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时空坐标
网络构建
考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背景
过程
影响
一、资产阶级革命
(1)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阻碍。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政治权利。
爆发
复辟
结束
1640年开始,胜利后议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倒行逆施,尽失人心。
1688年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史称“光荣革命”
结束了王权专制的局面,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基础过关】
二、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时间
主要内容
影响
1689年
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等权力。
(1)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标志着英国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三、发展
1、责任内阁制
形成过程
权力职责
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转示意图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召开秘密会议,称为内阁会议。
②1721年,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开始形成。
①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②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2、1832年议会改革
原因
内容
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
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原来被大贵族控制的席位相应减少。
①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
②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③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①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
②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③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一、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维护了政局的稳定。
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加紧了殖民扩张
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树立了民主楷模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
【重难点深化】
从专制
到民主
由人治
到法治
行政权由
国王转移
到内阁
选举权不断
发展完善
二、英国代议制演变的趋势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限制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英国国王失去行政权,作为“统而不治”的君主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
1830年,英国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选举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
【典例剖析】
1、(2020浙江卷·17)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推翻了君主制度
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
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
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1689年1月议会宣布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权利宣言》,《权利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批准正式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因此“光荣革命”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故选择B
项;“光荣革命”并未结束英国的君主制度,排除A项;英国实行的不是共和政体,排除C项;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2)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
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答案】B
【解析】由材料“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可知议会已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这时政府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故选B项;结合所学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就要垮台,排除A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掌握最高权力,排除C项;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总可以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排除D项。
考点二、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
背景
1787年宪法
进步性
局限性
1.邦联体制导致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
2.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为1787年宪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联邦制度
共和制度
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互相制约
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它承认黑人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烙印;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和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
【基础过关】
一、建立的标志:1787年宪法
二、发展巩固:两党制
历程
特点
实质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1860年以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持续至今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一、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联邦制原则
中央集权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民主原则
宪法至上原则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都是由宪法赋予的,各州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权。
美国1787年宪法明确规定联邦政府拥有国防、外交等一切大权,把美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变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美国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
总统、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对选民负责;人民对政府进行制约与监督。
美国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的效力高于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
【重难点深化】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英国
美国
政体形式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国家元首地位
政府产生方式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实行任期制。
国王是世袭制、终身制
英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
议会选举,首相组阁,首相是政府首脑,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总统任命,总统是政府首脑和国家权力中心。
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
政府(内阁)对总统负责,总统与内阁不对国会负责。
【典例剖析】
1、(2020全国Ⅲ卷·33)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
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反映出当时没有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而材料“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故选
C项;据材料“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说明限制各州权力,排除
A项;据材料“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说明麦迪逊主张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且据所学制宪会议以后美国为联邦制,排除B项;材料“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说明扩大联邦政府的同权力同时,还有规定地方的权力界限,中央与地方分权而治,排除D项。
2、(2020江苏卷·15)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
)
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
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
C.
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
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787年宪法刚颁布时,对司法权的界定并不清晰,以致大法官不愿留任,这说明当时美国的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院与各州间的关系,排除B项;宪法颁布后,联邦政府的权力得以加强,并不是处于无权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权力部门间的关系,排除D项。
考点三、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1789年
1792年
1870年
1875年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
1、确立过程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过程
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建立
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基础过关】
内容
影响
2.1875年宪法
美、法总统大选
法国总统是由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选举产生,而美国总统则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
产生方式
权力职责
议会
总统
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掌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
(1)掌行政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高级官员
(2)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1)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职位。
(2)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背景
德意志帝国宪法
影响
英、德政体的差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君主立宪政体
联邦政体
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及决定对外政策等
宰相:由皇帝任命,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积极
局限
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比较项
法国共和制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国家元首任期
国家元首权力
政府首脑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政府的产生
国家权力的中心
法、德代议制的比较
总统
德意志皇帝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世袭
任期制
终身制
掌握国家实权(行政权)
掌握国家实权
总统
宰相
总统对议会负责
政府宰相不对议会负责
经众议院同意,总统任命
由皇帝任命
议会
皇帝和宰相
【重难点深化】
1、(2021广东卷·13)
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
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
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
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
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典例剖析】
【解析】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主张共和政体的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此时保王党势力强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代议制度曲折发展,故C正确;这体现不出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故B错误;材料只涉及总统和议会的关系,故D错误。
【答案】C
2、
(2021全国Ⅰ卷·33)18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上述内容体现了(
)
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
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
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
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
【答案】B
【解析】题干的大意是在18世纪末,法国国民议会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门审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纠纷来代替家长或者家族直接把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同时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控制权被取消,这意味着国家所指定的专门机构才有权处理家庭中个人之间的纠纷,这等于把个人权利用国家法律来保障,建立了公民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而取代了家庭中家长或者家族对子女问题进行处置的关系,故选B项;题干体现的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题目主旨不是体现个人意志问题,排除A项;题干中只有“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体现了男女地位问题,属于以偏概全,而且也与题目主旨不一致,排除C项;“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等信息说明国家利益是高于家族利益的,排除D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