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习题课件(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习题课件(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24 14:37:26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第5课时
灵活巧妙的剪刀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剪刀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或用到的一种工具。剪刀在中国的历史相当悠久,在洛
阳的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剪刀距今有2100多年了。剪刀有各种各样的,人们为什么要发明这
么多种剪刀呢?就让我们来探索一番吧。
1.观察剪刀的结构。
撬棍
(1)菜刀刀刃锋利,切菜很省力,菜刀属于(B)简单机械。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以上都不是
(2)与菜刀对比,发现剪刀也有刀刃,所以剪刀也是一种(B)简单机械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以上都不是
3)我们知道撬棍是一种杠杄,那么核桃夹与撬棍对比,发现核桃夹属于(A)简单机械。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以上都不是
4)与核桃夹对比,发现剪刀也有类似结构,属于(A)简单杌械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以上都不是
和斜面
2测试剪刀的功能
(1)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然后取下来,要完成这个任务最好选用下面的(C)。
A.徒手
B小刀
C.剪刀
D.螺丝刀
(2)在布上画一个圆,然后取下来,要完成这个任务最好选用下面的(D)。
A.徒手
B小刀
C.铁皮剪刀
D裁衣剪刀
(3)把废旧网线的塑料皮剪一个小口子,并剪断里面两根细导线,要完成这个任务最好
选用下面的(B)
A.理发剪刀
B.解剖剪刀
C.铁皮剪刀
D裁衣剪刀
4)以下剪刀中,把手较长,刀刃短而且薄,省力又灵敏的是(B);把手较短,刀刃较长
整体比较大,可以获得更大的裁剪距离的是(D)。
A.理发剪刀
B.解剖剪刀
C.铁皮剪刀
D裁衣剪刀
(5)下面关于剪刀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多选题
A.可以通过把手控制刀刃移动的方向和开合角度,从而灵活地对材料进行剪切
B.可以根据需要巧妙地改变刀柄和刀刃的长短,设计出不同的剪刀
C.剪刀的结构和功能是相联系的,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出不同的剪刀
D剪刀中间的转轴其实就是杠杆的支点
感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剪刀是斜面和轮轴两种简单机械的组合。
2.剪刀构造简单,所以制造剪刀不需要技术。
3.剪刀使用方法很简单,没有技术可言。
4.形式多样的剪刀是多项技术组合的产物
5.剪刀具有剪开、分离、剪断的作用。
6.可以从运用时间、用力、安全、灵活等指标来评价剪刀使用的效果。
××√√√√
7解剖剪刀柄比刀刃长,这样设计既省力又灵敏。
8.裁衣剪刀把手短、刀刃长,这样设计可以获得更大的裁剪距离。(共8张PPT)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第6课时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
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经历过许多技术改进,现在就让我们来探索
番吧。
1.模拟活字印刷。
(1)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是世界最早的印刷术。北宋的毕昇改进了雕版印刷
术,用胶泥烧制成陶活字,最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
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2)我们课堂上进行了模拟活字印刷,主要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四个步骤。
(3)检字时发现字模上的活字不容易认,因为它像印章一样,字是(B)。
A.顺着雕刻
B.反着雕刻
C.繁体字
D古文字
(4)我们现在阅读都是从左往右读的,所以检字排序要(B)。
A.从左往右读
B从右往左读
C.从上往下读
D.从下往上读
(5)小眀组里模拟活字印刷,结果字糊掉了,有许多墨团,主要原因是(A)。
A.刷墨太多了
B刷墨太少了
C刷墨不均匀
D拓印用力太轻
2评测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
完成相应任务,你会选哪种方法,请把相应字母写入括号。
A.手工抄写
B活字印刷
(1)完成一首古诗(A)。
(2)完成一页古诗(A)。
(3)完成10000本《唐诗三百首》(B)。
3.拓展。
活字印刷也有不利的方面,比如刻字比较麻烦,油墨不容易干,字是反的,检字排版
不好辨认等。如今,我们的印刷技术突飞猛进,比活字印刷快多了,你都知道有哪些更
先进的印刷术?
