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4 18:1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书愤》2021年同步练习卷
一、古代诗歌阅读
?
1.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1)下列关于陆游《书愤》一诗的解析有误的两项是(

A.《书愤》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写景与抒情有明显的界限,显然得力于杜甫。
B.首联回顾年少时气涌如山,立下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如今看来,深感此志难成。
C.颔联一方面赞扬历史上两次辉煌的胜利,一方面追述平生最难忘的两段征战生涯。
D.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范仲淹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
E.尾联赞扬孔明;并藉古讽今,讥刺朝中无人主持北伐。
(2)“书愤“之“愤“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和无咎韵:韩元吉,字无咎,南宋许昌人,与陆游关系甚好,多有唱和。陆游通判镇江时,韩无咎从江西来镇江探母,陆游与其交游两月。《浣溪沙》作于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之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无咎韵”表明这首词是陆游与韩无咎的彼此唱和之作,写于韩无咎即将离别之际。
B.“夕阳吹角”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最关情”表明吹起的角声勾起了离别的伤感情绪。
C.“新愁常续旧愁生”表明陆游常是旧愁未去又添新愁,故而对韩无咎的陪伴充满感激。
D.这首词上片表现了作者与韩无咎真挚的友情,下片写客中送客,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心绪。
(2)结合全词分析,撩拨作者“愁”的因素有哪些?
?
3.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梁启超称赞陆游:“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二、情景默写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书愤》在今昔对比中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陆游的《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陆游的《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调动听觉、视觉来描写乐声由宛转流畅变为冷涩不畅。
(5)《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仗工整,气势雄健,表现了军容之盛及将士们作战前的高昂情绪。
(7)《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8)韩愈《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描写和衬托了琵琶曲无穷的艺术魅力。
(10)《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1)《虞美人》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深感慨。
(1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了五组判断句作排比,写出了阿房宫的宫女梳妆打扮的情景以及君王宫车经过的震撼,但得到的结果却是“________,________”,失望之情表露无遗。
三、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为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其出,公勉为之出。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盖寓微词也。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
????????(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有删节)
????????【注】①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②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③侔:音móu,相等。④易箦:指弥留之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旋除删定官解除
B.其得上眷如此亲属
C.盖寓微词也细微
D.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显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犹留诗以示其家云
B.为论者所斥公勉为之出
C.上之除目,自公而止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
D.其得上眷如此韩侂胄固欲其出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陆放翁以“克复中原”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
②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③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
④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
⑤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
⑥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陆游的母亲在生他前梦见了秦少游,所以就用秦少游的名和字分别作为陆游的字和名。
B.孝宗皇帝喜欢陆游的诗作,爱惜他的才华,不顾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反对,仍然任用陆游为官。
C.陆游官至中大夫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抗金的愿望,他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
D.韩侂胄亲自写信请求陆游为南园撰写题记,陆游写下了《南园记》,当中隐含了对韩侂胄的不满。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②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
