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习题课件(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习题课件(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24 11:41:17

文档简介

(共6张PPT)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第5课时
摆的快慢
摆的快慢的研究。
1.我们可以从摆锤重量、摆绳长度、摆幅大小对摆的怏慢进行
研究。
2.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的关系实验
(1)改变的条件是摆锤重量;不变的条件是摆绳长度
摆幅大小。
(2)实验中记录了以下数据,请把表格补充完整。
不同重量的摆锤在30秒内的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质量
两倍质量
三倍质量
第一次
20
20
20
第二次
20
20
20
第三次
20
20
20
(3)分析数据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3.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实验。
(1)改变的条件:摆绳长度;不变的条件:摆锤重量
摆幅大小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摆长长,摆动慢;摆长茲短,摆动快
(3)某小组分别研究了摆绳长度为10厘米、15厘米、20厘米的摆动情况,请根据已学
知识,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摆长为(20)厘米摆长为(15)厘米摆长为(10)厘米
第一次
15
22
31
第二次
15
22
31
第三次
15
22
31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证实影响单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是摆绳长短的科学家是(C)。
A.牛顿
B.傅科
C.伽利略
D.惠更斯
2.在同样的时间内,摆动次数最多的摆是(A)
A.摆绳长度为15厘米B.摆绳长度为25厘米C.摆绳长度为50厘米
3.钟摆是根据单摆的(C)制成的,时
差较小
A.准确性
B.易加工性
等时性
D.方便性
如果把一个摆的摆绳加长,其他条件不变,摆每次摆动的时间会(A)。
A.加长
B.缩短
C.不变
D.不等时
、综合提升。
1.在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的关系时,某小组研究钩码的挂法不同,实验的结果也不
同。按图1进行实验时,他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没有关系。按图2进行实验时,
他们发现挂的钩码越多,摆动越慢
(1)我们应选择图1的方法进行实验。
(2)分析一下,你觉得按图2进行实验,导致实验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B
A.改变了摆锤的形状
B.改变了摆锤的重心
C.改变了摆锤的大小
D.改变了摆锤的重量
图2
(3)由此,我们知道:摆的快慢不仅与摆绳的长度有关,而且与摆锤重心
的位置有关。真正的摆长应该是
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小王做单摆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15秒内摆动的次数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A号摆
15
15
14
15
B号摆
26
(1)小眀要研究的问题是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是否有关
2)在进行这个实验时,要改变的条件是摆绳长度,不变的条件是摆幅大
小和摆锤轻重
3)上表数据中你认为:属于实验操作错误产生的数据是:B号摆第三次数

4)分析表中数据,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长摆得慢,摆绳短
摆的快(共6张PPT)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第7课时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了解计时工具的演变历史,完成统计表。
①15分钟/天②210分钟/天
③低于1分钟/天
④4不超过1秒/天
5日影变化
6水速均匀
⑦摆的等时性
⑧8石英晶体等时性
日晷
水钟
摆钟
石英手表
准确性误差

3
计时原理
⑧8
通过上表可知计时工具的精确度由高到低应该是石英手表、摆钟、水钟
日晷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以下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C)。
A.人跑60米的时
B.做眼保健操的时间
人心跳一次的时
D.上两层楼的时
2.人类计时器的发展经历一定的顺序,下列正确的是(A
A.日晷一水钟一摆钟一石英钟
B.水钟一摆钟一石英钟一日晷
日晷一摆钟一石英钟一水钟
水钟一日晷一摆钟一石英钟
3.以下四种生活情景中,不需要将时间精确到秒的是(A
A.火车时刻表中的开车与到站时
B.红绿灯的倒计时显
米比赛计时
4.下列钟表受天气影响最大的是(
A.日晷
B.水钟
C.石英钟表
D.原子钟
钟表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
A.日晷
水钟
C.石英钟表
6.下列钟表在生活中利用得最多的是(B
A.日晷
B.石英钟表
C.原子钟
D.蜡烛钟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迎接新年倒计时用“秒”作单位。
2.马路上控制车辆行走的红绿灯计量时间用“秒”作单位。
3.计量足球比赛的时间用“分”作单位。
4.精确计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上,与我们的生活无关。