答:现在生活中出现的卬刷术有速卬机、喷墨打卬机、激光打卬机、3D打卬机等。(合理
即可)
判断题。(对的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
2.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毕异发明的
3.活
术方便、灵活、省时、省力,是没有缺点的印刷技术
4.印刷术加快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是了不起的发
模拟活字卬刷,检字时字模要按顺序摆放,不能放反
6活字字模上的字是正着刻的,这样
字也是正着的。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面关于活字印刷,说法错误的是(D
A.活字印刷的字体规范美观,便于认读
B活字印刷的字模可以重复使用,非常便捷,节省了成本
C.有时候活字印刷要比手工抄写费时、费力
D现在的书籍也都是用活字印刷方式印刷的
2.下面关于手工抄写,说法错误的是(
A.在字数不多的情况下,手工抄写要比活字印刷更快、更简单
B.有大量的文字时,手工抄写费时费力、易出错
C.有大量的文字时,手工抄写缺点太多,应该用活字印刷取代所有的手工抄
D.有大量的文字时,手工抄写字体不美观、不工整,不便于认读(共8张PPT)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第4课时
改变运输的车轮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车轮的发明与运用历史悠久,人类很早之前就发明了车和车轮,改变了肩挑、畜力驮运的
运输方式,节省了人力,大大提高了运输的能力和效率,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今天轮子已
经成为各种交通工具不可或缺的部件之一。轮子如此重要,就让我们来探索一下吧。
1.搬运PK赛。
如右图,分别用平板和手推车将纸箱沿直线从A点运输到B
点,然后用平板和手推车将一桶水沿曲线从B点运输到C点,用秒
表计时并做比较。
(1)这个模拟测试改变的条件是(B)。
A.搬运物体的重量
B.搬运的方式
C.搬运的时间
D地面的光滑程度
C
(2)下面哪些指标可以评价这两种工具的优劣?(ABCD)。(多选题)
A.是否省力
B是否省时
C.是否灵活
D是否平稳
(3)经过测试,你对平板运输工具的评价是(BDF廾),对手推车运输工具的评价是
ACEG)。(多选题
A.省力
B.费力
C.省时
D.费时
E.灵活
F.不灵活
G.平稳
H.不平稳
4)模拟测试中我们发现,平板与地面之间是(B),手推车的车轮与地面之间是
A.滚动摩擦
B.滑动摩擦
C.没有摩擦
D.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
(5)下面说法错误的是(B)
A.搬运中要注意安全
B.搬运中谁速度快就嬴了,其他不用管
C.物体运到指定地点后要检查物品是否完整
搬运时不能用力过猛,用力要均匀,防止物品掉落
2认识简单机械——轮轴
(6)车轮是一种轮轴,由半径较大的和半径较小的轴组成。生活中常见
的水龙头、扳手、滑轮都可以看成是籴轴的变形。在轮轴的轮上用力带动轴运
动,能起到省力的作用。请在下图中标出“轮”和“轴”。
(轮)
(轴
(轮)
扳手拧螺帽
轴)
(轴

轮)
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二、判断题。(对的画“V”,错的画“×”)
1.车轮不属于轮轴。
×)
2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3.轮轴上半径较大的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
4.在轮轴的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可以省力。
(×)
5水龙头、扳手、滑轮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
6.车轮运输具有省力、灵活、方便、平稳的特点。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螺丝刀是一种轮轴机械,它的(A)属于轮。
A.手柄部分
B.刀杆部分
C.刀口部分
D以上说法都对
2.下面图中(B)利用了轮轴原理。
B
C
羊角锤钉钉子
辘轳打井水
剪刀剪纸
开瓶器
3.以下图中正常使用时应用轮轴原理的是(D
C(共7张PPT)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第1课时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题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动手动脑取核桃仁。
1.不用任何工具取出核桃仁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技术?模仿例句写一写
如:A.用手压
B.用脚踩
C.用牙咬
D.用拳头砸。(答案不唯一)
2.尝试用上述技术(不用工具)取核桃仁,你的感受是(ABG)。(多选题)
A.费力B.困难C.省力D.轻松E省时F.安全G.不安全
3.如果采用砸的方法砸开核桃,选用什么工具更合适?(B)。
A.美工刀
B石块
C.小螺丝刀
D.小剪刀
用铁锤、砖块、木棒等工具取出核桃仁的主要缺点是(B
A.不卫生
B.核桃仁碎了不完整
C.不省力
D.不好吃
5.取出较完整的核桃仁,下面工具最合适的是(D
A.铁锤
B.石块
C.美工刀
D.核桃夹
6.取出较完整的核桃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有了核桃夹工具就行,不需要什么技术
B.用了核桃夹就一定能取出较完整的核桃仁
C.用核桃夹把核桃用力一夹就能取出较完整的核桃仁
D.用核桃夹取较完整的核桃仁也有技巧,需要技术支撑
7.取核桃仁的过程中,与其他工具比,用了核桃夹后你的感受是(CDEF)。(多选题)
A.费力B.困难C.省力D.轻松E.省时F.安全G.不安全
8将下列工具与所起的作用用线连一连。
通信工具:手机测量工具:温度计机械工具:螺丝刀交通工具:自行车
拧螺丝钉
出行代步
打电话联系朋友
测量体温
感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使用工具会使我们的工作过程变得复杂,不如直接用手来完成的效果好。
力√√
2.原本很难完成的一些事情,如果我们使用合适的工具与巧妙的技术往往会变得省力轻
松一些
3.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会发明出更有针对性的工具给工作带来便利。
4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技巧不同,效果也不同
5使用工具有技巧,有时几种工具组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探究题。
又是一个美好的周末,小明一家人都在家各做各的事,爸爸在用放大镜观察工程图纸,
妈妈在用花枝剪修剪盆景,小明呢?