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四、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陆游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然而,陆游全靠那第二方面去打动后世好几百年的读者,像清初杨大鹤的选本,方文等人的模仿,《红楼梦》香菱的摘句,无数书房和花园挂的陆游诗联都是例证。就此造成了陆游是个“老清客”的印象。这个偏向到清末才矫正过来,读者痛心国势的衰弱,愤恨帝国主义的压迫,对陆游第一方面的作品作了极热烈的赞扬,如:“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扫胡尘”、“靖国难”的诗歌在北宋初就出现过。靖康之变后,宋人的爱国作品增加了,不过,陈与义、吕本中等人在这方面跟陆游显然不同。他们只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并没有投身在灾难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壮志和弘愿;只束手无策地叹息或伸手求助地呼吁,并没有说自己也要来动手,要“从戎”,要“上马击贼”,能够“慷慨欲忘身”,愿意“拥马横戈”、“手枭逆贼清旧京”。陆游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声明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譬如刘子翚的诗里说“中兴将士才无双”“男儿取封侯,赴敌如饥渴”,语气已经算比较雄壮了,然而讲的是别人,是那些“将士”和“男儿”。陆游的“鸭绿桑干尽汉天,传烽自合过祁连。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着鞭”,尽管他把自己搁后,口吻已经很含蓄温和,然而明明在这一场英雄事业里准备有自己的份儿的。这是《诗经?秦风?无衣》的意境,是杜牧《闻庆州赵纵使君中箭身死长句》的意境,也是岳飞《满江红》的意境;在北宋像苏舜钦和郭祥正的诗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韩驹的诗里,也偶然流露过这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气魄和心情,可是从没有人像陆游那样把它发挥得淋漓酣畅。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刘克庄说陆游记闻广博,善于运用古典,组织成为工致的对偶,甚至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可陆游时常觉得寻章摘句的作诗方法是不妥的,尽管他自己改不掉那种习气。他说:“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弘大。……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又针对“杜诗无一字无来处”的议论说:“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如《西昆酬唱集》中诗何尝有一字无出处?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出处,但不妨其为恶诗耳!”刘克庄赏识的恰恰是陆游认为诗家的穷途末路。什么是“诗外”的“工夫”呢?陆游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要做好诗,该跟外面的世界接触,该走出书本的字里行间,跳出蠹鱼蛀孔那种陷人坑。诗人决不可以关起门来空想,只有从游历和阅历里,在生活的体验里,跟现实碰面,才会获得新鲜的诗思。像他自己那种独开生面的、具有英雄气概的爱国诗歌,也是到西北去参与军机以后开始写的。
????????(选自钱锺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选本还是摘句,清末以前的读者偏重陆游咀嚼出日常生活滋味的诗歌,就此造成了陆游是“老清客”的印象。
B.从陆游开始,文人们的诗歌创作中才有了“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气概和心情,有了“扫胡尘”“靖国难”的凌云壮志。
C.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在他的作品集中,每首诗歌无一例外地表明了他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
D.陆游认为《西昆酬唱集》那种无一字无出处的创作方式,是诗歌创作的穷途末路。刘克庄赏识的正是陆游的这一观点。
(2)依据本文,下列诗句不能体现陆游“拜鹃心事”的一项是(

A.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B.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D.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3)下列关于陆游诗歌的创作特色的表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A.陆游有着广泛的阅读面,善于用典故,却又不推崇多用典故。
B.陆游在诗中寄寓了投身沙场之志,与杜甫的诗歌意境相吻合。
C.陆游在早期诗歌创作中一味追求文辞华丽,以对偶工致著称。
D.陆游认为只有体验过丰富的现实生活,才能创作优秀的诗歌。
五、语言表达
?
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史上,诗歌与散文是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们绝无定格,贵在鲜活。李白的诗歌想象奇诡瑰丽,意境雄浑壮阔,陆游的诗在平易晓畅中呈现出恢弘踔厉之气。韩愈散文闳中肆外,戛戛独创。“动辙得咎”“佶屈聱牙”“伏首帖耳,摇尾乞怜”等精炼词语都是韩愈的创造。绝少陈词滥调,描写山水栩栩如生,使他成为文学史上至今为人所传诵的语言巨匠。
(1)下面语段中词语的书写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
A.源远流长
奇瑰丽jué
B.闳中肆外
恢弘厉chuò
C.动辙得咎
戛独创jiá
D.伏首帖耳
屈聱牙jié
(2)上面语段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呈现
B.陈词滥调
C.栩栩如生
D.传诵
?
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存在四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说起陆游,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他一生留下大约9000多首诗歌。本小组拟将陆游诗歌作为研究重点,以学习诗歌写作,陶冶性情,放飞心灵。
???????诚邀热爱诗歌并对陆游有所了解的同学加盟参加。
???????请于本月15日前,将自荐信投入图书馆大厅里的“陆游研究”信箱。
陆游研究小组
2010年1月5日
?
学校文学社准备召开主题为“读陆游诗词,做爱国青年”的纪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会议拟写一段结束语。
要求:内容扣住主题,语言要有文采,不少于80个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书愤》2021年同步练习卷
一、古代诗歌阅读
1.
