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
蜀道难
蜀相》2021年同步练习卷(4)
一、古代诗歌阅读
?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下面是对本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热情地赞叹自然景物,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诗人给“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请对此做简要赏析。
?
2.
阅读《蜀道难》选段,完成各答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篇几句,统摄全诗,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旨,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B.“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很久以来秦蜀两地相邻而不通,强化读者对蜀道难行的感受。
C.“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相传五丁开山后才逐渐有蜀道,既可突显蜀道来之不易,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D.“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在山岩间曲折盘旋,而且道路满是污泥,行走更加艰难危险。
(2)《蜀道难》借助艺术想象,运用夸张、衬托手法,极写山势高危蜀道难行,请选择一个方法加以分析。
?
3.
阅读下面这一首首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①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②升沉:进退升沉,即人的仕途、遭遇。③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入题,写蜀道之难,语调平缓自然,“见说”,显得很委婉。它和《蜀道难》以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开始,迥然不同。
B.颈联对仗精工严整。前句“笼”字是“诗眼”,写山上蜀道林木茂盛的景致,后句写山下春江环绕蜀城而奔流的美景。远景和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
C.尾联用君平的典故,劝慰友人,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诗句凝聚着深挚的情谊,又不乏自己的身世感慨,写得含蓄蕴藉。
D.本诗与《蜀道难》都赋予了蜀道迷离神奇的色彩,但是《蜀道难》以充满想象与夸张之笔,极尽渲染了蜀道之险难,而本诗则只展现了蜀道的优美瑰丽,偏于写实。
(2)本诗的颔联境界奇美,请从诗歌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二、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列文段,回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释】①轘(huán)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道路险阨,凡十二曲,中有轘辕关。
(1)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诛周主之罪
诛:声讨
B.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
敝:疲惫
C.臣请谒其故
谒:陈述
D.不如伐蜀之完也
完:完美
(2)下列各项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曰:请闻其说。
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B.挟天子以令天下
以鼎与楚,以地与魏
C.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D.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
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B.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C.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D.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川,指当时韩国境内的黄河、伊水、洛水三水流经的地区。
B.二周,指灭了商朝后建立的西周与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东周。
C.西海,古人以为中国处在四海之内,蜀在远西,故称蜀西海。
D.九鼎,传说禹“铸九鼎,象九州”,故古代以九鼎象征国家。
(5)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张仪主张讨伐韩国,因为他认为如果出兵去攻打戎狄,就远离了称王天下的霸业。
B.司马错认为伐蜀可以富国强兵,既能获得丰厚的利益,也不会招致其他国加反对。
C.司马错认为讨伐韩国,挟持天子,定会导致多国联合对付秦国,使秦国陷入危险。
D.秦惠王听取了司马错的意见,派兵攻打蜀国取得了成功,这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
蜀道难
蜀相》2021年同步练习卷(4)
一、古代诗歌阅读
1.
【答案】
A
“但见”四句渲染凄清恐怖、幽静孤寂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氛。通过悲凉的鸟声、荒凉的古木,传遍空寂山谷的悲戚的杜鹃声给畏途渲染了凄清的环境气氛;通过高耸连天的山,急流、瀑布的水声以及水流冲击山石滚落山谷发出的雷鸣般的巨响表现了畏途山高水险的特点,进而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参考译文:
哎呀呀,真是太高了。攀越蜀道真比登天还难!蜀国有蚕丛和鱼凫两个君主,他们开国的时间距今十分遥远,从那时起大概有四万八千岁了吧,蜀国就不曾与秦地有什么来往。往西去有座太白山,其山高峻无路可司行,唯有飞鸟可以飞过此山,直到蜀国的峨眉之巅。秦惠王之时,才有蜀王派五丁开山,传说这五位壮士因开山导致地崩山摧而仕烈牺牲,才使得蜀道的天梯石栈连结了起来。蜀中上有日神的六龙所驾之车所不能逾越的高山,下有回旋倒流的曲折而波涛汹涌的河流。善高飞的黄鹄想飞越而不敢过,善攀援的猿猴想攀登而发愁无处攀缘,其山之险就可想而知了。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行人攀至高山之顶,伸手可以摸得着天上的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只得坐下来抚着胸口长吁短叹。
老兄西游打算几时回来?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是不可登攀。山野之间,只能看到在古木中悲号的山鸟,雄飞雌从地在林间飞旋。月夜里,还可以听到子规凄凉的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攀越蜀道,真是比登天还难啊,此情此境,使听到的人都发愁得老了许多。离天不满一尺的险峻高峰,枯松倒挂的悬崖峭壁,飞流瀑布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样危险的地方,你这位远道之人为什么还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更不消说那峥嵘而崔嵬的剑阁了,在这里一夫当关,万夫冥开。如果在这里把守关隘的人不是朝廷的亲臣忠士,他们就会据险作乱,化为豺狠一般的匪徒。他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人们就得像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那样地躲避他们的侵害。锦城那个地方虽然是个使人快乐的城市,但是依我看来,你还是赶快回家的好。攀越蜀道之难,真是比登天还难啊,我侧身西望,只好发出长长的慨叹啰。
【考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
蜀道难(李白)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解答】
A.“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错,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完成此题主要结合第二段,“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要结合诗歌选择的意象进行分析。主要意象有“悲鸟”“古木”“空山”“连峰”“枯松”“飞湍瀑流”“砅岩转石”,由于是“畏途”,再结合意象的特点,概括特点是要突出“恐怖惊险”。
2.
