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2)
初二语文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4分)
①jīn________持 ②秘jué _ ③因地zhì_______宜 ④眼花liáo______乱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家乡哺育的这位诗人,由于在家乡耳儒目染,深黯山水三昧。他说“泉能使山静,石能使山雄,云能使山活,树能使山葱。”在我的家乡,泉有涌泉、滴泉、鸣泉、温泉;石有危岩绝璧;云有五采;树有千色。隐逸者喜其幽静,奋取者喜其雄伟,幻想者喜其变幻,诚笃者喜其庄重。
错别字
改 正
3.名句默写。(8分)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 。
②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江山代有才人出, _______ 。
④ ,山山黄叶飞。
⑤ ,往来无白丁。
⑥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抽刀断水水更流, 。
4.名著阅读(4分)
①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话说梁山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______ ___、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_____ ____(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_____ ___夺回快活林;大闹飞云浦,血溅 ,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行者;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2分)
②《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如: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 是“义”, 也是“义”。(2分)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耳儒目染中快乐成长。
材料二 某学校提倡快乐学国学。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墙上的《三字经》《弟子规》、经典美文等等,都让学生随时能接触到经典。
材料三 某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只要走进校园,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可以看到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亲近。
①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
②你对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建议是:
____
二、阅读理解(46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10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明太祖)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宋濂,字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每燕(同“宴”)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
(选自《明史》)
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益慕圣贤之道( ) (2)常夜分乃罢( )
(3)抑可谓贤矣 ( ) (4)每旦必令侍膳( )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门人弟子填其室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能以径寸之木
C.走送之 帝廷誉之曰
D.言和而色宜 跪而拾之以归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明太祖)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则材料中,因“家贫“和”嗜学“之间的矛盾,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两个方面的困难?(各用两个字概括)(2分)
10.上述两段文言文都与明朝学者宋濂有关,结合两段文字具体分析宋濂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阅读《错过》选段,完成11—13题。(8分)
①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②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③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④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⑤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竞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⑥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⑦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⑧固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⑨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11.仔细阅读选文,简要概括一下作者对“错过”的独特体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认为“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就“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这“升腾的能力”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研读下面一则材料,说说材料中的语言与选文第⑨段画线句的语言有何不同?请对选文第⑨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作简要分析。(3分)
【链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8分)
名字花哨的时代
肖复兴
①如今,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乱起花哨名字的时代,走在大街上,无论店铺楼盘,还是酒吧咖啡屋,或是卖品上挂的商标牌号,都是花里胡哨的名字,甚至自家新生婴儿的姓名,也是那样的争奇斗艳,应接不暇,令人莫衷一是。北京有一家餐馆竟然把自己的招牌菜取名为“鸦片鱼头”,被城管叫拆。餐馆老板一脸无辜,一个劲儿地打躬唱喏辩称:哪敢用鸦片做菜,只是想以此吸引人,意思是此菜如鸦片一样越吃越上瘾。显然,“鸦片”二字,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或形容词,不过是店家故意撩人的幌子而已。
②我国早有古训:必也正名乎。意即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不仅有些店家早已经弃之不顾了,在店名和菜名上费尽心思,剑走偏锋,或故弄玄虚,或耸人听闻,搞一些华而不实的花活噱头,而且,因无人监管大行其道。别的不说,只看开发商新建的楼盘的名字,即可略见一斑。像欧郡豪庭、罗马花园、北欧小镇、奥古斯邦城堡之类的,虽然离我们这里远而又远,见都没见过,却一下子好像认了个洋亲戚一样,就站立在咱自家的门口。在全世界,恐怕再没有我们这里如此热衷起古怪花哨名字的了。究其心理,不是崇洋,就是趋俗,甚至媚富。
③当然,这样已经几乎成为气候的古怪花哨名字的泛滥,不能完全怪罪店家或房产商,他们也是在揣摩世人和世风的脉。如此泛滥的花哨名字,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很难像吃鱼吐刺一样将其剔除干净。
④名字的问题,从来都是有时代的投影和人心的折射的,只要想一想在“文革”中,连父母给我们起的名字,都能够在一夜之间重新起成诸如卫红、卫东、卫兵之类时髦的名字,也就理解了今天不过是历史的回光返照而已,人心潜意识里对起名字的作用和思路,无师自通而那样轻而易举就殊途同归。因此,叫停一处“鸦片鱼头”容易,将如今市面上那么多驳杂而令我们脸红的名字都改观,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因为那是我们自己脚下的泡,随日子一起自己走出来的。
⑤禁不住想起我们的前辈店家所取的名字,仅举号称北京老三大药铺的名字为例:同仁堂,同仁之名取自易经,意为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讲究一个济世的医德;鹤年堂取《淮南子》中“鹤寿千年,以极其游”之句,祈福之意境高远;千芝堂取“世有千芝,天下共登仁寿”之句,来自千芝堂留存下老药目中的话,一样道出了对生命与道德的尊崇。其古风悠悠,文化与道义同在,经时间风雨淘洗而常新,魅力至今依然健在。
⑥对比我们的先人,真的要很惭愧才是,取名之事虽然不大,我们却是越走越倒退。说到底,还是文化底蕴不够,我们越来越重视发财赚钱,却不知道缺少文化作根基的财富之路是很难走远的。
(2012年4月18日《解放日报》)
14.从第②段看,“热衷起古怪花哨名字”的心理原因是什么?(2分)
15.第③段划线句中的“完全”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16.综合全文,要使“古怪花哨名字”不再“泛滥”,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3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7—21题。(17分)
父亲坐在黑暗中
(美国)杰罗姆 魏德曼
父亲有个怪习惯,他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黑暗里。有时我回家很晚,家里一片漆黑,我蹑手蹑脚进屋,在漆黑一团里脱衣上床。睡前我有上厨房喝一杯水的习惯。我赤脚走路,没有弄出任何声音。我进厨房的时候,差点给父亲绊了一跤。父亲穿着睡衣睡裤,正坐在厨房里的椅子上抽烟斗。
“啊,是爸爸。”我说。?
