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 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 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第1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6 21:0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并能在判断、论证中正确运用。
2.在师生、学生间的数学交流中增强逻辑思维活动,为用等价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三个概念,并在分析中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
充分性与必要性的推导顺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这一大节通过若干实例,讲述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
这一大节的重点是充要条件。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本章对教学要求的尺度,还是控制在对初中代数、几何的有关问题的理解上为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当某一天你和你的妈妈在街上遇到老师的时候,你向老师介绍你的妈妈说:“这是我的妈妈”。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你的妈妈还会不会补充说:“你是她的孩子”呢?不会了!为什么呢?因为前面你所介绍的她是你的妈妈就足于保证你是她的孩子。那么,这在数学中是一层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意义的课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二、讲解新课:
1.符号“”的含义
前面我们讨论了“若p则q”形式的命题,其中有的命题为真,有的命题为假。“若p则q”为真,是指由p经过推理可以得出q,也就是说,如果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记作pq,或者qp;如果由p推不出q,命题为假,记作pq。
简单地说,“若p则q”为真,记作pq(或qp);
“若p则q”为假,记作pq(或qp)。
符号“”叫做推断符号。
例如,“若x>0,则x2>0”是一个真命题,可写成:x>0
x2>0;
又如,“若两三角形全等,则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一个真命题,可写成:两三角形全等两三角形面积相等。
说明:
(1)
“pq”表示“若p则q”为真;也表示“p蕴含q”。
(2)“pq”也可写为“qp”,有时也用“p→q”。
2.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
如果已知pq,那么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在上面是两个例子中,“x>0”是“x2>0”的充分条件,“x2>0”是“x>0”的必要条件;“两三角形全等”是“两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充分条件,“两三角形面积相等”是“两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直接利用定义判断:即“若pq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条件与结论是相对的)
三、范例
【例1】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
(1)
p:x=y;q:x2=y2。
(2)
p: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q: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
分析:可根据“若p则q”与“若q则p”的真假进行判断。
解:(1)由pq,即x=yx2=y2,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2)由pq,即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又由qp,即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知q也是p的充分条件,p也是q的必要条件。
【例2】如图1,有一个圆A,在其内又含有一个圆B.
请回答:
(1)命题:若“A为绿色”,则“B为绿色”中,“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什么条件;“B为绿色”又是“A为绿色”的什么条件。
(2)命题:若“红点在B内”,则“红点一定在A内”中,“红点在B内”是“红点在A内”的什么条件;“红点在A内”又是“红点在B内”的什么条件。
解法1(直接判断):(1)∵“A为绿色B为绿色”是真的,∴由定义知,“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充分条件;“B为绿色”是“A为绿色”的必要条件。
(2)如图2(1),∵“红点在B内红点在A内”是真的,∴由定义知,“红点在B内”是“红点在A内”的充分条件;“红点在A内”是“红点在B内”的必要条件。
解法2(利用逆否命题判断):(1)它的逆否命题是:若“B不为绿色”则“A不为绿色”。
∵“B不为绿色
A不为绿色”为真,∴“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充分条件;“B为绿色”是“A为绿色”的必要条件。
(2)它的逆否命题是:若“红点不在A内”,则“红点一定不在B内”。
如图2(2),∵“红点不在A内红点一定不在B内”为真,∴“红点在B内”是“红点在A内”的充分条件;“红点在A内”是“红点在B内”的必要条件。
如何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中的“充分”和“必要”呢?下面我们以例2为例来说明。
先说充分性:说条件是充分的,也就是说条件是充足的,条件是足够的,条件是足以保证的。例如,说“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一个充分条件,就是说“A为绿色”,它足以保证“B为绿色”。它符合上述的“若p则q”为真(即pq)的形式。
再说必要性:必要就是必须,必不可少。从例2的图可以看出,如果“B为绿色”,A可能为绿色,A也可能不为绿色。但如果“B不为绿色”,那么“A不可能为绿色”。因此,必要条件简单说就是:有它不一定,没它可不行。它满足上述的“若非q则非p”为真(即┐q┐p)的形式。
总之,数学上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充分”、“必要”两词,与日常生活中的“充分”、“必要”意义相近,不过,要准确理解它们,还是应该以数学定义为依据。
例2的问题,若用集合观点又怎样解释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四、练习:
用“充分”或“必要”填空,并说明理由:
1.“a和b都是偶数”是“a+b也是偶数”的
充分
条件;
2.“四边相等”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
必要
条件;
3.“x3”是“|x|3”的
充分
条件;
4.“x-1=0”是“x2-1=0”的
充分
条件;
5.“两个角是对顶角”是“这两个角相等”的
充分
条件;
6.“至少有一组对应边相等”是“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
7.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中a,b,c都不为0)来说,“b2-4ac0”是“这个方程有两个正根”的
必要
条件;
8.“a=2,b=3”是“a
+
b=5”的
充分
条件;
9.“a
+
b是偶数”是“a和b都是偶数”的
必要
条件;
10.“个位数字是5的自然数”是“这个自然数能被5整除”的
充分
条件。
五、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推断符号“”的意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以及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方法。
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依据是:
若pq(或若┐q┐p),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qp(或若┐p┐q),则p是q的必要条件。
【作业布置】
设A是C的充分条件,B是C的充分条件,D是C的必要条件,D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D是A的什么条件?A是B的什么条件?
解:由题意作出逻辑图(右图),便知,D是A的必要条件;A是B的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