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5课时
影长的四季变化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我们知道一天中影长有变化,那一年中正午时刻的日影会有变化吗?其中会有什么规律呢?
1.中国古代观测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是(B)
A.日晷
B.圭表
C.浑天仪
D.天象仪
2(A)是有刻度的平面,(B)是直立在圭面上的一根标杆或石柱。
A.圭
B表
C.晷面
D.晷针
3.古人观测发现(A)影子最短,(B)影子最长,(C)和(D)影子适中。
A.夏至
B.冬至
C.春分
D.秋分
二、制作简易圭表。
1.圭面应该放在实际生活中的(D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2制作圭表时要保证表面的硬度,可以用(B)制作。
A.白纸
B.卡纸
C.餐巾纸
D塑料袋
模拟测量四季影长,
1.手电筒照射的光模拟的是(B)。
A.太阳
B.太阳光
C.月亮光
D.星光
2.正午太阳仰角在(A)最高,(B)最低,(C)和(D)位置适中
A.夏至
B.冬至
C.春分
D秋分
3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夏至→秋分→→冬至正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A),冬至→春分
→夏至正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B)。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保持不变
D先变长后变短
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四、填空题。
1.中国古代,人们借助圭表来观测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变化。
2.圭表由圭和表组成。
3.古人可以利用圭表定方向、测时间、划分季节、制定历法。(合理即可
五、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我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是利用圭表划分的。
2.在不同季节,正午时太阳的高度不同,但是是呈现周期变化的。
3.不同季节的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没有规律。
4用圭表测量时,圭表要放在向阳的地方,方向可以随意。
(
5夏季太阳仰角大,影子长,冬季太阳仰角小,影子短。
(×)
六、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关于古人观测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夏短冬长,循环变化
B从春到冬,逐渐变长
C.从冬到春,逐渐变短
D春季和秋季影子长度适中
2正午时分,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不正确的是(B)。
A.同一地点,夏至→秋分正午太阳影子逐渐变长
B同一地点,冬至→春分正午太阳影子逐渐变长
C.同一地点,秋分冬至正午太阳影子逐渐变长
D同一地点,春分、秋分正午日影适中
3.科学兴趣小组测得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长最短的一天是一年中的(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共8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我们的地球模型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的变化我们习以为常,这些现象和地球的运动有关系吗?让我们来
探究一下吧!
利用气泡图,写出你知道的关于地球的知识,小组内交流分析并修改自己的气泡图。
形状
球形
地球
么动
绕太阳转
年龄
赵过40亿岁
、制作我们的地球模型。
L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请将模型和模拟对
象连线。
剖开橡皮泥模型
模拟地球自转
塑料球涂上不同颜色
模拟地球结构剖面
横切橙子去果肉,将吸管穿过橙子
模拟地球海陆分布
2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分为(A)、(B)、(C)三部分,外部包裹了一层(D)。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大气层
3地球表面主要由(A)、(B)组成。
A.海洋
B.陆地
C.高山
D河流
4地球上(A)面积大,(B)面积小,(B)被(A)包裹着。
A.海洋
B.陆地
C.高山
D.河流
5.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我们不可以食用果肉。
6.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我们应该将“吸管”垂直穿过“赤道面”。
7对比不同的地球模型,它们有什么不同?(ABCD)。(多选题)
A.表达的地球知识不同
B制作方法、材料不同
C.表达的研究方向不同
D适用的范围不同
8.对比不同的地球模型,它们有什么相同?(ABC)。(多选题)
A.都能表达某一类的地球知识B.都有地球基本特征
C.都能用于科学研究
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填空题。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地球的年龄超过了40亿岁,地球是围绕太阳
转动的。
2我们制作的三个关于地球的模型分别是地球结构模型
地球泠陆分布模型
地球自转模型
四、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
同的地球模型
2.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没有感觉到地球的运动,所以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3在地球仪上蓝色代表海洋。
4.在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横切橙子是为了模拟赤道面。
5.在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吸管模拟的是地轴
6.在用橙子模拟地球自转时,应将吸管垂直桌面放置。
7.从地球仪上不仅可以看到世界的山川、河流等的分布,还可以看到世界各地人口的
分布。
×)
8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是真实存在的。
×)
五、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不是运用模拟实验方法的是(C
A.地球自转模型
B地球仪
C.显微镜观察细胞
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2通过地球结构模型,我们可以看到(A)。
A.地球的内部结构
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分布
C地球的自转运动情况
D.地球上的人口分布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已经超过40亿岁
B.观察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可以发现,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C.在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要将吸管按垂直于赤道的方向穿过橙子
D在观察地球自转模型时,要将吸管稍倾斜于桌(共8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阅读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地心说”的天文学家是(A)。
A.托勒密
B哥白尼
C.傅科
D亚里士多德
2.“地心说”认为(ABCD)。(多选题)
A.地球是球形的
B地球处于宇宙中心
C.地球静止不动
D.日月星辰随着地球运动
3提出“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B)。
A.托勒密
B哥白尼
C.傅科
D里士多德
4.“日心说”认为(ABCD
(多选题)
A.地球是球形的
B.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
