平常。
4.
万水千山只等闲。(
)
5.
爸爸忙里偷闲,为我编了蝈蝈笼子。(
)
6.
老师们在办公室里闲谈着,正巧,校长进来了。
(
)
D
C
A
二、判断下列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
)(
)
2.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3.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反问
比喻
夸张
对偶
拟人
夸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