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在思想上加强控制的措施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盐铁专卖
C.“推恩令”的实施
D.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2分)春秋时期,一位大思想家鼓励他的弟子以较高的道德规范要求自我,强调对人要和善、仁慈,这位思想家是( )
A.墨子
B.韩非
C.孔子
D.庄子
3.(2分)下列史实中,能够反映出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 )
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②设置西域都护
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分)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2分)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目标是发展资本主义
6.(2分)下列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A.井冈山会师→秋收起义→遵义会议→古田会议
B.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C.秋收起义→古田会议→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
7.(2分)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体现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谢晋元——武汉会战
B.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C.彭德怀——平型关大捷
D.张自忠一一淞沪会战
8.(2分)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具体决策
D.中共十四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9.(2分)关于三大改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公私合营是国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一项创举
B.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2分)下列发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②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③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11.(2分)下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2分)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哪一年?( )
A.1984年
B.1987年
C.1997年
D.1999年
13.(2分)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据此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全方位外交
14.(2分)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叙述错误的是( )
A.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B.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标志着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C.1943年,法西斯同盟中意大利最先宣布无条件投降
D.波茨坦会议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德国投降的公告
15.(2分)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B
《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由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得以改变
C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D
冷战结束后,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A.A
B.B
C.C
D.D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2个小题,共21分)
16.(11分)19世纪中期起,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材料一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庾子西狩丛谈》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民用企业各一例。你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中的“民”指什么人?
材料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来竟之功。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你认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还有哪些“未竟之功”?
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超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4)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中他还有哪些贡献?
17.(10分)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材料一
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写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首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三
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如图所示
(4)根据材料四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三、综合题(本题1个小题,9分)
18.(9分)找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至少从3个方面论述。
2021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考历史试卷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解答】汉武帝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故选:A。
2.【解答】由“春秋时期”“强调对人要和善、仁慈”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故这位思想家是孔子。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解答】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不是唐朝,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故选:D。
4.【解答】据所学知,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在南京签订的《南京条约》。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是在南京,南京是当时中华民国的都城。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是在南京举行的。公车上书发生在北京,与南京无关,排除含有②的BCD三项。
故选:A。
5.【解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解答】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9月;井冈山会师发生在1928年4月;古田会议召开于1929年;遵义会议发生在1935年1月因此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故选:B。
7.【解答】据题干关键信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并结合所学,谢晋元在淞沪会战中牺牲;彭德怀组织的是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重大战役;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牺牲;AC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1938年3月,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B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8.【解答】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选项ABC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选项D搭配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故选:D。
9.【解答】据所学知,据所学知,我国在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的政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一项创举,有效地减少了改造的阻力,使我国在短短三年内就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BCD三项表述正确。
故选:A。
10.【解答】①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②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③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在1982年;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发生在1992年;所以,能够正确体现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是②③①④。
故选:D。
11.【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主权的前提下依法行使地方自治权,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7月1日,我国对香港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故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13.【解答】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世界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故选:A。
14.【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的投降。选项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最终斯大林领导苏联军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这标志着德国“闪电战”的破产,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选项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943年,法西斯同盟中意大利最先宣布无条件投降。选项C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945年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中,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公告。选项D叙述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故选:D。
15.【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这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A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922年签订的《九国公约》表面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再次回复到由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B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符合题意。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C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冷战结束后,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2个小题,共21分)
16.【解答】(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最大的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洋务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所以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据材料“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并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救亡图存的运动;“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中的“民”指资产阶级。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未竟之功”有;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陈独秀认为科学、民主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中他还有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故答案为:
(1)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或开平煤矿);洋务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所以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资产阶级。
(3)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未竟之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科学、民主;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17.【解答】(1)根据材料中的“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蒸汽机成为火车、轮船上的动力机器,促成了英国交通运输业的繁荣”、“英国在当时煤的产量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二,铁的产量占了二分之一,棉织品的产量是整个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加在一起的总和”可以得出影响。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了生产力,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使英国工业收入超过农业收入,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使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世界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3)从表中可知,美俄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均呈上升趋势,英法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有所下降,说明工业化程度影响欧美制造业的发展,故C正确;
(4)认识:由材料一二可以知道,由于科学技术的改进,社会生产速度飞速增长,生产力迅速提高,所以可以得出其中的一个认识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技;有材料三中的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发展科技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
(1)工业革命使英国工业收入超过农业收入,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使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
(3)美国的制造业产量大幅上升。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采用最新科学技术。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三、综合题(本题1个小题,9分)
18.【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1861年改革是农奴主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农奴制的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使俄国的专制制度发生本质性的改变。1853年,美国首先打开日本紧闭的大门,佩里是第一个侵略日本的西方侵略者,为摆脱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日本向西方学习,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进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改革,摆脱了农奴制的阻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明治维新是明治天皇实行的改革,摆脱了幕府统治的阻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而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由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都是自上而下实行的,因而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故答案为:
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改革,摆脱了农奴制的阻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明治维新是明治天皇实行的改革,摆脱了幕府统治的阻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而相同点是:①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③由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都是自上而下实行的,因而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