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鲁科版必修1 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跟踪训练(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鲁科版必修1 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跟踪训练(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4 16: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鲁科版必修1
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跟踪训练(解析版)
1.我们可以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来完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d,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气垫导轨调成水平后,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和,求出加速度a
回答下列问题:
(1)物块通过光电门A的速度_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表示);
(2)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可用d、s、和表示为a=_______;
(3)若未找到刻度尺,无法测量s,但用数字毫秒计测出了遮光片从光电门A到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为t,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可用d、t、和表示为a=_______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2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根据实验给出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做____________运动。
(2)D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
(3)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
3.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滑块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在某滑块在斜面上滑行,先后通过光电门1和2,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5×10-2s,t2=3×10-2s,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所经历的总时间,用分度值为1m的刻度尺测量小滑块的长度为d,示数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可计算得出滑块的长度d为____________cm,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为___________m/s,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_________.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2)以打A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坐标系如下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________;
(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5.(1)如图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面问题:
①甲图是_________(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___(填“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工作电压为_________
V。
②乙图是_________(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___(填“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工作电压为_________
V。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B.开始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物体运动的快慢来决定
D.纸带速度越大,相邻的两个点距离越大
6.某同学“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安装好实验装置后进行实验,该同学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
(1)该同学实验过程中纸带的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选项前代号)。
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B.小车必须匀速下滑
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4~6V交流电源
(3)实验中纸带上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打点时间为T。测出纸带上则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要求使用六组实验数据),打下A点时,物体的速度vA=_____。(用符号表示)
7.如图甲所示,使用滴水法测量一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过程如下:在斜面上铺上白纸,用图钉固定;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末端,在小车上固定一平衡物;调节滴水计时器的滴水速度,使其每0.2
s
滴一滴水(以滴水计时器内盛满水为准);在斜面顶端放置一浅盘,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调好的滴水计时器盛满水,使水滴能滴入浅盘内;随即在撤去浅盘的同时放开小车,于是水滴在白纸上留下标识小车运动规律的点迹(如图乙所示,各数据是对应点到0点的位移大小)。请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1)在计数点1所代表的时刻,小车运动的瞬时速度v1=___________
m/s;
(2)该同学在测量的时候没有将计数点5的数值记录下来,根据前面的数值可推算出计数点5到0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
cm;
(3)依据测得的数据,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应该为a=___________
m/s2。
8.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物块,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同学认为物块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位移
B.速度
B.加速度
D.平均速度
(2)
由图(b)可得出A点到D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cm
(3)
由图(b)实验数据可得B点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
某实验小组计算出所得小组纸带上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后,在坐标系中描出的点如图(c)所示,请根据这些点在图中作出v-t图像,并根据图像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
打点计时器原来使用的电源的频率是50Hz,若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交流电的频率为55Hz。而未被发觉,这样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9.如图1所示,用质量为的重物(砝码及砝码盘)通过细线跨过定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1)若利用该实验装置完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下列选项中不正确或不必要的操作是______。
A.必须保证长木板水平放置
B.必须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
C.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选择计数点时,必须从纸带上第一个点开始
(2)若某同学用该实验装置设计“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图2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其中、、、、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打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______。(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0.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A=16.6mm、sB=126.5mm、sD=624.5mm。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___流___________V;
②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为___________s;
③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
④设AB之间的距离为XAB,CD之间的距离为XCD,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物体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用XAB、XCD和T表示),由题目数据可得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2;(取2位有效数字)
⑤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以推测C点到零点的距离是(______)
A.263.5mm
B.329.1mm
C.412.5mm
D.502.4mm
1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
V、50
Hz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对应点
B
C
D
E
F
速度(m/s)
0.141
0.185
0.220
0.254
0.301
(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计算的公式为=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图中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作出v-t图像;(______)
(3)利用该图像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在某次实验中,若该同学所用交流电的频率小于50
Hz,则加速度的测量值___________
(填“>”“=”或“<”)真实值。
12.该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A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坐标系中,如图所示。
(1)若把每一段纸带的右上端连接起来,结果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纸带做__________运动,且直线与-x方向夹角越大,说明纸带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
(2)从第一个计数点A开始计时,为求出0.25s时刻纸带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__________(选填“a”“b”“c”“d”“e”)。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10.0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2.0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若实验后发现:实际交流电的频率高于50HZ,则计算加速度的结果比实际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3.如图甲所示,用光电门研究小钢球下落的速度及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每次小钢球从
A
光电门上方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保持
A光电门位置不变,每次释放小钢球前降低一次
B
光电门的位置,多次试验,测得
A、B
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
h,数字计时器记录得到小钢球从
A
光电门运动到
B
光电门的时间为
t,得到小钢球的
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用毫米刻度尺和两个小三角板测得小钢球的直径如图丙所示,小球的直径为___________mm。若小球的直径为
d,小钢球经过光电门
A
的遮光时间为t
,小钢球经过光电门
A
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小钢球经过
A
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2(此小问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
【详解】
(1)[1]物块通过光电门A的速度
(2)[2]物块通过光电门B的速度
根据
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3)[3]若未找到刻度尺,无法测量s,但用数字毫秒计测出了遮光片从光电门A到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为t,根据
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2.匀加速直线
1.95
3.15
【详解】
(1)[1]根据纸带的数据得出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即
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3)[3]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3.4.45
0.89
3.93
【详解】
[1][2][3]由题图可知
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
滑块的加速度
4.