C地球绕地轴转动,24小时自转一周D.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改进我们的原有模型
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南北当作“地轴”,“地轴”应倾斜一定角度。(填“垂直于
桌面”或“倾斜一定角度
2.在地球模型上贴上反光的小圆片,并给小圆片标上序号的原因是(AB)。(多选
观察反光贴纸位置的24小时昼夜变化情况
佔上序号方便观察方便表达
C.小圆片反光更美观
标序号便于区别模型归属
3.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B)
A.地球是球形
B地球绕地轴自转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月球绕地球转挡住太阳光
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三、填空题。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对地球和地球的运动提出了“地心说”,他认为地球处
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不朽名
著《天体运行论》,他认为所有天体都是围绕太阳运动的。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
四、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日心说”认为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动。
(√)
2.星星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缘故。
(×
3.哥白尼在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地心说”。
(
4.“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都是相反的。
(×
5.在没有新的证据时,我们不能轻易对解释加以否定,各种解释都应暂时保留。(V
6.探索地球形状和运动方式是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前提。
五、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符合“地心说”理论的假说是(A)
A.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顺时针公转
太阳不动,地球逆时针自转
地球逆时针自转,太阳围绕地球顺时针公转
D太阳自转
2.(B)证明了“日心说”中地球自转的观
A.哥白尼
B傅科
C.托勒密
牛顿
3.“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C)
A.地球是宇宙的中
B.太阳是宇宙的
C.地球是球形的
D地球绕太阳转(共8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昼夜交替现象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太阳日复一日东升西落,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这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1.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上被太阳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
有被太阳照到的地方处于黑衣。(填“白昼”或“黑夜
2.只有地球和太阳发生相对圆周运动,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初步验证我们的假说能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1.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自转模型、五角星贴纸等。
2.五角星贴纸是为了(BC)。(多选题)
A.实验美观
B.便于观察
C.使昼夜现象明显
D.模仿太阳
3.验证假说并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再尝试提出两种假说并验证。
能否产生昼
能否产生昼
假说
假说
夜交替现象
夜交替现象
能
地球不动,太阳
太阳不动,地球
围着地球转
围着太阳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同时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太阳也自转
地球不动,太阳自转
不能
4.下列因素与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无关的是(B)。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上有生命
C.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D.同
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感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填空题。
1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标记点的明暗变化来判断是
否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的。
2.大部分地区的昼和夜是不停地交替出现的。
3.在科学研究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允许或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实验时,
我们可以采用模拟实验展开研究。
四、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只要太阳绕着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转动就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V)
2.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多种,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不同。
3.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多种,但用模拟实验无法全部判断,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
4.昼夜的形成原因与乌云也有关系。
(×)
5.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
6.昼夜交替时,每天的昼和夜时间各是12小时。
(×)
五、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天体没有昼夜交替现象的是(A)。
A.太阳
B.月球
C.地球
D.火星
2.如右图,用手电筒代表太阳,把玩具球当作地球。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处在白天的是(C
A.甲和乙
B.甲和丙
乙甲
C.乙和丁
D.丙和丁
太阳
丁丙/地球
3.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C)。
A.1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多选题)
A.在没有新证据之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各种假说暂时都是正确的
B.利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排除一些不合理的假说
C.昼夜交替现象只能有一种可能的解释
D.用模拟实验就可以确定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共7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7课时
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我们知道地球运动产生昼夜交替、四季变化,那你知道昼夜交替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吗?四
季变化又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呢?
