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6-08 22:4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授课人:吴雅霁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首先介绍了洋流的定义,继而介绍了洋流的类型即寒流和暖流(按性质分类)。然后介绍了洋流产生的原因以及洋流的运动机理和影响洋流运动的因素。进而分析了全球大洋环流在各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运动即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最后得出全球洋流的分布情况(洋流分布图)。但教材没有明确提出洋流的另外一种分类方式即按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另外,教材还安排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进一步说明环流的规律性和差异性,以及洋流和风带气压带关系。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材在第二部分介绍洋流对气候(用北大西洋暖流和秘鲁寒流分别对西北欧和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的影响加以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海洋航行,污染物等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地理整体性的思想,符合地理思维的一般规律。最后教材提供了一篇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当代的重大地理现象的能力。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高中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同学们学过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气旋。在这基础上同学们比较容易接受大洋环流。因为洋流主要是在行星风带的作用下形成的。湛江地初中国大陆最南端,三面环海。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对熟知的洋流比较感兴趣。高中处于一个偏重于理解的阶段,所以以风带作用说明洋流产生的原因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在讲课的时候也可以穿插一些海洋趣事,好看的图片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洋流的定义以及洋流的类型(性质分类和成因分类)
2、能复述洋流的成因和洋流运动的机理,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会填写世界洋流分布图。
3能说出洋流对地理的影响,并能熟练运用于课后练习及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洋流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洋流方面的知识并用学习过程中。
2、尝试与他人合作探索与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全球海洋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2、激发同学们探索洋流、海洋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世界洋流分布图,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洋流分布图与其他分布图的结合。
教学思路:以当前热点话引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这一问题办法。制造悬念,引起学生对所要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引出话题,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是学生理解生活地理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这节课是同学们在学习完气行星风带之后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所以我运用讲解法,分许解释洋流形成的原因及分布规律。为了形象易懂我运用了多媒体,地图法等。实验法:用气流吹水盆里的水看其的流动方向如何,引出洋流在行星风带的作用下形成的。
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教师支持材料:电子讲稿PPT、世界地图、世界洋流分布图。
3、学生支持材料:课本,用于描绘地图的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提出问题,导入课程 以当前热点问题——日本核辐射扩散为什么影响美国比中国大。 思考这一问题,并作出回答 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2分钟
师生互动探索学习洋流的分布 教师利用实验法,用气流吹水盆的的水,观察现象引出洋流的形成原因。教师介绍洋流的定义,以及洋流的类型,并加以解释。教师介绍洋流的形成原因,以及按形成原因的洋流分类,并介绍影响洋流运动的因素。提出洋流分布的规律性并在黑板上画出世界洋流分布图,逐一介绍各个洋流,并重点介绍几个洋流。通过师生一起画8字,便于学生对洋流分布的记忆。就教材中的思考题,提问学生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利用活动进一步让学生树立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性 1,和教师一起做实验2,认真听讲,并在书本上作出标记。3,认真听讲,并在书本上作出标记。4,仔细观察教师画图的顺序,识记洋流分布情况。5,回答教师的提问,更好的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6、和老师一起画8字。7、,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活动,掌握气压带风带和洋流分布的关系。树立联系观。 帮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树立地理的空间观和整体观 16分钟
师生互动探索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案例为例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并列举其他洋流对气候影响的典型例子。阐述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影响,介绍世界四大渔场。及渔场形成的原因介绍洋流对航行的影响,让学生解决课前所提问题。以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为例,分析洋流对 掌握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即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认真听讲,掌握绍世界四大渔场。及渔场形成的原因解决课前问题理解洋流对污染的影响,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学习书本内容,是学生树立人地观念,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3分钟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看课后阅读材料。 消化知识,整理笔记 帮助学生建立本节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分钟
教学知识点:(板书)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
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分类:暖流和寒流(按性质)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暖流,反之叫寒流。
风海流(最主要),密度流,补偿流(按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底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这种洋流叫做风海流。
由于不同海域海水密度不同而形成的洋流叫做密度流
因一海域的海水流失,使其它海域的海水前来补偿该海域的海水,这支补偿海流就叫补偿流
影响洋流运动的因素: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风力及风向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的规律
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形成大洋环流
中低纬北半球呈逆时针流动,南半球呈顺时针流动。
中高纬北半球呈顺时针流动,南半球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
中低纬大陆东岸海区均形成大规模暖流,西岸均为寒流。
中高纬大陆东岸海区均形成寒流,西岸为暖流。
在东亚和东南亚季风区形成受季风影响的季风洋流。
赤道地区出现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5,对海水性质(盐度,密度,温度)的影响
6,对海岸地貌的影响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底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衍,为鱼类提供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世界著名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海轮顺时针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寒暖流交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洋流会使极地冰山威胁航行安全。
洋流会使污染物快速分解,但会扩大污染面积。
洋流经过的地区海水性质会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暖流会是海水盐度增高,温度增高,密度加大。寒流则相反。
近岸洋流会侵蚀海岸地表物质,不利于河流三角洲的形成等。
总之,地球上各个圈层是密不可分的,互相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