5.精确计时很重要,但不同事情需要计时的精确度并不相同。
6.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7.人类设计不同的计时工具能满足不同的用途和需求。
四、连线题。
将下列钟表与其计时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摆的等时性
石英振动
水速均匀
日影变化(共8张PPT)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第6课时
制作钟摆
、做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1.完成这个实验,我们需要的材料有(ABCD)。(多选题)
A.铁架台
B.细绳
C.螺母
D.秒表
2.我们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在制作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我们要改
变摆绳的长度。
3.为了能尽快找到合适的摆绳长度,你觉得下列哪些方法是可行的?(ABD)。(多选题)
A.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测摆在15秒内摆动15次代替1分钟内摆动60次
B.在确定摆绳长度时,我们可以将摆绳减半的方法进行调整,迅速找到摆绳长度的大致
范围
C.在确定摆绳长度时,我们每次只能调整一厘米,直到找到合适的摆长
D.在实验调试中,为更方便调整摆绳长度,我们可以用一个燕尾夹将绳子固定在铁架台上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我们自己做的摆,摆动时的方向会发生偏转。
2.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摆长来改变摆摆动的次数。
3.做摆时,如果摆不精准,只能调整摆绳的长短。
4.用木条做摆锤,改变木条长度,摆的快慢不变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李民计划做一个摆动20次/分钟的摆,可在实际测量时却发现摆动次数为15次/分钟,
那么李民现在应该(B)。
A.增加重物重量
B.把重物上移
C.把重物下移
D.加大摆幅
2.关于摆长和摆动次数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摆长和一定时间内摆动次数无关
B.摆长越长,在一定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越多
C.摆长越短,在一定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越多
D.摆长是指摆绳长短
3.
摆钟一昼夜走快了1分钟,为了使它计时准确,下列方法有效的是(B)
A.缩短摆的长度
B.加长摆的长度
C.增大摆锤重量
4.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最少的摆是(C
摆长为10厘米的摆
摆长为20厘米的摆
C.摆长为30厘米的摆
D.摆长为5厘米的摆
四、实验探究。
将金属圆片固定在距离木条顶端10厘米、20厘米、30厘米处(如下图),然后分别观
察并记录它们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做3次。
图2
图3
1.分析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呢?请补充完整。
15秒内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
10厘米处
20厘米处
30厘米处
第一次
19
17
14
第二次
19
17
14
第三次
19
17
14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心有关,摆锤重心离摆的固定点越近,摆动
我的发现
得越快;摆锤的重心离摆的固定点耋返,摆动得慢。(共7张PPT)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第4课时
机械摆钟
机械摆钟计时准确,让我们试一试
1.自制一个摆,我们需要的材料有(ABCD)。(多选题
A.铁架
B.螺母
D.细绳
2.在探究摆运动的特点时,正确的做法有(D)。
A.松开摆锤前,摆绳没有拉紧
B.松开摆锤时,操作的同学用手推摆锤
C.摆的幅度超过90度
D.数摆动次数时,来回一次算两
3.先填表,再比较摆三次摆动次数并回答问题
制的摆在一分钟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第一次
第二次