1.科技节到了,小明正在做一个小发明小制作,他要把一颗螺丝钉(下面右图)拧进木头
中,他应该问爸爸要下面哪种工具更省力?(A)。
C
2.小眀拿到爸爸建议的工具后,由于技术不熟练,螺丝钉要么掉开,要么拧歪了,你建议小
明选用下列哪种方法解决问题?(D)。
A.不用工具,用徒手拧
B.改用羊角锤直接把螺丝钉敲进木头
C.让爸爸扶着螺丝钉,再用羊角锤把螺丝钉敲进木头
D先用羊角锤把螺丝钉敲入木头一小部分,再用螺丝刀拧(共8张PPT)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第2课时
斜面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从古至今,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明和运用了许多工具与技术,有的一直沿用
至今,斜面就是这样的情况,让我们来探索一下吧。
1.从上往下搬运。
(1)如右图,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石块或水会由A处沿斜面自
由滑到B处,那么石块或水是借助什么力量下滑的?(A)。
B
A.重力
B浮力
C.人力
D拉力
(2)当放手后,石块从斜坡滑道A处滑到B处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人用力?不需要;如
果去掉斜坡滑道,将石块从A点直接用手搬运到B点,是否需要人用力?需要
所以,利用斜面从上往下搬运物体与人工搬运相比,能省力。
2.从下往上搬运。
(3)如右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物从B点沿斜面提升到A点,是否
A
需要用力?需要;然后把同一重物直接提升到A点这样的
高度,是否需要用力?需要。两次相比,用力比较小的是
B
第1次,这说眀,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与直接提升物体相比,能省力。
(4)这个模拟测试中,使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提升重物往往需要多测试几次,这主要是
为了(B)。
A.好玩,每人都可以轮到玩
B减少偶然性,使数据更准确
C.完成规定动作,做实验都是这么规定的D.上面说法都对
(5)完成这个模拟测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往上拉重物时动作要缓,用力要均匀
B.这个模拟测试反复多试几次取平均值更科
C.搭好的斜面不能随意改变,确保每次斜面都相同
拉到最高处停下来后,再读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
6)下面哪些做法不科学,可能会影响测试的结果?(ABCD
多选题
A.测了一次后,斜面塌了,重新随意搭一个斜面继续测试
刂了几次后,发现别的组里的木板比较光滑,跟他们换木板继续测试
C.第二次测试中,石块滚到地上摔破
块,用剩下的石块继续测试
拉动重物时速度快,要读测力计读数时停下来
3.拓展:请你在下面的图中圈出利用斜面的地方
A
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菜刀的刀刃的两个侧面都是斜面,这样在切菜的时候会省力。
2.利用斜面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和从下往上搬运物体都可以省力。
3.盘山公路弯弯曲曲,也是应用斜面能省力的原理修建而成的。
4.水果刀的刀刃是斜面,剪刀的刀刃没有应用斜面。
5.骑自行车爬坡很吃力,说明使用斜面不能省力。
V××
三、探究题。
如右图,小眀用木板搭一个斜坡,斜坡顶部装一个能自由旋转的凹
细绳凹槽轮
槽轮。经过凹槽轮的细绳一端系玩具小车,另一端挂钩码。当凹槽轮下小车。钩码
方挂3个钩码时,斜坡上的小车恰好保持静止状态。注:每个钩码0.5牛)
夕木板
1.这个装置中的斜坡属于斜面简单机械。
2这时在凹槽轮下增加一个钩码,玩具小车会?(B)。
A.向下运动
B向上运动
C.保持静止
D无法判断
3.当玩具小车在斜坡上运动时,旋转的车轮和坡面之间会产生(D)。
A.移动摩擦
B.滑动摩擦
C.转动摩擦
D滚动摩擦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这辆玩具车的重力,测力计上的示数(C)。
A.等于1.5牛
B.小于1.5牛
C.大于1.5牛
D无法判断(共8张PPT)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第3课时
不简单的杠杆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人类对杠杆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悠久的历史。阿基米德最早提出杠杆原理,并依据此原理
产生出了许多发明,影响深远。今天杠杄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就让我们来探索
下吧
1.认识杠杆。
如右图,在一根木棍撬下面垫个支撑物,调整支撑
物的位置就可以用小石头撬大石头,这时木棍就变成
杠杆了。请在图中相应括号中写出杠杆上的三个重要
的位置“支
用力点”和“阻力点
大石头
小石头
用力点
阻且力点)(支点
2.利用杠杆“以小搏大”——一撬动大石块
试一试,用小木块当支点,把木板放在小木块上,大石块、小石块分别放在木板的两
端,然后不断左右调整支点(小木块)的位置,看看小石块能不能撬起大石块。
(1)小明所在的小组测试后画了以下四幅图,其中只有一幅图小石块能撬动大石块,根
