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文档属性

名称 蜀相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02 20: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蜀相》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选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阅读鉴赏 年级 高二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3学段
教 学 目 标 1、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4、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 学 重 点 1、 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 学 思 路 三听三读,层层深入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主要 教学 方法 1、 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 学 资 源 杜甫肖像以及大唐文化宣传片 音乐欣赏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情景 导入新课 投影杜甫肖像,配乐。 1.(根据网上查询到的 资料,对应杜甫的画像)简单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者。 2.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原诗,初步感知 1.指导朗读。 2.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1.集体朗读课文。 2.正音: 1.初步感知作者代表作的风格 2.疏通诵读障碍
三、配乐朗诵,加深感悟 1.轻音乐播放《琵琶行》片段,老师饱含激情的朗诵课文。 2.用投影打出成都草堂片。 3.指导学生放声朗读,自行感知。 要读准节拍,要有抑扬顿挫的声调。要懂点格律 1.放声朗读。 2.自行感知。 1.进一步感知诗歌的特点。 语气:感伤、低沉 节奏:轻缓、和谐 回环复沓 押韵:每节押韵、 节节换韵
四、整体 感知 一、具体分析诗句的感情,根据感情深入把握诗歌的诵读。 (一) 分析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具体把握感情和诵读。先表现出对诸葛亮的 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然后写出对诸葛亮的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注重诵读方法:“天下计”、“老臣心”“身先死”“泪满襟”该读重。“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前句要读得稍快,带惋惜的语气,“死”字要读得沉痛;后句要读出感伤的语气,尤其是“泪满襟”三字要一字一顿,有泣而涕下的感觉。)(二)揣摩语言,分析“自”“空”先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后探究“自”“空”二字的作用:杜甫用“空”“自”等词的妙处在于沟通了情与景之景的联系,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谓是“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自”“空”两字也有此等功用。 1.小声读诗, 2.整体感知 3、用心体会 1.鉴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把握诗歌的主题。
五、合作 探究 .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1) 、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2)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分组讨论 交流意见 在探究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六、交流、 小结 1.师生合作交流小结 1.师生合作交流小结 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七、延伸 拓展 比较与李白诗歌的不同 1.对比阅读。 2.合作、探究、交流 1.进一步感悟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与 创新之处 1.为激起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教师运用了声形并茂的多种手段来调动其入境。 2.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突出了诗歌教学的文本特征,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趣味。 3.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交流者、倾听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存在的问题 与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