见解析
【详解】
(1)[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得
[2]同理,可得CE间的平均速度为
(2)[3]分别计算出其他各点的速度值
,,
描点连线v-t图像,如图所示
(3)[4]在
v-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
5.电磁
交流电源
8
电火花
交流电源
220
AD
【详解】
(1)[1][2][3]甲图是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8
V
[4][5][6]乙图是电火花计时器,使用工作电压是
220
V
的交流电源
(2)[7]A.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便于充分利用纸带打点,A正确;
B.电源刚启动时打点不稳定,故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B错误;
C.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源仪器,其打点周期与交流电的周期相同,与电压、速度等无关,C错误;
D.由
可知,打点时间一定时,纸带的速度越大,相邻两点间距离越大,D正确。
故选AD。
6.左
AC
【详解】
(1)[1]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是从静止出发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在相等时间内的间隔会越来越大,所以纸带的左侧与小车相连;
(2)[2]A.在释放小车前,要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纸带,故A正确;
B.小车需要拖着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才能够通过研究纸带来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故B错误;
C.打点计时器要固定在没有定滑轮的一侧,在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以便在纸带上打下充分的点,故C正确;
D.电火花计时器接的是220V的交流电,故D错误。
(3)[3][4]由题知,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所以,利用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打下A点时物体的速度为
7.0.09
14.50
0.19
【详解】
(1)[1]在计数点1所代表的时刻,小车运动的瞬时速度为
(2)[2]设计数点5到0点的距离为x,由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可得
解得
(3)[3]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8.A
4.20
0.13
1.66
偏小
【详解】
(1)
[1]根据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位移,而速度、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只能间接计算出来,故选A;
(2)
[2]由图(b)可得出A点到D点的距离是4.20cm
(3)[3]
由图(b)实验数据可得B点的瞬时速度是
(4)[4]根据这些点在图中作出v-t图像如图,
根据图像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5)[5]若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交流电的频率为55Hz。则打点周期偏小,而未被发觉,计算时仍用0.02s计算,则这样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偏小。
9.ABD
0.76
2.0
【详解】
(1)[1]AB.在探究“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只需保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即可,所以不需要必须保证长木板水平放置和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故AB没有必要;
C.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C正确;
D.在处理纸带时,由于第一个点并不确定,因此往往会舍弃前面几个不清晰的点,从清晰可辨的点取点后处理实验数据,所以D选项错误。
(2)[2][3]由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且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得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得
由逐差法可得小车加速度
10.交
220
0.02
2.5
9.3
B
【详解】
①[1][2]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交流220V。
②[3]
电源频率f=50Hz,所以打点周期为0.02s。
③[4]
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④[5]根据位移加速度公式得
[6]根据公式有

两式相加得
解得
⑤[7]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
所以C点到零点的距离是
故选B。
11.
0.40

【详解】
(1)[1]若时间较短,平均速度可代替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所以从E点到G点时间为10T,有
(2)[2]根据图中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图像如图
(3)[3]图像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大小,故
m/s2=0.40m/s2
(4)[4]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小于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大,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小,所以加速度的测量值>真实值;
12.匀减速直线
越大
c
2.0
偏小
【详解】
(1)[1]纸带剪接后,水平方向每条宽度相同,正好与时间对应,竖直长度为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由于,纸带长度差相等,变化规律恰好与速度一样,图线可看做v-t图像,即速度均匀减小,为匀减速运动;
[2]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越大,加速度越大;
(2)[3]
求出0.25s时刻纸带的瞬时速度,即求0.2s~0.3s内的平均速度,这段时间的位移恰好是纸带c段对应的长度;
(3)[4]利用
可得
加速度大小为2.0m/s2;
(4)[5]若实际交流电的频率高于50HZ,实际打点周期小于0.02s,则计算出的加速度比实际加速度偏小。
13.4.8-5.2
均可(必须估读一位)
4.90
9.82
【详解】
(1)[1]小球的直径为5.0mm。
[2]若小球的直径为
d,小钢球经过光电门
A
的遮光时间为t
,小钢球经过光电门
A
的速度大小为
(2)[3][4]由图乙可知小钢球经过
A
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4.90m/s,根据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解得
g=9.82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