摆动次数
从数据中可发现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
4.不同小组的摆,在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不同。你觉得最有可能的原因是(C
A.各小组人为操作不同引起的
B.数次数时存在误差
绳子的长度不一样
摆锤的重
5.在观察自制的摆时,你会观察到下列哪些现象?(ABCD)。(多选题)
摆往返一次的时间不变
B.摆幅越来越
C.摆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D.一分钟内摆动次数不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在观察摆钟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时,要让摆自由摆动。
2.我们自己做的摆,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
3.机械摆钟不会像水钟、太阳钟那样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就摆绳长短不同的摆来说,在每个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B)。
A.相同
B.不同
C.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D.前5秒相同,后5秒不同
2.就同一个摆来说,在每个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A
A.相同
B.不同
C.无法确定
D.前5秒相同,后5秒不同
3.下列计时精确度较高的是(C)。
A.沙漏
B.日晷
C.机械摆钟
D.水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单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
B.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无关
C.摆钟是伽利略发明的
D.摆钟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5.测得一个摆在1分钟内摆了80次,那么这个摆摆动40次用掉的时间是(B)
A.2分钟
B.30秒
C.40秒
D.无法确定
6.机械摆钟里面有一个会自由摆动的摆,如果这个摆停止运动,那么摆钟还能计时吗?
A.能
B.不能
C.能计时,但不准确
7.下列计时工具中,计时最准确的工具是(C)。
B
C
D
8.同一只“摆”,摆动的快慢(C)。
A.冬天快一些
B.夏天快一些
C.夏天、冬天一样快
D.春秋天摆得快(共8张PPT)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第1课时
时间在流逝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炷香”的时间有多长,让我们来探究一番
1.如图,在用“一炷香”计时的实验中,我们应选择的环境是(B)。
A.走廊
B.室内、没有风的地方
C.操场
D.风比较大的地方
2.在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AC)。(多选题)
A.香越来越短
B.香燃烧得越来越慢
C.燃烧相同距离的香所用时间比较接近
D.燃烧一炷香的时间大约需要1分钟
3.在燃香实验中,前四分之一的香和最后四分之一的香相比较,(C)。
A.前四分之一烧得快
B.后四分之一烧得快
C.用时很接近,一样快
D.无法比较
4.从实验可知,香在燃烧时,速度基本是灼匀的,因此,燃香可以(填“可以”或“不
可以”)计时。
5.下列计时工具中,和燃香一样可以在夜间计时的是(C)。
A.日晷
B.圭表
C.蜡烛
D.月钟
感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时间流逝的速度有快有慢。
2.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和一个小时差不多
×
3.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能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就可以用来计时
4.我们可以让时间暂时停止流逝。
×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老师让小华闭上眼睛估计1分钟的长度,估算方法比较准确的是(B
A.缓慢地呼吸10次左右
B.数手腕上的脉搏75次左右
C.默写10首古诗
D.心跳约20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流逝的快慢不会因为心情而改变
B.时间流逝是有快慢的,高兴时时间过得很快
C.时间流逝是有快慢的,伤心时时间过得很慢
D.晚上时间过
天快
3.人们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C
A.年
B.小时
C.天