写出你知道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
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蝙蝠昼伏夜出
落叶植物春天发茅秋天落叶
公鸡藜明来临前打鸣
猫、枸等哺乳动物夏天脱毛
县花只在深夜开花
决天来临候乌南飞
郁金香白天开花,夜晚收拢花辫
天来临熊、蛇等动物冬眠
二、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本单元中地球运动的知识。
地球的运动
历史上地球的运动型模型‖运动方式:自转
影响着地球
运动方式:公转
生物的生长
托勒密:地心说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日规律、生活产生:四季变化
哥白尼:“日心说”
周期:24h
习性与生命
周期:一年
周期
《天体运行论》
地轴:倾斜
轨道:椭圆开
方向:自西向东
方向:自西向东
证据:傅科摆
地轴倾斜方向:不变
有关工具:圭表
测量四季影长
感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填空题
1.有的动物能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
2.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晚上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
四、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有些动物进行冬眠,体现了四季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2.候鸟迁徙体现了昼夜交替对动物的影响。
(
3.常绿植物在冬季时树叶不会落光。
4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
5.蜜蜂是夜行性动物。
×)
五、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的毛发不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炎热的夏天通常会换上薄而稀的皮毛
B.寒冷的冬天通常会换上厚而密的皮毛
C.通常这样做的动物有猫、狗、狐狸等哺乳动物
D.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在夏季和冬季都会换毛,且换的毛颜色相同
2.冬天快要来临时松鼠会去寻找储藏食物以备冬天食用,这属于什么对生物的影响?(B)。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光照变化
D湿度变化
3.下面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的是(D)。
A.动物在夏天和冬天会更换毛发
B.植物在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落叶、结果
C.鱼类洄游越冬
D.黎明来临前公鸡会打鸣
4.下面动物不属于夜行性动物的是(C)。
A.猫头鹰
B.蝙蝠
C.公鸡
D.壁虎
六、资料阅读。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距离地球约433光年,是夜空中能看到的亮度
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
北极星是古代航海时确定方向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也用于天文摄影的准确定位。
由于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也靠它的方位来导航。
由于地球自转,天体在夜间仍发生东升西落的现象,星星们以北极星为轴心东升西落
顺时针旋转,人们可以较明显地观察到旋转的中心是北极星。
那么为什么北极星“不动”呢?原来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
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都是做成倾斜的样子。(共10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4课时
谁先迎来黎明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地球不停地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上不同地区迎来黎明时间相同吗?让我们一起
探究吧
我国国土辽阔,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其中北京在我国偏东方,乌鲁木齐在我国偏西
方,所以在地图上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方。(填“东方”或“西方”)
2.模拟地球自转,大家手拉手围成一圈模拟的是(B)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
D地球自转轨道
3模拟地球自转,大家手拉手围成一圈顺时针、逆时针转模拟的是(C)。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
D地球自转轨道
4.模拟地球自转,一位同学手举红色圆形卡片模拟的是(A)。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
D地球自转轨道
5.根据模拟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如果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那么先迎来黎明的是
北京;如果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那么先迎来黎明的是乌鲁木齐。(填“自西向
东”或“自东向西”)
确认地球自转方向。
1.人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向后运动。(填“前”或“后”
2.坐在转椅上逆时针运动,周围的景物顺时针运动。(填“逆时针”或“顺时针”)
3.结合太阳东升西落,我们可以推断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填“自西向东”
或“自东向西”
4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5.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推理出现实中应该是北京先迎来黎明。(填“北京”或“乌鲁
木齐”)
验证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昼夜变化,确定地球自转周期。
1.验证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我们应该(AC)。(多选题)
A.同时让两座城市处于“夜”,慢慢转到“昼”中
B.开始时两座城市处在“昼”和“夜”都可以
C.画一个乌鲁木齐指向北京的箭头,表示自西向东自转
D画一个北京指向乌鲁木齐的箭头,表示自西向东自转
2通过验证,我们确定(A)先迎来黎明,地球上都是(C)先迎来黎明。
A.北京
B.乌鲁木齐
C.东方
D西方
3.地球模型自转一周时,北京和乌鲁木齐都只迎来一次黎明,我们生活中每天也只有一次
黎明,所以可以推理出地球自转一周是(C)。
A.1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365天
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四、填空题。
1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2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地区早,西边地
区晚。(填“早”或“晚”(共8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6课时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什么是公转?公转与四季变化有关系吗?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们可以发现地球公转一圈恰好是(C)。
A.1天
B.1个月
春g
==
C.一年
D两年
2地球自转产生(A),公转产生(B)夏
冬
A.昼夜交替现象
B.四季更替现象
C.月相变化
D潮汐现象
秋
3.地球地轴倾斜角度(B
A.一年转一周
B不变
C.不会倾斜
D左右来回摆动
4.地球公转方向是(B)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从上往下
D从下往上
5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B)。
A.圆形
B椭圆形
C.正方形
D.长方形
我们模拟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进一步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
给对应物体连线
乒乓球
乒乓球上的圆点
地球公转
圆盘
地球公转轨道
乒乓球在圆盘上运动
地轴
2.在做模拟实验时,应该注意(ABCD)。(多选题
A.在圆盘的四个方位上标上四季
B在小球上方点圆点
C.转动过程中尽量保持匀速转动
D.在圆盘上做一个标记便于确认小球公转一周
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
1.结合课本上的数据和事实,我们发现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距离太阳远近和四季变
化没有关系。(填“有”或“没有”
2同一时间,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北半球处于夏季时,南半球处于季。
感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四、填空题。
L.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称作公转
2.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公转周期是一年。
五、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L地球不停地围绕地轴转动,称为地球公转。
2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样的
×√
3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
4.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温度高,说眀此时地球离太阳近,冬季温度低,说明此时地球离太
日远
5.北京处在冬季时,乌鲁木齐处在夏季。
六、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当我国处于夏季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处于(D)。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下面哪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B)。
A.昼夜交替现象B.四季变化
C.太阳东升西落D.月相变化
3.地球公转一周时,同时自转(D)。
A.1周
B.30周
C.90周
D.365周
4地球公转方向是(A),地球自转方向是(A),一天中我们看到太阳(B)运动,月亮
(B)运动。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上向下
D.自下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