【答案】
D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极写山势高危,蜀道难行,借黄鹤与猿猱来衬托,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衬托出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赏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考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
蜀道难(李白)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在仔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理解诗歌大意,抓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进行赏析。
【解答】
D.“而且道路满是污泥,行走更加艰难危险”有误,这两句诗是说青泥岭的山路是多么曲折盘旋,行走百步就要折九弯,蜿蜒小路绕着山岸转,这里强调的是蜀道难行曲折,并但不是因为道路上有污泥使得行走更加危险艰难。
题干已指明手法,择其一赏析即可。赏析时,先举例,如衬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夸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如何运用的此手法,有何效果。
3.
【答案】
D
此联对仗严整,想象奇特、马头升腾着云气的奇景,气韵飞动、险峻,奇诡的特点。
译文:
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
赏析:
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先从蜀道之难开始:“见说蚕丛路。”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不易通行,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它和《蜀道难》以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噫吁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这里只是平静地叙述,显得很委婉。首联入题。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山从人面起。”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起”,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高危,境界奇美。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
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传神,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枝叶婆娑。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道旁不会长满树木。第二层的意思是: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最后,字凝语炼。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风光旖旎。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不必问君平。”
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凝聚着深挚的情谊。尾联写得含蓄蕴藉。
这首诗。诗的中间两联对仗非常精工严整,颔联语意奇险,颈联忽描写纤丽,笔力开阖顿挫。最后,实现主旨。
此诗与《蜀道难》都是写蜀地风光。其同者都是从“传说”“见说”入题,突出难和险,绘声绘色、高危惊险的独有特点,两诗之异则迥然有别,而《送友人入蜀》则比较写实,寓情于“忧”,嗟叹结”,难于上青天”复呼再叹,将蜀道开辟之极苦,蜀地留居之极险,全诗起结开合,既有雄浑之势。《送友人入蜀》着眼于“送别”,从诗旨上讲,从五言律诗体裁讲。首联平静点出蜀道“崎岖不易行”的题旨,紧承“崎岖”二字,云傍马头生”、险峻、诡异,春流绕蜀城”则灵笔一转,清丽明畅,劝慰友人随缘应机,叙事状物,一脉相连。
【考点】
送别诗
蜀道难(李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文言文阅读
【答案】
B
C
B
B
A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蜀道难(李白)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
(2)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4)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解答】
B.“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的意思是“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能以此来建立名望”,“敝”,使动用法,是“使……疲惫”之意。
故选B。
A.其:代词,你们/其:代词,它的,指蜀国的;
B.以:连词,表目的,来/以:介词,把;
C.于:介词,在/于:介词,在;
D.而:连词,表并列,又/而:连词,表转折,却。
故选C。
“蜀”是“伐”的宾语,其后断,排除CD;“蜀主”意思是“蜀国的君主”,作“更号为侯”的主语,意思是“蜀国的君主改称为侯”,其前断,排除A;译:最终出兵攻打蜀国。十个月便完全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称为侯,秦国又派遣陈庄去做蜀国的宰相。故选B。
B.“二周,指灭了商朝后建立的西周与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东周”说法错误,二周,指在战国时期由周室分裂而成的东周、西周两个小国。
故选B。
A.“去攻打戎狄”错。曲解原文,原文“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根据语境应为“与蜀国争夺戎狄首领,这远离成就帝王的霸业”。
故选A。
答案:(1)B(1)C(2)B(3)B(4)A
参考译文:
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一场争论。司马错要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们各自的道理。”张仪回答说:“应先与魏、楚两国亲善友好,然后出兵韩国的三川,堵住轘辕、缑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近南郑,而秦国的军队则攻击新城和宜阳,兵临东西周的疆界,声讨周君的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知道已经不能拯救自身,一定会交出大禹所铸造的九鼎和各种图籍珍宝。我们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图和户籍,挟持周天子,用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敢于违抗的,这就是称王天下的霸业啊。如今,蜀国是西边偏僻(落后)的国家,又是戎狄中的首领。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能以此来建立名望;即使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也算不得什么利益。我听说:‘争名的要在朝廷上争,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大市场和朝廷,大王不去争夺,反而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离称王天下的霸业远了。”
司马错说:“不对。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想使国家富庶,一定要扩大他的领地,想使军队强大的一定让他的百姓富足,想称王天下的一定要广布他的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称王天下就会随之实现。’现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贫困,所以我情愿从那容易办到的事做起。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又是戎狄中的首领,而且有像桀、纣一样的祸乱。用秦国的军队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得到它的土地,能够扩大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能够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归服了。因此,夺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国也不认为我们贪婪。这就是说,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胁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义的名声。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现在还是天下的宗室;齐国和韩国,是与周王室相交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韩王自己知道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会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以解除危难。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阻止不了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那样万无一失。”
秦惠王说:“很对。我采纳你的意见。”最终出兵攻打蜀国。不到十个月便完全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称为侯,秦国又派遣陈庄去做蜀国的宰相。蜀国已经归附了秦国,秦国就更加强大了,富庶得看不起其他诸侯国了。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