4.子夜是指(
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晚上十一点到次
凌晨五点
D.中午
四、资料阅读题。
人类自从数千年前进入文明时期开始,就对天上的日月星辰开始了观察。其中,最为
瞩目的当然是太阳了,对太阳的观测,成为各个文明最重要的天
文观测之一。由于太阳有规律地运动,成为人们最早用来计时
的自然标准。我国古代常用的计时仪器就是圭表和日晷了,这
两者都以太阳为观测对象,其中圭表最为简单,其出现年代很
早,根据现代考古发现,在大约4000年前的陶寺遗址时期,就
已经使用了这样的方法了。
陶寺遗址中的古观象台
1.下列三种仪器中,不是利用光影来计时的是(C)。
A.日晷
B.圭表
C.指南针
2.太阳可以用来作为计时工具是因为太阳有规律地运动。
3.圭表、日晷的使用你觉得有什么局限性?
圭表、日晷必须在有阳光的条件下使用,阴雨天和夜晩都不能正常使用(共7张PPT)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第2课时
用水计量时间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用透明的塑料瓶制作一个滴漏装置,并完成滴漏实验。
1.将我们的滴漏装上3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水需
要的时间。实验时重复测量是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
2.做滴漏实验时,我们发现水的流速是不均匀的(填“均匀”或“不
均匀”)容器里的水位越高流速越快。
3.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
A.水流速度
B.容器容量
C.水质好坏
D.水的温度
4.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与(B)无关。
A.漏水孔的大小
B.容器的颜色
C.滴漏中的水位
D.盛水容器的形状
5.往塑料瓶里装上1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重复几次
实验后发现(C)。
A.每次漏完所用时间完全不同
B.每次漏完时间完全相同
C.每次漏完时间比较接近
D.越来越快
6.在做滴漏实验时,漏水孔越大,水流出的速度(B)。
A.越慢
B.越快
C.毫无影响
7.下列方法中可保持水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滴的是(AB)。(多选题)
A.保持水位不变
B.用输液滴漏滴水
C.滴漏孔开大
D.把水瓶换大
感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流水的速度是不均匀的,所以不能用来测量时间
2.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前10毫升和最后10毫升水滴速度一样快
××
3.水钟的容器越大,能测量的时间一定越长。
4.我们可以用油或者其他液体代替水进行实验。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这个水钟是(A)。
A.受水型水钟
B.泄水型水钟
进水口
C.吸水型水钟
溢水口
2.上方溢水口的作用是(B)。
出水囗
A.防止水流入漏斗太少
刻度
B.使漏斗内水面高度保持不变
浮标
C.让脏水从中流出
D.防止水装得太多破坏水钟
3.水从漏斗口流入容器的速度是(A)
A.几乎固定不变
B.不断加快的
C.不断减慢的
D.时快时慢
四、综合题。
某小组做滴漏实验,在自制的容器内装3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漏出100毫升水需要
的时间,重复多次实验。
水量
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
100毫升
59秒
61秒
1.从实验记录中我们可以推测,第三次测量的时间可能为(B)。
A.50秒
B.60秒
C.70秒
2.该小组观察并记录了从滴漏中漏出10毫升、50毫升的水分别需要的时间。
水量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10毫升
6秒
7秒
6秒
50毫升
31秒
29秒
30秒
(1)从300毫升水中漏出10毫升水的时间,相当于漏出100毫升水的1。漏出
10
50毫升水的时间也差不多是100毫升水的一半
(2)利用滴漏可以帮助我们(B)。
A.精确计时
B.模糊计时
C.认识到时间快慢
D.改变时间快慢
3.实验发现:如果孔的大小不变,那么漏完同样多的水,用的时间几乎一样多。(共8张PPT)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第3课时
我们的水钟
、做一个水钟。
1.在制作“水钟”时,明确任务后要经历设计方案
制作
测试
评估与改进等过程。
2.如右图,将塑料饮料瓶底部剪去,在瓶盖上打一个小孔,使水按照一定
的速度往下流,在承接水的塑料瓶上标出刻度,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
易的受水型水钟
3.影响水钟计时准确度的因素有(ACD)。(多选题)
A.水滴漏速不匀
B.容器太粗
C.秒表计时准确度
D.刻度不准
4.在制作和测试水钟的过程中,如何让水滴的速度保持不变?
保持出水容器的水位高度不变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水钟可以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
2.古代的水钟和现在的计时工具相比,一点都不精确。
×
3.在制作“我的水钟”活动中,只要把材料准备齐全就可以动手了。
×)
4.水钟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是有规律的特性来计时的工具。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滴漏实验中,瓶子中水滴的速度变化是(C)。
A.匀速流动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无法观察
2.在两个相同的底部有小孔的瓶子里分别装入50毫升和100毫升水,比较水流出的速度,
A.相同
B.装50毫升水,水流出的速度快
C.装100毫升水,水流出的速度快
D.无法判断
人们利用水、太阳、沙等计时,主要是因为
取材比较方便
运动有规律
C.持续时间比较久
D.计时很准确
4.右图是古代的一种计时水钟,与它计时原理一样的是(B)
A.日晷
C.机械钟
D.电子表
四、资料阅读题。
下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三种水钟。
Y箭上有刻分
箭尺
上匮
莲心
下匮渴马
漏壶
渴乌
退水孔
。°D。009
退盒竹注筒减水


甲是沉箭漏:人们用竹或木片做成箭舟浮在漏壶内部的水面上,箭舟上竖立一支箭
尺,箭尺上有刻度。再在漏壶上加一有孔的盖,使箭尺从孔中插进去,随水位的不断降低
而下降。
乙是燕肃莲花漏:上匮(盛水的容器)能持续不断地供水给下匮,下匮有一个分水孔,
当下匮中的水面超过分水孔时,水就会通过竹注筒流到减水盆中。下匮中的水通过一根
叫“渴乌”的细管流向左侧的壶内,壶内有莲花箭,箭上有刻分(刻度)。每经过一个固定
的时间段壶中的水就会积满,人们就可以通过壶底的退水孔将水放完,再重新开始计时
丙是浮箭漏:使用浮箭法的漏刻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供水壶,一只受水壶,安在箭舟
上的箭尺随着壶内水位的上升随之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