【答案】
A,D
报国无门,功业无成、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诗中的“愤“。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豪气如山,然而世事多艰。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楼船夜雪瓜洲渡,何等豪迈,衰鬓苍颜,年华空老。
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赏析: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后半感叹时不再来。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北望中原,坚定如山,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诗人北望中原,有如山涌。诗人未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倾力报国,孰料竟有奸人作梗?”诗人开篇一自问。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陆游在军中时,后来追忆此事,从戎何壮哉,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铁衣上马蹴坚冰,追写这段战斗生活,也是浩气如山的,王炎被调回临安,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大散关头又一秋,诗人之心如泣血,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铁马”与“秋风”,便有两幅开阔。意象选取甚为干净。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壮岁已逝,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切勿轻书生、“平生万里心。“塞上长城”句。以此自许,捍卫国家,舍我其谁,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皓首皤皤,满是悲怆,非诗人不尽志所致,而是小人误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坚持北伐,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而下。很明显,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追慕先贤的业绩,渴望效法诸葛亮。回看整首诗歌,字字是愤,诗便尽是愤。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显然得力于杜甫,尤以颔联“楼船”,雄放豪迈。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考点】
咏史怀古诗
书愤(陆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C
①作者远离家乡,到他乡做官,会生愁情;②平时忙碌不已,闲暇时光少,会生愁情;③夕阳西下时分,听到凄凉的角声,会生愁情;④朋友将别,客中送客,更会让他更生愁情。
译文:
懒得再去沙洲边饮酒,和你一起欣赏窗外风景。黄昏时分吹起的号角最能牵动情怀。
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闲的日子很少;新添的忧愁往往在旧愁中生出。他乡没有友人陪伴,害怕你去远行。
赏析:
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两月,登临金、焦、北固,观江景、饮美酒的机会一定是很多的,在即将离别之际,更感到相聚时间的宝贵,多在一起说说话,比什么都强,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才会有“懒向沙头醉玉瓶”一句。这一句是有所本的,杜甫的《醉歌行》有句云:“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这首词的头一句即由此而来,不但词语极相近似,而且透露了分手离别的含意。既然懒得再去观景饮酒,那么,更好的选择就是“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了。夕阳引发依恋之情,暮角引发凄凉之感,此情此感共同组成了一种适于促膝倾谈的环境气氛,所以说它“最关情”。但此时的“情”究竟是什么,却因为它的千头万绪而难以表述得清晰具体。
《浣溪沙》的下片头两句,大都要求对偶,故而往往是作者最着力的地方。陆游写在这儿的对联虽然浅显如同白话,但其说忙说愁仍是概括笼统,并不得其具体要领。写到最后“客中无伴怕君行”一句,则以其直言无隐、真情流露打动读者,并将依依惜别之情和盘托出。
【考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书愤(陆游)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解答】
C.“故而对韩无咎的陪伴充满感激”分析错误,此句表明作者对与友人韩无咎的依依惜别之情。
对镇江边防的安危的忧虑与关切。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名戍边官员,自然对此最为关切,因此诗人说“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的劳累。朋友将要离别的离愁。对朋友旅途孤行无伴的担忧。对朋友远行后自己的孤单无友的忧虑。
3.
【答案】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
不同点: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陆游生活在特殊的时期,主战派奋勇抗金,陆游志存高远,早年抗金气壮山河的事迹往往激起他的爱国豪情,鬓发早白?忧愤不已。
译文:
恍惚雪天的早晨。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呵!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还有那遥遥的青海边境,漏声停。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时间虽然无情地摧落了我的双鬓!