“啊,是你。”
“爸,您为什么不上床 ”?
“我就去。”他说。?
不过他还是坐在那儿。我睡了一大觉醒来,发觉他还坐在那儿,吧嗒吧嗒抽烟斗。
①我在房间里读书,我听见母亲进屋就寝,听见弟弟上床,听见姐姐进来,卸妆梳洗,窸窸窣窣,她忙完后周围一片寂静。一会儿,我听见母亲跟父亲说晚安。我继续读书。过了一会儿,我口渴了,去厨房喝水。我差点儿又一次被父亲绊倒。
有好几次他都是这样地使我吃一惊,我忘了他会坐在那里。
“爸,你不睡觉在想些什么?”
“没什么。”他回答。
那么这是在干什么呢?
我想象了所有可能情况。我家不富,但父亲为钱而犯愁时,是不会不声不响的。不可能是为了自己身体,因为若身体不好,他也不会沉默寡言的。我们个个身强体壮。那么会不会是想念他的兄弟,会不会想他的父母亲?不过他们全死了。而且他也不会那样绞尽脑汁细想他们的。我说的“绞尽脑汁细想”,那不是真的,他不会冥思苦索。他看起来甚至从来不曾好好想过什么。他看上去显得太平和了,唯其太平和以致他不大冥思苦想什么。父亲的行为着实使我不安。
他为什么会坐在那里,与黑暗为伴呢?是不是他的脑子不如从前一样管用了?他看起来甚至并不比五年前更老。每个人都注意到这一点,人们都说他保养得很好。尽管如此他却在深更半夜独自坐在黑暗里,抽烟想心事,眼睛眨都不眨,盯视前方。
终于,我生气了。
“爸爸,出了什么事情 ”
“没事,儿子。什么事情也没有。”
但是这次我决心打破砂锅问到底。?
“那么为什么一直坐在这儿,冥思苦想到深更半夜?”
“儿子,那是休息。我喜欢。”
我无言以对。明天他还会坐在那儿的。我还会被困扰的。
“呵,爸,您想些什么呢?什么事情使您烦恼昵?您在想些什么?”?
“没什么事情使我烦恼。我很好。那真是休息。就那么回事。去睡觉吧,孩子。”夜已深。屋外街道阒寂无声,屋内一团漆黑。我轻轻地上楼,楼梯吱吱发出声响。
我脱下衣服,然后又发现自己有点口渴。我赤脚走到厨房间。到之前我就知道父亲准在那儿。我能看见父亲弓背坐在愈发漆黑的黑暗里的身影。他坐在同一张椅子上,他的胳膊肘支在膝盖上,嘴里叼着熄火的旱烟管,眼睛一眨不眨直盯着前方。他似乎不知道我在此。他没有听见我进来。我静依门框,注视着他。
②万籁俱寂。但深夜里还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声息。当我一动不动站着的时候,我开始留心谛听。冰箱上的闹钟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夜空里间或传来一辆机动车穿街过巷的隆隆声;街上的废纸被微风吹起,窸窸声隐约可闻;人们窃窃私语之声如轻柔的呼吸,此起彼伏。嗯——这一切让人产生一种愉悦奇妙而又特殊的感觉。?
口渴使我从沉迷中醒来。我轻松愉快地走进厨房。?
“喂,爸爸。”我说。?
“啊,儿子。”他说。他的声调很低,声似梦中呢喃。他并未移动身子,也未停止聚精会神的凝视。我找不到水龙头。窗外路灯的暗淡光影只是使屋里显得更暗。我够着了屋中央的一条灯绳。我拉亮了灯。?
父亲身子一阵痉挛,仿佛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
“爸,出了什么事?”我问。?
“没事,”他说,“我不喜欢光亮。”
我把灯关上了。我慢慢地喝水。我自己对自己说,我必须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为什么你不上床?为什么你这么晚了还坐在这?”?
“这样对我挺好,”他说,“我不习惯光亮。我做小孩子那阵在欧洲,那时我们没有照明灯。”?
