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和珠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1、复习
珠算练习。
①听数布珠:26、18、45。
②一位数三笔:4+5-3,4+3-1,2+2+4。
③整十数加整十数:40+30,80-40,50+40。
2、春天到了,学校组织同学们春游,老师去租车。课件出示场景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大客车有
45个座位。中客车有
30
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你能提一个加法问题吗?怎样列式?
大客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三种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板书:45+30
45+3
30+3
45+30+3
其中30+3我们已经学过了,你知道得数是多少吗?(板书结果)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
45+30
(两位数加整十数)。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可以借助小棒、算盘,也可以动脑筋思考(操作活动)
全班交流算法,教师整理算法。
请摆小棒计算的同学展示摆小棒的过程,说说是怎么摆的。
请用算盘计算的同学用算盘来拨一拨,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先拨45,加30怎么拨?为什么3要加在十位上呢?(因为这里的3表示3个十)
教师演示,学生再齐拨2次。
还可以怎么思考?指名说计算过程。
(板书)先算40+30=70,再算70+5=75。
其实和刚才拨算盘和摆小棒的过程是一样的。
出示26+20,会算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用算盘拨一拨验算一下,说说拨珠的过程。
2、学习
45+3
(两位数加一位数)
独立思考。
提问:你能很快地想出
45+3
该怎样算吗?
交流算法,教师整理算法。
展示摆小棒的过程。
用算盘来拨一拨,先拨45,加3怎么拨?(突出在个位上加3)
还可以怎么思考呢?
(板书)先算5+3=8,再算40+8=48
出示26+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用算盘拨一拨验算一下,说说拨珠的过程。
3、比较
45+30
和
45+3
。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突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
1
题。
让学生同桌间合作,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再填出结果。学生计算后,组织讨论:
(1)26+20与26+2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2)右边两题与左边两题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
2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每组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想想做做”第
3
题。
提问:图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提出要求:你能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你会列式解答吗?
交流时追问: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4、让学生试着计算导入新课时提出的连加算式。你能拨算盘算一算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揭示课题: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同学们的学得真不错,很多同学非常积极开动脑筋,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五、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PAGE
1