赏析:
上片写的是梦境、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这样的关河、青海一带了,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收复故土,迟迟未能解除,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寒灯一点。这样的环境、铁骑似水的梦境相对照、封侯万里的雄心相映衬。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梦境何等的雄拔。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虚实对比,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篇末直抒感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激扬着高亢的情调。
人老而心不死,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是多么伟大,上下片呵成一气,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
【考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
书愤(陆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情景默写
【答案】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书愤(陆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重点字:鬓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重点字:洲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重点字:载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重点字:莺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重点字:锱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重点字:炙)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重点字:生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重点字:庸)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舫)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重点字:征)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重点字:雕
辘辘远听
杳不知其所之也(重点字:辘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D
B
A
C
①陆游天性激昂慷慨,喜欢行侠仗义,而且喜好结交中原的英雄豪杰。
②他的官位已经升到了中大夫,就辞官退休了。
③他自身行为端正了,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去实行,即使下了命令也没人会听从。
参考译文:
陆游,名游。大概是因为他母亲梦见秦少游后生了他,而把秦少游的字作为陆游的名。绍兴末年。他向茶山曾文清学习诗歌,详细地了解了西北边境的战事,喜欢行侠仗义,而且喜好结交中原的英雄豪杰。从商人、和尚到诗人,没有不广泛结交的,写作诗词。(他的诗词)在书肆广为流传。皇上勾画圈点他的诗作并且赞赏他的诗。有人疑虑陆游交往过杂。皇上爱惜他的才华。皇帝亲自批准陆游官职。孝宗皇帝亲自任命官员,陆游得到孝宗皇帝的关爱到了这样的程度,在若耶,接纳宾客亲切融洽。他的官位已经升到了中大夫,发誓不再出来做官,陆游因为他而勉强再次做官,以至请出他最宠爱的四夫人弹奏着阮琴翩翩起舞,故陆游写下了“飞上锦裀红绉”的诗句,青衣泉旁边有唐代开成道士题跋,陆游所写的记极尽精美古雅,只有陆游尽了一勺,这不但是愧对青衣泉。此前,韩侂胄向陆游索求一篇记,知道圣上倚重您却不了解您的自我安排,原本不相等。他又说:“我老了。您亲自写信来。’难道是索要那些没有谄媚的语言,足够用来启发您的志向吗,有人说陆游探求孝宗皇帝恢复中原的大志,把恢复中原作为自己的期盼,还留下了诗来给他的家人看,家祭毋忘告乃翁,在他临死的时候还有显露和表白。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书愤(陆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现代文阅读
【答案】
A
D
B
【考点】
社会科学类
书愤(陆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语言表达
【答案】
B
D
【考点】
综合读写
书愤(陆游)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和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词语或成语的使用能力。平时应该多积累词语的意思,尤其是易混词语应该熟知应用的语境、功能、色彩等。
【解答】
A.“奇诡瑰丽”中“诡”应读“guǐ”。
C.“动辙得咎”中“辙”有误,该是“动辄得咎”。
D.“伏首帖耳”中“伏”有误,该是“俯首帖耳”;“佶屈聱牙”中“佶”读“jié”有误,应读“jí”。
故选B。
A.呈现:显现;展示出(呈现了多姿的风彩)。使用正确。
B.陈词滥调:指陈腐、空泛的论调。使用正确。
C.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真的活的一样。使用正确。
D.传诵:是辗转传布称道,对象是诗文。传颂:是辗转传布颂扬,对象是人。句中指人,所以用“传颂”。使用错误。
故选D。
答案:(1)B(2)D
【答案】
①“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改为“对于同学们来说一定不会陌生”。
②去掉“多”。
③在句末加上“为目的”。
④“加盟”与“参加”意思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书愤(陆游)
【解析】
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解答】
①主客体颠倒,“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中主客体颠倒,是“同学们对陆游”而不是“陆游对同学们”,改为“对于同学们来说一定不会陌生”。
②成分赘余,“大约”与“多”不可重复使用,去掉“多”。
③成分残缺,介词“以”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为目的”。
④语义重复,“加盟”与“参加”意思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答案】
同学们,“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仍矢志不渝,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竭尽力量,才能让古往今来赍志而殁的志士仁人含笑九泉。
【考点】
综合读写
书愤(陆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7页
共20页

第8页
共20页
第9页
共20页

第10页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