据你的测试经验,你认为是哪一幅图?(D)。
B
C
D
(2)经历上面的测试,请你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A.使用杠杆一定可以省力
B.支点离小石块近时可以撬动大石块
C.支点离大石块越近越容易撬动大石块D.支点离大石块近就一定能撬动大石块
(3)测试中我们发现小石块是向下运动的,大石块是向上运动的,说明杠杆可以改
变力的方向。
3.利用杠杆“大挪移”——移动大石块。
如右图,借助杠杄,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把大石块从A点移动到
B点,增加支点的高度再测试一下看看。别忘记多测几次并记录下来。
A
(1)模拟测试中,需要多测试几次,这主要是为了减少偶然性,使数据更准确
(2)测试中每次都需要画图记录,重点是标记大小石块和支点在木板上的位置,而
大石块移动的距离可以用格藪标记,这比用尺子量要简洁、快速。
3)增加支点的高度,大石块移动的距离会变迓。(填“变远”“变近”或“不变”)
(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
A.每撬动一次大石块后都要把大石块重新放到A点
B.支点高度相同,大石块移动的距离也不是每次都相同
C.小石块能移动大石块,说明此时的杠杆是省力的
D增加支点的高度时,支点的位置不能改变
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使用杠杆工具都可以省力。
2用木棍撬大石块,支点离大石块越近,离用力点越远,就越省力。
3.改变支点的位置,可以改变杠杆的省力情况。
其他条件相同时,支点越高,撬动大石块的距离越近。
×)
5杠杆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可以省力。
×)(共7张PPT)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第7课时
信息的交流传播
随堂学
教学助手事半功倍
、现在我们身处信息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每天我们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也在自我
刨造着大量信息,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信息交流已经越来越便捷和准确。
你都知道哪些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呢?就开始我们的探索吧!
1.比较“书本”和“电脑”传播信息的形式。
(1)下面这些信息形式,书本传播工具可以进行传播的有BCEF;
书本能传播的这些信息电脑都能传播,此外电脑还能传播书本不能
传播的信息A和D
A.音频
B.文字
C.图像
D.视频
E.符号
F.色彩
(2)依靠发行、传阅使得承载的信息得到广泛传播的是书本;可以通过看、听的方式
获取它所承载的信息,借助互联网还可以迅速把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是电脑。
填“书本”或“电脑”
比较“书本”和“电脑”传播信息的效果。
任务:制作“萝卜独轮车”模型
息途径:A.“书本”:80字左右的“萝卜独轮车”模型的制作方法。
B.“电脑”:10分钟左右的萝卜独轮车”模型制作教学视频
(1)选择(A表示“书本”,B表示“电脑”)
)看完80字文本和10分钟视频,获取信息快的、花费时间短的是(A)
2检索方便,可以及时选取和标注重要信息的是(A
③传播
较直观、生动、详细的是(B)。
传播的信息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难度的是(A)
(2)小明所在的第六组选用“电脑”传播工具上的方法,利用尺子、剪刀、细线、竹棍、吸
管等材料制作了右图这样的“萝卜独轮车”模型。请完成下列题目
①制作“萝卜独轮车”模型时用到的剪刀是(C)的组合。
A.轮轴和斜面
B轮轴和杠杆
C.斜面和杠杆
D以上都不对
②“萝卜独轮车”模型中的萝卜轮子是(A)的应用。
A.轮轴
B杠杆
C.斜面
D以上都不对
③可以绕“萝卜轮子”的轴转动的车架是(B)的应用。
A.轮轴
B杠杆
C.斜面
D以上都不对
④4车架做成三角形主要是利用三角形具有(B)的特点。
A.易变形
B.稳定性
C.不稳定
D以上都不对
感巩固练
迁移运用开拓视野
、判断题。(对的画“V”,错的画“×”)
1信息的交流传播推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2不同的信息传播工具会影响人们接收信息的效果。
3.同样的关于独轮车制作指南的内容,通过文字和视频传播的信息效果没有什么区别。
×)
4.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就像是一个齿轮,驱动着它们共同
发展。
5.由纸、印刷、信息结合而成的工具和技术逐渐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梯。
6.书本和电脑提供的信息的形式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最大的不同是电脑可以提供音频
和视频,而书本不可以。
7相对于文字来说,利用视频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
8.文字传播获取信息速度快,但不够直观,理解有难度。视频传播生动直观,但相对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