我的心里跳了一下,我快活得连气都屏住了。我想我明白了。我想起了父亲少年时代在奥地利的故事。我看见房梁很宽的那种小吃店,我祖父呆在栅栏后面。天已晚,顾客散尽,而父亲也打开了盹。我看见那张烧着煤块的睡炕,火苗呼呼窜动着。那间屋子已很暗,且变得愈来愈暗。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儿蹲伏在一堆放在一个大壁炉旁边的嫩树枝上,他被照亮了,眼睛一眨不眨地呆望着炉里的灰烬。那个男孩儿就是我的父亲。?
我想起了我静静地立在门边注视着父亲时所感受的那些愉快时刻。?
“爸,您的意思是说这没什么不好?您坐在黑暗里只是因为您喜欢吗?”我发现,我要压抑声调中不断增加的快乐似乎挺难。?
“当然是呵,我不能在灯光底下想事。”父亲说。?
我放下了玻璃杯,转身回房间时对父亲说:“晚安,爸爸。”?
“晚安!”父亲回应。?
不多久我又回来了。“爸爸,您想些什么呢?”我又问。?
他的声调似从远方传来。声音很轻,且是老调重复。“没什么,”他说得很柔和,“没什么要紧事。”
(选自《外国超级短篇小说》 上海文艺出版社版,朱佳良译。有删改)
17.面对“父亲坐在黑暗中”这一行为,“我”经历了哪些情感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8.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对小说画线①处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4分)
19.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②处划线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20.结合小说对人物的多种描写手法,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2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题目“父亲坐在黑暗中”含义的理解。(3分)
三、写作(60分)
22.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的人,碰到不同的事。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它,决定了我们能否快乐充实的过好每一天。
请以“当 来敲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空格上可以填写幸福、快乐、疑虑、痛苦……),写一篇记叙文,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参考答案
1.①矜 ②诀 ③制 ④缭
2.
错别字 儒 黯 璧 采
改 正 濡 谙 壁 彩
3.略
4.①西门庆 孙二娘 施恩 鸳鸯楼;②例:宋江私放晁盖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5. ①各校非常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注重营造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氛围。(意思相近即可)②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学生回答只要能扣住题干要求,所提建议有针对性,且语言表达通畅即可。
6.(1)更加(2)结束 (3)称作 (4)早晨
7.C
8.(1)明太祖间或(断断续续)询问诸位大臣好与坏,宋濂只推荐大臣中好的人。
(2)好的人与我亲近,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人,我不能够了解他们。
9.无书,幼时求学借书抄录之难;无师,成年求师叩问之难。从师求教的跋涉之难;衣食粗劣,生活简朴。
10.甲文看出宋濂是一个勤奋好学、求知若渴的人。从文中“手自笔录”“弗之怠”“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以看出。
乙文中看出宋濂是一个贤能正直、一心为国的良臣。从文中“濂惟举其善者”“宋景濂(宋濂,字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可以看出。
11.对待“错过”一要习惯,二要品味,要让那些小错过帮助我们把握住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收获。
12.是指能够在追悔中认识到错过的原因,从而惩前毖后,不再犯同样失误的引以为戒的能力。
13.保尔的语言直白精辟,课文中的语言含蓄形象。作者把那些“不是多么不得了”的错过比做“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路上的“收获”比做
“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形象地表明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14.不是崇洋,就是趋俗,甚至媚富。
15.不能,如果删去,这些缺乏“文化和道义”的店家或房产商就没有一点责任了,这与作者的看法相悖,也不合情理。
16.加强监管;导正世风;提升文化底蕴(这三点由表及里,渐次深入;别的合乎情理的努力酌情给分)
17.①父亲几小时坐在黑暗中抽烟和沉思,让我感到惊讶和不解。
②几次询问,几次催促,父亲依然故我,这让“我”感到不安与担忧。
③“我”决定要弄个水落石出,但却不能真正明白父亲,这让我很生气与困扰。
④最后,“我”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谜团,这让“我”感到轻松和快乐(或愉快)。
18.(1)特点:属于侧面描写。通过我的听觉描写家人依次就寝的情况。(写出一点即可)
(2)作用:(内容方面)烘托夜深人静 突出父亲坐在黑暗里的习惯 (结构方面)为下文我的担忧询问做铺垫。
19.细腻传神地写出了夜深人静时各种神奇的声音;营造出宁静、美妙而迷人的意境(答氛围也算对);暗示情节将出现转机,或者为下文写作者对父亲的理解作铺垫;烘托“我”轻松愉快的心情。(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20.通过侧面描写:写出父亲身体健康;神志清楚;外表平静、快乐、没有忧虑;(意思对即可)从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了父亲苍老孤独、慈祥温和(写出一点即可)同时父亲喜欢“坐在黑暗中”可以看出父亲向往宁静、喜爱回忆、内心充满无人理解的孤独(写出一点即可)
21.示例:父亲喜欢坐在黑暗中,独自一人静静地抽烟、沉思;年老的父亲更喜欢活在对往日的回忆里;父亲到了晚年,进入一种宁静、孤寂、落寞的老年生存状态;年老的父亲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别人很难理解;我们要给予老人关心、理解和尊重。(写出三点即可给满分)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